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融媒體中心的450平米和1200平米演播室是集團的核心演播室,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綜合性演播室之一,負責各類電視節目的錄制和直播任務。這些節目的類型多樣,包括大型綜藝節目、時政節目、少兒節目、戲曲節目、游戲節目等。演播室的燈光系統于2014年10月底通過驗收并正式投入使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演播室內的燈具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節目活動的需求。因此,江陰市融媒體中心計劃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下,對演播室的燈光系統進行改造,以滿足大部分節目的需求。
演播室燈光改造背景
因為整體燈光設計方案是在2011年制定,當時江陰電視臺并沒有積極采用電腦燈以及跟進高色溫方案,因此整個綜藝演播室還是以低色溫聚光燈為主,負責面光及輪廓光的塑造,周圍配上圖案染色光束來營造氛圍感,當時最終的方案是1200平米演播室采購100臺三動作聚光燈、100臺LED帕燈、30臺圖案燈、20臺染色燈、20臺光束燈。450平米演播室則采購50臺三動作聚光燈、40臺LED帕燈、10臺染色燈、10臺光束燈。整體燈位布置是舞臺區由聚光燈及效果燈在中間區域每排吊桿相間排布,染色燈布置在舞臺區周圍吊桿,光束燈布置在舞臺后排區域,觀眾區上全部排布用于面光的三動作聚光燈。
這種情況導致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后期使用演播室時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色溫不一致
為了確保被拍攝體在拍攝中能夠呈現出真實的色彩,江陰市融媒體中心需要了解并匹配環境的色溫和攝像機的色溫設置。只有當這兩個參數一致時,被拍攝體的顏色才能得到準確的還原。例如,如果使用的是色溫為3200K的低色溫光源,那么應當將攝像機的色溫也設置為3200K,這樣就能確保被拍攝體的顏色是真實的。如果攝像機的色溫設置得過高或過低,拍攝出的畫面可能會偏黃或偏青、偏藍,這時就需要重新調整攝像機的白平衡,確保最終效果的準確性。在拍攝前調整攝像機的白平衡時,通常會以主面光為標準來進行設置,以確保人物膚色看起來自然、白皙。但這樣做可能會導致其他光源產生偏色的問題,比如大屏幕背景和彩色圖案燈等。這是因為主面光和輪廓光通常采用3200K色溫的聚光燈,而大屏幕背景和圖案燈等設備則可能使用5600K以上更高色溫的光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額外調整這些高色溫光源的色彩表現,以確保整體畫面的一致性和真實性。
三動作聚光燈不夠靈活
在設計1200平米和450平米演播室時,當時江陰電視臺參考了原大樓中的綜藝演播室的設計理念,采用了傳統燈具與特效燈具分開控制的方式。在這兩個演播室中,主面光和輪廓光均選用了星光品牌的三動作聚光燈。然而,這種方式首先帶來的問題是操作上的不便。特效燈具由MA2控制臺控制,而傳統燈具的亮度則由獨立的ETC控制臺管理。每個聚光燈還配備了專門的三動作控制臺來單獨調節其左右移動、上下升降以及聚焦。由于布局的原因,這些三動作控制臺距離燈光操作位置較遠,這給燈光調整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并且往往需要至少兩名燈光師共同協作才能完成。與電腦燈相比,三動作聚光燈在靈活性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無法實現快速的位置調整和聚焦變化。此外,三動作控制臺在同一時刻只能控制一盞燈,這意味著每次活動前都需要提前完成燈光的布置工作,在活動過程中很難再進行即時的調整。
燈具落后老舊
當初采購的LED帕燈由于出光角度較小,導致地面的光斑分布不均勻。此外,其他的電腦燈由于使用時間較長,透光率已不如從前,加之最初購買時這些燈具的功率不是很高,圖案燈和染色燈的功率僅為1200W,而光束燈的功率更是僅有220W。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屏幕與燈光之間的光比達不到拍攝的要求,因此整個舞臺無法得到完美地呈現。每次舉辦活動時,江陰市融媒體中心都需要額外增加電腦燈來彌補這一不足。
燈具排布不合理
由于燈光設計方案制定的時間較早,未能充分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搭配。在演播室實際完工后發現,450平米演播室在周圍圍上黑幕后以及搭建大屏之后,周圍的燈光被遮擋在外,需要手動進行調整。1200平米演播室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但由于1200平米演播室本身的舞臺布景并不固定,會根據不同的演出節目進行變化,因此這個問題并未影響到其正常使用。
