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冰 王慕星 孫 帥
(中國人民銀行白城市分行,吉林白城 137000)
吉林省全省耕地面積703萬公頃,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7%,全國排名第5位。黑土地面積為110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83.2萬公頃,占總耕地面積的15.6%,產量超過總數的1/2。又因其地理位置獨特、氣候條件適宜農作作物生長,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
農業產值、農民收入實現“雙提升”。截至2022年12月末,吉林省農林牧漁總產值3217.91億元,同比增長4.1%;第一產業增加值實現1689.1億元,同比增長4%。產值增強的同時,農民收入同樣有所提升,截至2022年12月末,吉林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4元,同比增長2.8%①數據來源:吉林省統計年鑒。,實現農業產值與農民收入的同步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多年來,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農業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對促進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1.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截至2022年12月末,吉林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3%,遠超國家平均水平,在各省排名中名列前茅。農機總動力達4357萬千瓦,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31萬臺,拖拉機配套農具達到280.1萬臺,裝備結構持續優化。全省農田灌溉面積1938.2千公頃,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6,同比增加0.4%,進一步提升了抗旱能力,夯實了糧食穩產保供的基礎。
2.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
自2016年起,吉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發放額度逐步增加,各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調整放款計劃、擴大宣傳影響、優化放款結構等措施,不斷增加涉農貸款放款量,積極響應各項信貸政策,推出諸多惠及農戶的貸款產品,支持農業農村發展。截至2022年12月末,吉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余額6040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的23.8%①數據來源:吉林省金融運行報告(2023)。,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3.農業保險發展蓬勃
截至2022年12月末,吉林省農業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74604萬元,同比增加103404萬元,增幅27.86%②數據來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農業保險行業規模不斷發展的同時,農戶保險意識、防風險意識也有明顯增強。
2022年,吉林省糧食產量達816.16億斤,糧食單產940.53斤/畝,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1.58%,但我國糧食需求仍將持續增長,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緊,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自然災害與經濟下行壓力更使得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糧食穩產保供依然存在短板弱項和挑戰壓力。今年吉林省又受臺風“杜蘇芮”“卡努”連續北上影響,多地遭遇持續降雨引發災情,對糧食產量產生巨大沖擊。各種不確定因素疊加為糧食穩產保供帶來困難,為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效率及農業現代化發展帶來挑戰。
農村金融機構普遍存在貸款門檻設置較高,金融服務體系精準化程度較低的問題。金融機構逐利性的本質使得金融機構在向農村產業這種低利潤率、高風險的產業貸款時“惜貸”“壓貸”,致使普通農戶及小微農村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始終得不到妥善解決。
農戶信用信息獲取難度大。信息不對稱是農村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最大問題,出于安全審慎經營原則,金融機構不得不提升貸款準入門檻,無形中加劇了農戶貸款難的問題。盡管地方政府建立了政府性擔保機構,但其風評模型復雜,有時直接由銀行進行盡調,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小微客戶的難題。
吉林省開設農業保險業務的財產保險公司數量較小,多以傳統農業保險為主,品種及覆蓋范圍有限,無法滿足當下農民對保險品種的多樣化需求,致使農民參保意愿不強,投保率低。加之,大部分農業保險賠付額度較低,給付金額與實際損失金額時常出現倒掛,保險保障不能完全覆蓋所遇風險。
灰色關聯分析是灰色系統理論的一部分,應用灰色關系分析法對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事物和現象從整體觀念出發進行綜合評價被學術界認為是一個可信度比較高的方法。因為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程度及效率,受諸多因素影響,各指標、單位的取值不能完全統一,簡單分析可能造成結果不準確或指導意義不大的情況,綜上所述,結合實際情況及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的特點,本文選取灰色關聯度分析法開展實證分析。
1.農村金融指標
衡量金融規模、金融發展的指標較多,根據實際情況和多維度衡量的原則,結合之前大部分學者理論研究,本文選取農村金融規模、農村金融效率、農業保險深度,這三項指標來表示農村金融發展規模和水平。農村金融規模(FIR)=農村金融機構資產總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農村金融效率(FE)=涉農貸款余額/農村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農業保險深度(ID)=農業保險保費收入/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
2.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標
由于每個時段國家大政方針、行業具體政策、市場繁榮和接納程度不同,衡量農業現代化的指標也不盡相同,筆者結合當下時代背景、市場環境以及大量先賢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評級體系,本文選取一級指標3大項,二級指標10小項。具體指標見下表。

表1 吉林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
3.模型構建
由于相關數據單位不同,要對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處理結果見表2。

