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
豐田推出了八款概念車,雷克薩斯也帶來了兩款車型。豐田FT-Se是第一款GR純電跑車,將使用次世代純電平臺,使用新型高密度電池,提升容量的同時降低厚度。僅有4380毫米長的車身,依舊能實現超過1000公里續航,充電時間也能縮短30%。SUV FT-3e同樣采用次世代純電平臺,通過較低的前機艙蓋增加駕駛視野,它將成為豐田第三代純電車型。
豐田純電概念車通過將電池和電驅動橋小型化和輕量化,不僅能讓小尺寸純電車也有大空間,也能讓低矮的純電跑車變為現實。豐田認為純電效率是關鍵,因此不打算開發外形尺寸大、電池能量密度較低的純電車。


雷克薩斯純電車型LF-ZC將在三年后量產,前后軸使用小型電驅動橋,新電池技術將續航提升到1000公里以上。據稱,LF-ZC量產版將和概念車在外觀設計上十分接近,LF-ZC很可能將接替旗艦轎車LS的定位。
雷克薩斯還設計了一套模型車鑰匙系統。將經典模型車鑰匙放在扶手箱上,LF-ZC將模仿諸如2000GT、LFA等車型的發動機動力響應、排氣音效、內飾造型等等。發揮純電車型的優勢,讓一輛車變成多輛車。
另一款概念車L F- Z L將比L F- Z C更晚亮相。LF-ZL底盤更高、尺寸更大,配備側滑門,更重視后排空間。它的設計理念類似豐田世紀SUV。


日產帶來了全固態電池概念車,值得關注的是造型神似G T-R的H Y PE RFORCE車型。根據歷史經驗,GT-R每隔20年真正換代一次。從1969年的廂型GT-R,到1989年的R32 GT-R,再到2007年的R35 GT-R,算下來2029年應該是純電GT-R的誕生之時。
日產HYPER FORCE沒有采用GT-R的車標,卻讓人聯想起2001年亮相的GT-R概念車。后輪前面寫著1000kW的字樣,相當于1360馬力。極氪001FR在萊科寧模式下,也能輸出1300馬力。如果使用全固態電池的GTR在2029年推出,至少在動力性能方面驚喜有限。


上屆車展,本田僅僅帶來三款即將發售的新車。本屆車展,本田帶來了七款新車,還沒算上索尼·本田合作推出的純電轎車AFEELA。本田發布了有望量產的Prelude概念車。然而連日本媒體都驚訝,新車并非純電跑車,而是“雙門混動思域”。此外,本田還推出了雙門純電概念車Sustaina C。


SUBARU SPORT MOBILITY概念車由斯巴魯設計部門主導,預示了未來純電轎車的設計方向。出自斯巴魯航空宇宙部門的六旋翼飛行器AIR MOBILITY,設計已經接近定稿。


MAZDA ICONIC SP并非下一代MX-5,它在設計和尺寸上更接近RX-7。ICONIC SP的駕駛席剛好在車輛重心點,這也與RX-7的設計理念如出一轍。ICONIC SP將搭載與MX-30 Rotary-EV類似的混動系統,轉子增程器8C從一顆升級為兩顆縱置串聯。馬自達明言期待ICONIC SP量產,但性能如何,還要看電池技術發展速度。


5月18日,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豐田章男在廣島G7上指出,雖然純電車型是重要選項,碳才是真正的敵人,純電一邊倒不能解決碳中和問題。豐田章男再次強調日本汽車產業的強項是技術多樣性,應摸索適合日本的脫碳方案。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始終將碳中和放在關鍵位置,現在討論純電車型普及為時尚早。本次移動出行展上,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日系純電車型困局,碳中和必須依賴混動和氫能源技術。由于日本本土純電車需求有限,產量更有限,為數不多的消費者不得不選擇購買海外車型,如從中國進口的比亞迪和特斯拉。
本屆日本移動出行展上,有日本記者向豐田章男提問,日本純電汽車在世界市場是否有競爭力,豐田章男回答:“必須有競爭力不是嗎,前提是要有賣點才行。”日系主機廠正在升級換代電動車技術和產品線。從固態電池、電驅等關鍵零部件研發,再到規劃全固態電池產能和建立工廠。從2026年開始,日本純電車型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款純電車型也急需升級續航等關鍵性能,才能熬到下一次三電技術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