電腦燈數量不夠
因為在演播室規劃初期主要使用聚光燈作為面光和輪廓光,所以在設計方案時僅購買了30臺圖案燈、30臺染色燈和30臺光束燈。經過分配后,所有的圖案燈都被放置在1200平米演播室,而染色燈和光束燈各有10臺被分配到了450平米演播室。后來在更換高色溫面光時,江陰市融媒體中心調整了1200平米演播室中圖案燈的位置,但450平米演播室由于沒有配備高色溫燈具,仍然使用著低色溫的聚光燈。因此,不論是效果燈還是面光燈,演播室的電腦燈數量都不足,需要重新采購一批燈具才能滿足演播室的實際使用需求。
演播室燈光改造方案
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根據演播室的具體需求和節目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改造方案。1200平米演播室主要用于承辦各類大型活動和晚會等,因此對燈光的華麗程度和效果多樣性有較高的要求。在改造方案中,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增加了更多的效果燈,如搖頭帕燈和光束燈。相比之下,450平米演播室承接的大型活動較少,主要用于小型發布會、單位自主活動以及教育機構的培訓和測評等。因此,在效果燈方面,江陰市融媒體中心適當減少了在450平米演播室的投入,而是將資金主要投入到1200平米演播室中的燈具改造中。
1200平米演播室和450平米演播室的燈光改造方案如下:
整個舞臺上方剔除了老舊低色溫的三動作聚光燈,取而代之的是按順序排布著的帕燈、搖頭帕燈、圖案燈、切割燈以及三合一光束燈,觀眾區則只排布了切割燈,其他燈桿空置可以按活動需求增加燈具。
舞臺的主要區域使用三合一光束燈來營造效果。一行吊桿隔一行吊掛的排布使得上方三排共38臺三合一光束燈亮燈后能夠撐滿整個舞臺,地面上預留了12臺,總共使用了50臺三合一光束燈,在改變位置排布后能打出各種光束造型。通過獨特的設計和光源,能夠產生非常鮮明、清晰的光束效果,尤其在暗場環境中表現尤為出色。這種光束效果能夠營造出一種神秘、夢幻的氛圍,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觀眾的視線。同時,三合一光束燈還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變化顏色和亮度,增強舞臺表演的效果,使舞臺表演更加生動、有趣。此外,三合一燈具不僅能滿足光束需求,還能增加圖案和染色功能,在燈具數量有限的情況下,能夠同時兼顧定位、渲染氛圍等多種功能。
針對原有LED帕燈出光角度小、需要手動調整角度等問題,這次改造采購了20臺LED搖頭帕燈。這種燈具通過LED光源可以呈現出非常豐富的色彩,能夠滿足各種不同場景對于色彩的需求。與傳統的電腦燈相比,LED帕燈具有壽命長、噪音低、無頻閃等特點,非常適合用于舞臺的大范圍鋪色以及為景片染色等功能。此次采購的搖頭LED帕燈擁有較大的出光角度和更高的燈珠功率,在數量少于原帕燈的情況下就能覆蓋全場。同時,可轉向帕燈的使用,增加了應用場景的靈活性。
近年來,舞臺切割燈在燈光系統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無論是在面光照明、定點光造型、還是局部染色等方面,切割燈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大型體育場演唱會、音樂節、燈光秀到綜合劇場的文藝節目,切割燈的應用十分普遍。針對450平米和1200平米兩個演播室存在的面光與舞臺光色溫不一致以及照明亮度不足等問題,江陰市融媒體中心決定將面光燈全部更換為切割燈。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色溫不一致的問題,還能提高照明亮度,確保演播室內的照明效果更加理想。
面光使用切割燈是因為它可以有效切除不需要的雜光,比如打到大屏幕或燈架上的光線。通過精確控制,可以讓需要照亮的區域明亮起來,而不該照亮的部分則被截取,從而使舞臺看起來更加整潔,突出重點區域。切割燈是在電腦圖案燈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動切割功能,可以根據劇情需求和場景變化,將光斑的外形切割成任意所需的形狀。這種燈具能夠滿足表演者的特定需求,并且為舞臺道具提供恰當的裝飾照明。
江陰市融媒體中心此次采購的電腦切割燈內部的切割器件都帶有無級旋轉功能,這極大地提高了切割圖形的效率。舞臺電腦切割燈需要具備放大調焦功能,以便于光斑的虛實變化以及大小調整,并且需要光斑具有很高的均勻度。此外,舞臺電腦切割燈還需要配備CMY+CTO功能,以便于調節顏色與色溫。舞臺電腦切割燈通常被應用于大型舞臺演出、音樂會、T臺走秀、劇場演出等場景中。因此,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在舞臺的頂部也布置了一些切割燈。切割燈能夠精確、定點定量地切除不必要的光線,從而降低舞臺環境污染。同時,它還具備染色、圖案、光束集成化等功能。合理布置舞臺切割燈,可以減少舞臺燈具的總數,使舞臺看起來更加簡約、美觀。
