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清
“雙減”政策的出臺是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基于教育國情及各階段學生學習成長實踐而制定的政策。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高度重視作業設計的合理性和創新性,旨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因此,教師必須重新思考英語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問題,既考慮作業的質與量、學生的完成情況,又與其他學科作業相協調,保證各科作業總時長不超過90 分鐘。傳統的作業形式以抄寫、背誦及完成教輔資料練習等為主,無法指導學生自主建構和內化新知,發展獨立思考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教師要強化素養立意,圍繞單元主題,充分挖掘育人價值,確立單元育人目標和教學主線。”(教育部 2022)在“減負、提質、增效”背景下,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基于單元主題的拓展型作業能在落實單元主題育人功能的同時,做到作業量與質的高效平衡。
作業的類型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劃分,按照學情可分為基礎型作業、提升型作業和拓展型作業。基礎型作業以鞏固課堂基礎知識為主,如聽讀、抄寫、完成練習冊等。提升型作業是對基礎知識進行綜合訓練,提升解題能力的作業。拓展型作業以課內話題、語言知識為起點,要求學生在特定的任務情境中,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整合、應用或創造(王愛紅 2021)。拓展型作業以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為主要目的,著重訓練其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原有認知,發現、思考、解決問題,是一種個性化的作業。
單元主題即單元語篇語義所圍繞的中心議題,體現了單元的育人價值和育人目標。主題包括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范疇,每個主題范疇下包含多個子主題內容。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選擇及編排內容的。基于單元主題的拓展型作業是把單元所蘊含的核心育人目標拆解成若干個子主題,并圍繞子主題創設拓展型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一系列關系緊密、層層遞進的任務過程中,內化語言知識,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
基于單元主題的拓展型作業設計和落實,有利于教師了解教學目標達成及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其意義在于:(1)豐富作業形式,讓學生使用所學語言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2)遏制教師作業布置的隨意性和目標游離性的思維慣性,引導其基于《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目標進行整體、系統的設計,讓學生用更少的時間掌握目標語言,減輕作業負擔(許瑾、樂飛峰 2021);(3)有利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效落實。
根據作業的要求及形式,基于單元主題的拓展型作業可以分為搜集類、制作類、設計類、創編類、調查類及跨學科類六種類型。
搜集類作業是讓學生根據任務,通過查閱書籍、網絡搜索、社會調查等方式搜集資料,并進行資料分析和加工。信息的搜集要結合學習內容進行。例如,在講授話題customs 時,教師讓學生課后搜集世界各國有趣的風俗禮儀,并在課堂上分享。又如,在講授話題festivals 時,教師讓學生搜集各國的節日,并對有趣的節日進行簡要介紹。搜集類作業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制作類作業指讓學生圍繞課內話題,聯系生活經驗,以動手制作的方式完成的作業。通過動手,學生能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可以是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組共同完成。例如,在講授話題Chinese traditional things 時,教師讓學生制作一項他們最喜歡的中國傳統工藝,如風箏、剪紙、中國結等,并用英語講解制作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有意義的思考、構建和表達,實現學以致用、學用一體。
設計類作業是以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依據,蘊含學生的審美、情感、個性、價值觀等諸多元素,可以引導其開闊思維,使其在奇思妙想中展現自我。例如,在講授完主題 house、room、farm 后,教師讓學生設計自己的dream house/room/farm,畫自己夢想中的房子、房間或農場,并運用There be...句型描述。又如,在講授完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 后,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學校一周菜譜,并在課堂上用I’d like...句型與同學交流。
創編類作業是讓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進行改編、續寫、角色表演或為故事配上插圖等。例如,在講授詩歌Mom Knows Best 時,教師讓學生為作者在不同年齡段與媽媽之間的生活情境配上插圖。學生面對這項作業,異常興奮,回想平常與母親的相處畫面,畫出了很多飽含深情的圖畫。在此過程中,學生再次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創編類作業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培養了他們的邏輯性思維,鍛煉了他們的想象力。
調查類作業是讓學生帶著問題或目標,運用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和技能,通過詢問、走訪周圍的人獲取相關信息,并對所獲得的信息作出分析、判斷的作業。例如,在講授主題the best movie theater時,教師讓學生調查同學或路人對本市各個電影院的評價,列出各個電影院的優缺點,并在課堂上分享。調查類作業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和了解身邊的人,發展他們的交際能力。
跨學科類作業指以某一科為中心,圍繞一個主題或話題,從學科互通、交融的視角重組、設計、優化作業,加強學科知識融合及經驗積累,達到跨學科優勢互補的目的,實現教育效能的最大化。例如,布置英語與其他學科融合的作業:與美術結合,制作書簽、賀卡,繪制英語手抄報等;與生物結合,了解植物各部分名稱、植物生長各階段,并用英語標注和描述。
基于單元主題的拓展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教師首先要依據《課程標準》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提煉出單元的主題意義,并依據語篇內容將單元主題意義細化為幾個關系緊密、層層遞進的子目標(王月明 2022);其次要根據子目標制訂單元教學目標和進行課時安排,編制不同屬性的作業;最后依據作業內容和形式制訂多元的評價方式。通過研究和實踐,基于單元主題的初中英語拓展型作業設計路徑如下頁圖1 所示:

圖1
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為例,探究基于單元主題的初中英語拓展型作業設計的實施路徑。
本單元的主題是Legends and stories(傳說和故事),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中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其功能項目是講故事(tell a story)。Section A部分的主題是學習中國民間神話故事,要求學生能聽懂《愚公移山》《西游記》的故事,并能用連詞as soon as、unless、so...that... 等句式簡單講述中國民間神話故事。Section B 的話題是國外童話,聽說訓練的內容是安徒生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閱讀板塊是戲劇《糖果屋》的節選。該部分讓學生了解西方童話故事的表現形式,進一步鞏固目標語言,拓展敘述故事的詞匯。
基于對教材文本的解讀和各個語篇之間的關聯,教師把本單元的主題意義定位為理解與感悟中外優秀文化的內涵,透過文化學語言,透過語言看文化,使學生具有堅韌、勇敢、誠實、樂觀等良好品格,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具體課時的分配和目標如圖2 所示:

圖2:單元主題框架圖
教師只有分析具體學情,找到學生已知、未知及想知之處,重視其原有基礎和生活經驗,才能設計出適合各層次學生水平的作業,保證作業的效果。
本單元的話題“童話與故事”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很多學生讀過相關中文版本,這有助于他們理解單元主題。雖然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基礎,但是對如何運用恰當的英語講述中國故事還很不了解,缺乏講故事的詞匯。八年級學生的求知欲較強,樂于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但心理發展不穩定,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沮喪、不滿、焦慮等情緒。通過本單元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努力奮斗的精神。
作業目標與教學目標相一致,有助于潛在地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課堂作業設計與教學目標不是從屬關系,而是緊密相關、相互促進和補充的關系,具有傳遞性、遞進性、診斷性和可檢測性等特點。因此,教師要根據單元教學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單元作業目標。
通過對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單元教學內容的進一步梳理,確定了以下單元教學目標及相應的單元作業目標(見表1)。

表1
教師依據單元作業目標,創設基于單元子主題真實情境的拓展型作業,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建構、交流、表述及解決問題。設計的拓展型任務要遵循學以致用的原則,充分發揮英語學科工具性的特點。
根據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單元作業目標,結合課時的子主題,教師設計了以下五項拓展型作業(見表2)。作業的難度層層遞進,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

表2

(續表)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教育部2022)。拓展型作業是一種個性化作業,教師應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性和表現性,堅持以鼓勵為主,可采取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讓其在班級中勇敢地用英語展現自我,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享受展示的成就感,增強自信,提升自我價值。因此,拓展型作業反饋評價應多元化,關注過程評價,知行合一,實現全面育人。評價標準見表3:

表3
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主題語境設計和展開,通過提煉單元主題實施單元整體教學及設計相互補充的拓展型作業,能突出學生在綜合語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其在體驗學習中的智力因素,全面培養其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從而創造性地進行情境交際滲透。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不僅要落實單元主題育人功能,還要做到作業量與質的高效與協調。基于單元主題的拓展型作業設計從整個單元出發,根據該單元所承載的育人目標,設計若干情境任務,促成學生與真實世界對話,提升其語用和綜合實踐能力,使其用更少的時間掌握目標語言。概言之,教師要通過單元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實現文本材料的深度解讀,提升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切實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使其從枯燥冗長、機械重復、碎片割裂的作業應付轉向意義建構、高效應用和立體交際的拓展型作業探索,樹立國際視野和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