秦凱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初級中學,215000)
本節課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以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健康行為”為教育理念,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倒地側撲地滾球技術為教學內容,遵循“由易到難、逐層遞進” 的技能形成規律,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技能、發展體能,將簡單的技術運用到實踐中,并在比賽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校園足球配套用書《魅力足球》。倒地側撲地滾球技術是在守門員無法預知來球方向的情況下,利用直接倒地,加速重心向球一側移動的一種動作方法,其特點是倒地速度快,遮擋面積大,在比賽中較為實用。考慮到倒地側撲地滾球技術是學生接觸較少的技術動作,多數學生沒有正確的動作概念,所以本節課選擇由簡入手,合理分解技術,設置難度逐漸提升的“挑戰式”學習,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倒地側撲地滾球技術。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的學生,該學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思維活躍、善于思考和模仿,自信心和榮譽感較強,身體素質趨于成人化發展的特征。學生具有一定的足球知識和技能基礎,且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較強,具有互幫互學、積極進取的良好學風,但學生在知識、技術的理解和學習方法上存在差異,對倒地側撲地滾球技術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因此,筆者利用體操墊消除學生對倒地的恐懼心理;利用音樂中多層次的音階教學和自下而上依次著地的動作體驗,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成功做出倒地側撲地滾球動作,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