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 王妍
【摘? 要】 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介紹了知識產權問題在教學資源領域的普遍性和關鍵性,指出了傳統知識產權管理方式的不足。文章分析了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并探討了如何將其應用于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展示了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實例,驗證了其在保護教學資源作者權益、確保知識產權安全和提高知識產權管理效率方面的有效性。
【關鍵詞】 區塊鏈技術;教學資源;知識產權;數據加密;哈希算法
一、區塊鏈技術概述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數字賬本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高透明度等特點。它允許通過密碼學算法安全地存儲、驗證和傳輸數據。
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數據分成多個數據塊,并通過哈希算法連接在一起形成一條鏈。每個數據塊包含一定數量的交易記錄,通過將這些記錄進行加密處理,在每個數據塊產生一個唯一的哈希值,新數據塊產生時會包含前一個數據塊的哈希值,形成鏈狀結構,從而確保數據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一旦鏈中的某個數據塊被篡改,那么從被篡改數據塊之后的所有鏈中的數據塊哈希值都將改變。
二、傳統知識產權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一)知識產權確認授權效率低
傳統知識產權管理方式通常面臨較低的確認與授權效率問題,尤其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背景下,知識產權產生和傳播的速度顯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仍然需要通過較煩瑣的程序進行知識產權登記、確認和授權,從而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傳統方法依賴中心化的組織進行知識產權管理,這些組織所承擔的工作量巨大,容易導致審核速度緩慢、辦理周期長,甚至可能出現延誤或遺漏,這對創作者和知識產權持有者來說,意味著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并可能存在難以維護自身權益的情況。
(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
傳統的知識產權管理方式在保護力度方面存在不足。在數字化時代,知識產權的復制和傳播變得異常便捷,導致侵權行為頻繁發生,傳統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在打擊侵權行為、保護創作者權益方面,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和規模化的執行能力,尤其是在跨界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地域跨度和法律差異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更大的挑戰。另外,傳統知識產權管理方式在追溯和溯源方面存在局限,驗證知識產權歸屬多需要依賴人工判斷,難以全面地保障知識產權安全。
三、區塊鏈技術在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中的應用
(一)確保信息透明
區塊鏈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特點使知識產權信息能夠在多個節點共享,確保數據透明度。這種透明性有助于建立一個可靠的知識產權數據庫,提高知識產權管理的公信力和信任度,同時,教育從業者、教學資源創作者和用戶可以通過查詢區塊鏈數據,迅速且準確地獲取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信息。區塊鏈天然具備的追溯性保證了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來源和歸屬能夠被準確追溯,每次教學資源在區塊鏈上的轉移或使用,都會形成可驗證的記錄,從而方便授權方和使用方查驗教學資源的產權鏈,這有助于防止教學資源的非法使用或侵權行為,保護創作者的權益。
(二)保證交易效率安全
傳統的知識產權登記過程常受制于煩瑣的程序和中心化機構的限制,容易產生延誤和失誤,而區塊鏈技術通過對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信息進行加密哈希處理來進行登記,避免傳統方法在登記環節的種種問題,這種加密哈希處理具有不可篡改性和可驗證性,保證知識產權信息的安全和真實。區塊鏈技術可以方便地實現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的授權與交易。通過智能合約,可以自動實現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的轉移和使用許可,一旦滿足智能合約的條件,授權和交易就會自動完成,無須人工干預,這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同時,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和不可篡改性保證交易的公平公正,有效防止欺詐行為。
(三)知識產權保護與侵權控制
區塊鏈技術在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中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知識產權保護與侵權控制,將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信息上鏈,可以為創作者建立一個防篡改、可驗證的知識產權證據庫。在出現侵權爭議時,創作者可以借助區塊鏈上的數據證明自己的知識產權,便于取證和維權。此外,區塊鏈技術還可以有效地打擊教學資源的盜版和侵權行為,通過數字簽名和哈希算法,教學資源在區塊鏈上的分發和使用可以實現精確追蹤,這使教學資源的使用者只能在授權范圍內合法使用這些資源。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監控教學資源的使用情況,發現潛在的侵權行為,并快速采取措施進行制止。
四、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設計
(一)系統架構設計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設計需要構建一個龐大、安全、高效的網絡平臺。系統架構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基礎設施層、數據處理層、服務邏輯層和應用展示層。基礎設施層包含分布式節點服務器、網絡通信協議和數據存儲方案,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需要在各個節點部署服務器,以支持系統的分布式特性,系統需要確定合適的網絡通信協議和數據存儲方案,以滿足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的需求。數據處理層主要負責數據庫操作、智能合約處理和加密哈希算法實現,教學資源知識產權數據將通過加密哈希算法進行處理并存儲在數據庫中,為支持教學資源知識產權交易、授權等操作,系統需要實施智能合約技術。服務邏輯層負責處理來自用戶的請求、完成業務邏輯判斷和調用數據處理層的功能,系統應該提供諸如登記教學資源、查詢知識產權、授權交易等服務,并根據用戶的需求動態調整業務處理。應用展示層為用戶提供操作界面,例如Web端、移動端等,系統需要能夠通過易于使用的界面與用戶互動,幫助用戶最大限度地發揮區塊鏈技術在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方面的優勢。