450平米演播室的改造除了面光燈采購了新的切割燈,其他的燈具全部使用1200平米演播室更換下來的燈具,將1200平米演播室的電腦燈集中到450平米演播室里使用,直接有效地解決了演播室原來演出因電腦燈數量稀少導致效果不佳的問題。而450平米演播室因為場地較小,加之層高比1200平米演播室低一層,所以雖然都是利舊的燈具,光亮會有衰減等問題,但是應用在450平米演播室是能夠滿足使用需求的。當然,在面光布置的時,江陰市融媒體中心考慮擁有足夠亮度和更靈活切割情況下,選擇了重新購買電腦切割燈。
450平米演播室的燈具位置也進行了重新排布,拆除了舞臺上方原有三動作聚光燈,電子屏幕后面以及黑色幕布外圍的電腦燈排布到整個場景內部,防止燈光被遮擋,電腦效果燈更加集中在舞臺區域靠前側,相對遠離電子屏幕,把景深擴大,同時方便電子屏幕區域進行二次搭建。光束燈布置在電子屏幕上方吊掛,地面也預留10臺光束燈方便造景,往前中央區域頭頂吊桿依次排布電腦圖案燈,用來給地面增加圖案以及做定點輪廓光。圖案燈的再外圍分布一圈染色燈,配合原LED帕燈營造出氛圍感,這樣原來大部分時間只能用來做固定訪談作用的演播室能夠承擔起小型綜藝、發布會等活動,增加演播室的利用率。
改造亮點
燈光布局優化
江陰市融媒體中心根據演播室的實際需求和空間特點,精心安排每個燈具的位置和角度,確保燈光覆蓋均勻且有效考慮靈活性;確保燈具安裝方式可以輕松調整,以適應不同的拍攝需求和場景變化;增加切割燈以此來精準控制光線區域,并將其作為面部照明的主要來源;在常用的位置保留圖案燈,以滿足特定場景的需求。江陰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優化燈具布局,既確保所有燈具的布置既能夠滿足照明需求,又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浪費。
提高光照亮度
在高清演播室節目制作過程中,通常會采用大景深、低照度的方式進行拍攝。標準照度值在600lux至1000lux之間.光圈設置一般在F3到F6范圍內。當燈光設計師根據節目需求確定了用光范圍,包括基礎燈光布置和LED大屏幕的亮度后,需與視頻技術人員協調溝通,以確定最終的光圈值,確保攝像機能夠處于最佳拍攝狀態。通常情況下,高清攝像機的靈敏度設定為F11,在理論條件下,光圈F5對應的照度約為600lux。然而,考慮到皮膚對光線的反射率影響,為了滿足人物面部照明的要求,實際所需的照度會更高,經測試發現,光圈F5對應的照度約為900lux。鑒于晚會采用高清拍攝方式,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將演播室的整體基本照度控制在900lux左右,光圈設定在F4至F6之間。這一設置既能保證足夠的光照亮度,又能實現理想的景深效果,從而提升節目畫面的質量。
統一高色溫
在演播室燈光及舞美設備中,色溫的應用至關重要,它極大地影響著最終的拍攝效果。可以說,色溫的應用無所不在,并且要求在每一個細節上都體現出專業性。為了確保演播室內所有光源的一致性和協調性,燈光設計需要經過嚴格的系統規劃,充分利用現代豐富、多樣的高色溫光源。通過精心設計,江陰市融媒體中心確保演播室內的燈光與舞美大屏以及整體布景等因素完美融合,同時保證不同燈組之間的光線協調統一。在整個節目的錄制或演播廳的表演過程中,合理地選擇與現場氛圍相符的色溫,有助于營造成功的舞臺場景,從而實現最佳的視覺呈現效果。
減少改造成本
在確保完全符合演播室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江陰市融媒體中心采取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并通過合理規劃設備配置的方式來降低整體改造成本。對于450平米的演播室,改造工作相對較少;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將1200平米演播室中的光束燈和圖案染色燈重新利用起來,并主要新增了一些切割燈作為面部照明,同時將觀眾區的燈具更換為高色溫燈具,以確保整個演播室內色溫的一致性。至于1200平米的演播室,則是在常用的位置保留了圖案燈,并繼續采用原有的LED帕燈進行大面積的顏色填充,這樣的做法既保證了演播室的功能性,也有效地控制了成本。
江陰市融媒體中心的450平米和1200平米演播室經過燈光改造后,已經正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通過全面優化燈光系統,不僅提升了演播室的照明質量和視覺效果,還實現了成本的有效控制。這些改進措施不僅提高了演播室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還為各類節目制作提供了更加專業和高效的環境,進一步增強了江陰市融媒體中心的節目制作能力和視覺表現力。
(作者單位:江陰市融媒體中心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