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歆爽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當前職業院校科技組織在資源配置、活動效率、與其他組織協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提升組織管理和運營能力、強化資源配置與利用、加強與其他組織合作的有效策略。通過對這些關鍵問題的深入剖析和策略提出,文章旨在為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推動其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 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組織建設;創新思維
一、成立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的現實意義
(一)促進科研教育和實踐結合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科研教育的價值在于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嚴謹的學術訓練,然而,在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上,尚存在一定的縫隙。成立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的現實意義,部分體現在它作為銜接這兩個領域的紐帶,可通過豐富的科研項目和技術競賽,為知識的應用和創新實踐提供舞臺。這樣的平臺不僅可促進教學內容與科研活動的無縫對接,還可以擴展傳統教育的邊界,使得理論知識得以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的成立,可加深知識傳授與科研實踐之間的聯系,提升理論指導下的實際操作能力。它的活動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拓展了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使得科研不再局限于課堂和實驗室的四壁之內,而是走向更為開放和自主的探索環境。在這一環境下,科研教育和實踐的結合不再是單向的知識傳遞,而是變成一種雙向互動和深度參與,這對科研教育體系的活力與創新力的激發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成立鐵人學院科技組織,促進科研教育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不僅是為了提升現有的教育模式,更重要的是為了應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挑戰,為學院科研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以實踐為載體,深化理論知識的內涵,以科研為動力,推進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創新的理念和方法得以傳播,問題解決能力得以增強,為鐵人學院科技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
在當前快速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成為學院核心競爭力和員工個人發展的關鍵。鐵人學院科技組織通過提供一個涉獵新知、實踐創新的平臺,為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提供土壤和空間,在這個環境中對現有知識提出質疑,探索科學問題的新方法和解決方案。例如,通過科技組織的研究項目和科技競賽,可以親身參與到從問題發現、假設提出到實驗設計、結果分析的整個科研過程中,這種全方位的參與不僅鍛煉科學探究能力,也促進了創新思維的形成。鐵人學院涵蓋與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技術研發成果應用轉化有關的學歷教育教學、非學歷教育教學、教學輔助、機關后勤等板塊及部門,而科技組織所倡導的跨學科交流和合作,更是進一步拓寬了科研人才的視野,使他們能夠在不同學科和文化的碰撞中,激發新的思維火花。這種跨學科的學習和討論環境,對培養科研人才的創新思維模式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三)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
在全球化和信息時代背景下,學術交流已經成為知識創新和科學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鐵人學院科技組織通過組織各類學術講座、研討會和國際會議,為科研人才提供與學術界同仁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平臺。這種交流不僅促進了學術知識的傳播和學術觀念的更新,更有助于培育具有前沿視野的科研人才。科技組織在促進學校與學校間、學校與企業間的學術合作方面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科技組織的合作項目和聯合研究,科研人才有機會參與更廣泛、更深入的學術探索,這不僅拓寬了他們的學術視野,而且增進了對不同學術文化和研究方法的理解。這樣的合作經歷,特別是在多學科和跨文化的環境中,對參與者理解復雜的全球性問題、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極為重要。通過實際項目合作、實習和訪問學者等形式,科研人才能直接接觸到行業前沿,了解學術研究如何轉化為實際應用。這種密切的產學研結合不僅提升了學術研究的應用價值,也為科研人才的職業生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視角。
二、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對科研和教研的關系認識不清
對科研和教研的關系認識不清,缺少將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相融合的能力。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強調“構建更加健全的中國特色教育科研體系”,職業教育科研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引起大家的普遍重視。科研與教研,對職業院校而言,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是需要平衡的辯證主義。自兩百多年前威廉·洪堡創立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時首次提出的“教學與科研相統一”原則,對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發展提出思路與要求,也對職業院校科教融匯提出了更深的要求,需精準對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達成教學育人與科研育人深度互動、有機融合。
(二)科研文化建設不到位
科研文化建設不到位,科研環境生態尚未形成,缺少科研組織、制度體系、科研氛圍保障。職業院校科技組織在發展中常常面臨組織活動效率與影響力不足的挑戰。這種局面主要由幾方面的因素造成:活動規劃的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有效溝通和宣傳渠道的不足,以及對目標受眾需求把握的不準確。此外,科技組織活動的宣傳與推廣方式往往傳統且單一,未能充分利用數字媒體和社交網絡等現代傳播手段,限制了活動的可視度和影響范圍。科技組織活動往往未能緊密結合參與者的實際需求和興趣點,開展具備學術性、群眾性、民主性的科技活動,具備組織優勢和橫向聯系優勢,能有效促進科研和教學的融合,引導和指導不同學院、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師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和課外科技活動,真正打破學科、學院和部門之間的壁壘。