表2 無量綱化數據
本文灰色關聯度的參考序列為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的相關指標,比較序列為吉林省農村金融的相關指標,代入灰色關聯度模型,如下:
x0(k)代表參考序列為各項農業現代化指標在不同時點的數值。ξi(k)是關聯系數,它代表某個參考序列與第i個比較序列在第看個時點數值的相對差值。ρ為取值在0—1之間的分辨系數,通常取值0.5。r0i代表某個參考序列與第i個比較序列的關聯度。
4.實證分析
將每個農業現代化指標代入模型后,可以分別得到與每個農村金融指標的關聯系數,繼續將所得關聯系數代入關聯度模型進行計算,則能計算出人均農業產值和三項農村金融指標之間的關聯度,得到表3。

表3 關聯度排序表
如表所示,各指標關聯度在0.4951~0.7731范圍內,大部分關聯度徘徊在0.62左右,表示吉林省各農村金融和農業現代化兩者聯系較為密切,農村金融支持規模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但關聯度峰值停留在0.7731,說明兩者的內在聯系沒有達到十分緊密的程度,在當前背景下農村金融支持農業現代化的程度仍有上升空間,可見,加大農村金融支持力度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由路徑。
為探究農村金融效率、農業保險深度、農村金融規模對農業現代化影響的內在邏輯,將各一級指標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表4。

表4 一級指標關聯度
根據表4可知,從總指標農業現代化水平來看,農村金融效率(關聯度0.6791)>農業保險深度(關聯度0.6549)>農村金融規模(0.6041),農村金融效率對農業現代化水平影響最大,農業保險深度次之,農村金融規模影響最小。可見,農村的金融支持是否得當、到位不僅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繁榮程度,還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意義非凡,只有不斷增強農村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運轉效率,強化農業保險作用,擴充農村金融規模,才能持續有效地推動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
根據模型結果可知,吉林省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金融大力支持,農村金融效率對農業現代化發展影響最大,農業保險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村金融規模對農業現代化水平影響較弱。今后,吉林省要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注重提升農村金融效率,在保持農業保險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穩步擴充農村金融市場規模,才能達到推動農業現代化持續發展的最終目標。
1.加大農業農村信貸支持力度,提升農村金融效率。金融機構要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支持,制訂長期的信貸支持規劃,確保涉農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持續增長。金融機構應增強服務鄉村意識,優化金融網點布局,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拓寬抵質押物范圍,簡化農業貸款審批流程。加快普及小農戶普惠信用貸款,加快推進與完善“整村授信”,提升資金在農村范圍內周轉速度,以提高農村金融效率。
2.地方政府發揮職能作用,加強政策激勵和考核評估。地方政府持續強化財政政策作用,對農民農戶在稅收政策、補償政策上給予適當傾斜,對新興農業經營主體可實行貸款稅收減免方針,對涉農企業融資購置或融資租賃大型農業生產設備應按一定比例進行財政補貼。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實施方案,充分發揮“第一責任人”職能。在貨幣政策方面,人民銀行各分行可以運用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抵押補充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縣域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間接擴大對農村金融領域的貨幣供應量。政府有關部門需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定期對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舉措和成效進行考核評估,加強考核結果運用,確保金融機構能夠靈活調整信貸資金投放規模和結構,以支持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地發展,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3.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推進農村數字金融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梢酝ㄟ^政府制定政策讓農村合作主體之間形成受益一體、運行穩健高效的合作機制,讓各參與主體之間擰成一股繩。產業化經營應以"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組織形式,充分發揮以大帶小、以強帶弱的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民市場化程度,將產業發展的利益讓利給農戶,充分調動農戶參與產業化生產的積極性,龍頭企業和其他參與主體也能獲得穩定的利潤,產業化經營才能穩步向前,經久不衰。同時,進一步推進農村數字金融發展,不僅在線下增加農村金融網點,在線上也要搭建農業服務平臺,依托數字技術優化完善農村地區支付結算體系,加強對農戶手機銀行的操作指導,培養農村居民的數字支付習慣,有效推進農村數字金融發展。
4.強化鄉村信用體系建設,注重結果應用。農村信用信息體系的建設,需要政府和市場共同發力。一方面要持續鞏固完善人民銀行牽頭、銀保監協助、各家金融機構參與、政府部門支持推進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模式,形成上下聯動、多層合作、各方支持的鄉村信用體系建設合力。政府平臺應聚焦于金融政策的精準實施,提高金融政府擔?;?、風險補償、貼息、在貸款等政策措施的效率,利用政府信用信息平臺,識別金融政策目標客戶,精準實施金融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勵市場力量參與信用平臺建設,金融科技公司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條件下,利用政府政務數據和市場數據等多方面數據,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擴大金融覆蓋面。通過搭建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數據、信用及金融服務,強化涉農主體信用評價作用。
5.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擴大保險保障范圍。創新農業保險產品,注重產品差異化、多樣化,兼顧個體散戶和大規模農戶的發展需求,不能忽視小農戶的要求,開發保費更低、真正適合農戶的農業保險產品,使農業保險滿足當地農業發展需求。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高保障需求,從單一性保險向綜合性保險轉變,提升參保人抗風險能力。用活中央財政對地方特色農產品的補貼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注重扶持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