(二)數據加密與哈希算法
為確保教學資源知識產權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系統需要結合加密技術和哈希算法對數據進行保護。對于加密技術,可以選用如AES(高級加密標準)和RSA等加密算法,對數據庫中存儲的數據進行加密,從而防止數據泄露和未經授權的訪問,采用這些加密算法,系統能夠確保即使數據被竊取,惡意攻擊者也無法輕易破解和解密,這對保護教學資源知識產權具有重要意義。哈希算法在保障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方面也具有關鍵作用,系統可以采用諸如SHA-256(安全哈希算法)和Merkle樹等哈希算法,為每個知識產權管理實體生成獨一無二的哈希值。哈希算法能將任意長度的輸入數據轉化為固定長度的字符串,具有“雪崩效應”,這意味著原始數據的微小改動都將導致生成的哈希值產生巨大差異,從而確保數據的唯一性,哈希值具有不可逆的特點,使攻擊者無法通過已知的哈希值還原原始數據。應用哈希算法可以提高知識產權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也有助于防止數據篡改和侵權行為。一旦數據被篡改,其哈希值將發生變化,系統可以通過對比新舊哈希值快速發現數據被篡改的情況,在教學資源的知識產權交易過程中,哈希算法還可以用于防御重放攻擊和抵御篡改嘗試,從而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公平性。
(三)智能合約技術的應用
作為一種自動執行且部署于區塊鏈網絡之上的編程代碼,智能合約在滿足既定條件的情況下會自動觸發相應動作,如進行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的買賣或授權等。為符合系統要求,可選擇采用以太坊智能合約技術,這樣可支持Solidity等高級編程語言,利用智能合約,知識產權交易與授權流程得以簡化,從而提升系統運行效率、減少成本,并確保交易過程的公正性與公平性。智能合約使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能夠自動處理授權交易,避免頻繁人工干預,進而減輕執行過程中所產生的誤差。基于智能合約,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去中心化、高度自治的知識產權管理,確保數據的可靠性、穩定性,降低因人為因素干擾所導致的糾紛與誤差。此外,智能合約可以實施多種定制化的條件和規則,為知識產權授權交易提供更加豐富且靈活的選擇。這有助于適應不同類型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的特殊需求,為創作者和使用者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方案。
(四)節點與共識機制
區塊鏈的節點和共識機制是支撐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石。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可選擇公有鏈、聯盟鏈或私有鏈技術。考慮到教育領域的需求特點,采用聯盟鏈模式可能更適合系統設計。聯盟鏈能夠在保證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點的同時,實現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為了實現節點之間的數據一致性,系統需要選擇合適的共識機制。常用的共識算法包括工作量證明(PoW)、權益證明(PoS)、委托權益證明(DPoS)以及拜占庭容錯算法(BFT)等。根據系統需求,可以考慮采用POS、DPoS或BFT等共識算法,以達到高效、安全的共識過程,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
五、案例介紹與應用與效果分析
(一)案例介紹
某國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一所具有杰出成就的高等教育學院(以下簡稱“A學院”)所創建的在線課程平臺,以支持同一國家內其他高校的教學資源共享,這個在線課程平臺包含了大量由A學院教師創作的原創教學資源,涵蓋多個學科領域。為了保護創作者的知識產權并維護合法權益,A學院決定采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應用該系統后,每個教學資源在上傳到平臺時,都會將其知識產權信息加密哈希并上鏈,形成唯一的數據指紋。而觀看、轉讓和授權等教學資源操作都將基于智能合約技術實現,確保數據安全、透明且公平。
(二)應用效果分析
1. 保護教學資源作者權益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在保護作者權益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每個教學資源在上鏈時,系統會自動生成唯一的哈希指紋,并確立原創作者的知識產權,教育部門及相關機構可以通過系統查詢這些信息,確保教學資源的合法來源。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的特性能夠幫助作者維護其知識產權的完整性,因為智能合約在滿足預定條件時會自動觸發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的交易和授權,從而減小在傳統架構下人為因素導致的權益損失及侵權行為的概率。此外,當其他學院使用A學院開發的教學資源時,將會自動支付使用費到智能合約,然后根據預定條件將費用分配給原創作者,這樣一來,知識產權所有者可以及時獲取到合理的收益,進而激發更多的教育創新和資源創建。
2. 確保知識產權安全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保證了數據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安全,通過加密哈希處理的知識產權數據具有不可篡改性,任何對數據的非法更改都會導致后續數據塊的哈希值改變,從而被檢測出來。這種加密哈希處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教學資源知識產權管理系統中的數字簽名技術使得教學資源的使用過程在區塊鏈上可追蹤,便于監管部門發現潛在的侵權行為并采取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 胡殿凱,李宗霖,周煒,等. 基于區塊鏈的數字版權認證模型[J].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21,38(02):311-317.
[2] 王曉光. 區塊鏈技術共識算法綜述[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7(09):72-74.
[3] 靳世雄,張瀟丹,葛敬國,等. 區塊鏈共識算法研究綜述[J]. 信息安全學報,2021,6(02):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