(三)科研人才儲備不足
科研人才儲備不足,缺乏科研帶頭人,阻礙了職業教育內涵建設。職業教育作為實用性、應用性教育,以培養具備基礎就業能力的人才為辦學目標,而在職業院校的科技組織建設中,科研人才儲備成為其發展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科技組織的活動和項目往往涉及廣泛的學科領域和社會關注點,與此同時,學校內其他組織也可能圍繞相似或相同的主題進行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要充分發揮科技組織在人才培養與崗位培訓方面的優勢,以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技術研發成果應用轉化為人才培養內容為目標,形成鐵人學院特色科協制度體系,組建科協組織,實現辦學模式、育人方式和科研機制三者的融合匯聚和高度整合。
三、加強職業院校科技組織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組織管理和運營能力
加強職業院校科技組織建設,核心在于提升組織管理和運營能力。這不僅要求精細化管理,還需重視成員的能力建設與團隊合作。有效的組織管理包括明確的角色分工、透明的決策流程、高效的溝通機制和靈活的應變策略。此外,加強運營能力意味著對活動全周期的掌控,包括前期的市場調研、中期的項目執行以及后期的效果評估和反饋循環。這一系列的管理和運營提升,目的是確保科技組織活動的質量和影響力,增強組織對內外部環境的應對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和學術發展。
某職業院校科技組織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創新科技競賽,在這個過程中,科技組織先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會了解科參與者對科技創新的興趣點和需求,確保活動主題的吸引力和實際性。接著,在策劃階段,團隊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時間線,利用數字工具進行項目管理,確保每一步驟都有序進行。在宣傳推廣方面,科技組織通過與校媒體的合作,利用社交媒體和校園廣播電視站擴大活動影響力。活動期間,注重參與者體驗和現場管理,保障活動順利進行。而在活動結束后,科技組織反饋收集和總結會議,對活動進行效果評估,并據此調整后續活動的策劃和實施。通過這樣系統化的管理和運營,科技組織不僅提升了活動的質量和影響力,也培養了成員的組織、協調和執行能力,推動整個組織的持續發展和創新。
(二)強化資源配置與利用
資源的充分利用不僅提高組織效率,還能顯著提高活動的質量和吸引力。這需要科技組織在資源配置上進行科學規劃和優化,包括財務資源、人力資源、物資資源以及信息資源等。高效利用這些資源,能夠確保科技組織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更多創新和合作的機會。例如,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上,應充分考慮成員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合理分配工作任務,以提升成員的參與度和工作效率。在物資資源配置上,通過精準分析活動需求,合理采購和使用物資,可以降低浪費,提高成本效益。信息資源的集成與共享也同樣重要,通過構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可以增強組織內部的協同效應,加快信息的傳遞和決策的執行。
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上,科技組織明確劃分項目策劃、財務管理、對外聯絡等多個工作組,根據成員的專業背景和實際經驗進行人員分配,確保各項工作的高效推進。在財務資源的管理上,科技組織制訂了詳細的預算計劃,嚴格控制支出,確保資金的高效利用。此外,他們還借助校方提供的場地和設備資源,節省大量的租賃成本。在信息資源的利用上,通過建立項目數據庫和使用高效的在線協作工具,實現資料的即時共享和團隊成員間的無縫溝通,有效提升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展示資源配置與利用策略的成效。
(三)加強與其他組織的合作與協同
在當今這個知識經濟時代和網絡社會中,單打獨斗難以取得突破,而跨界合作和資源共享則成為提升組織活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對職業院校科技組織而言,與其他學術組織、學生團體,甚至與工業界和社會各方的合作,能夠拓寬活動范圍,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活動質量,從而增強其對外吸引力和內部凝聚力。通過合作,科技組織能夠利用外部資源彌補自身不足,借力發力,實現“1+1>2”的協同效應。為此,職業院校科技組織應積極尋求并維護與各方的合作關系,建立穩定的合作機制,確保合作的持續性和深度,從而共同推進科研、教育和社會服務等多方面的發展。基于職業院校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科技組織建設理念,以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技術研發成果應用轉化為人才培養內容為目標,形成學院特色科技組織制度體系,梳理科技組織職能結構,搭建聚才引智平臺,建立科普活動新方式。
科技組織主動與校內的部門、組織,以及外部的研究機構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這些合作伙伴在活動籌備和實施過程中為科技組織提供場地、資金、技術支持、嘉賓邀請等多方面的支持。例如,與某企業的合作使得活動得到資金支持,且得以使用其先進的技術設備;與其他學術團體的合作則帶來更多的專家和學者參與,豐富了活動的學術內容,為未來的科技組織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科技組織的建設與發展不僅是一項單純的組織工作,而是一個復雜且多維的挑戰,涉及管理能力、資源配置、合作協同等多個方面。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組織作為職業院校內部重要的學術與科研組織,其健康發展對提高學術水平、推動學生全面成長、促進學校整體科研教育水平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不斷探索和實施有效的策略,對提升科技組織的組織管理和運營能力、加強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深化與其他組織的合作與協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影響。只有不斷完善和強化科技組織的各項工作,才能使其在職業院校的科研和教育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教職工、學校乃至整個社會。
參考文獻:
[1] 戴宏,韓晉芳,劉敢新,等. 關于加強高校科協組織建設的思考[J]. 科協論壇,2016(05):49-52.
[2] 李雯,姬卿,郭強. 充分發揮高校科協的作用,將科研誠信建設落到實處[J]. 高教學刊,2019(04):75-77.
[3] 周海文. 我國基層科協組織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 今日科苑,2022(04):75-83.
[4] 呂游. 加強科協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探究:以廣西科協基層組織建設現狀為例[J]. 國際援助,2021(26):57-58.
[5] 李文婷. 新疆高校科協組織建設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 伊犁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16(02):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