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培元 李俊峰 姜 淼
(中國人民銀行通化市分行,吉林通化 134001)
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現有支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央行數字貨幣的出現將帶來多元化的支付工具,其在流通中實時結算、無手續費、脫離銀行賬戶、資金信息可全程追溯等特性很有可能對現有貨幣資金收付模式形成一定替代,使現有支付體系更加規范化、統一化、安全化[1]。
數字人民幣可提升國庫經収征管質效,“點對點”結算的優勢實現了支付即結算,省去了繳費主體通過商業銀行等中間方賬戶的清算、結算、對賬等過程,有效阻止商業銀行嚴壓、挪用經収的預算收入;離線支付的特性可以滿足用戶在無網絡信號或網絡信號弱下的交易需求,規避現下電子繳稅方式出現的網絡臨時中斷或阻塞問題,造成國庫和稅務雙方扣款信息不一致的情況[2]。
數字人民幣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預算+政策”的聯結機制使各級財政部門間業務協同、信息共享;運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化合約可編程技術,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特別是享受減免、退等財政獎補、扶持的特定企業、行業;通過數字人民幣流轉中的信息交互功能實現對資金運行的實時監督,可防止資金游離在交易方之外的主體或處于閑置狀態。
通過對江蘇省已實現數字人民幣簽約繳稅的試點研究,數字人民幣繳納稅費流程如下:
一是銀行端申報繳稅。納稅人到銀行柜面或登錄網上銀行,通過TIPS查詢其在稅務部門申報的納稅信息。納稅人對繳納稅款明細信息確認無誤后,由商業銀行對納稅人數字人民幣錢包中的稅款進行扣劃,轉至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再從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轉至納稅人在該行綁定的現金賬戶。返回TIPS繳稅成功回執后將稅款從現金賬戶轉至銀行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與TIPS對賬成功后再將資金劃繳國庫。此種繳稅方式省去了通過第三方支付或POS機刷卡通過網聯或銀聯等清算機構將資金劃繳國庫的步驟[3]。

圖1 銀行端申報報繳稅流程圖
二是實時扣稅方式。納稅人在商業銀行開立數字人民幣對公錢包,登錄主管電子稅務局網站,線上簽訂以數字人民幣錢包為付款賬戶的三方委托扣款協議,而后進行稅款的申報和繳納。與此同時稅務部門發起實時扣稅業務,商業銀行收到由TIPS發送的扣稅信息后將繳納的稅費從企業對公錢包扣除轉至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再從銀行數字人民幣錢包轉至納稅人在該行綁定的現金賬戶,最后稅款從銀行現金賬戶轉至銀行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對賬成功后通過清算銀行與清算國庫清算資金。此種方式有效解決納稅人跨省異地簽訂三方協議扣繳稅費的問題,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線上簽訂三方協議即可進行跨行、跨區域繳納相關稅費,且不收取任何手續費,有效幫助納稅人節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

圖2 實時扣稅方式流程圖
另外,非稅征繳“數字人民幣”業務已經在江蘇市完成試運行,由非稅代理銀行與省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完成對接,納稅人在統一公共支付平臺中輸入繳款單號,選擇數字人民幣支付渠道即可實現數字人民幣非稅收繳功能。未來財政部門還可以利用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技術設定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標準校驗程序,加強非稅收繳日常監管,防范執收單位越權設立收費項目等行為。
1.對國庫各類信息系統的支撐能力和運維能力進行優化升級。使用數字人民幣收付款將改進國庫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增加相關系統的參數設置,對于國庫會計業務用機、應用系統及網絡的使用除符合計算機安全管理及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外,還應建立與數字人民幣業務相適應的運維保障和應急管理機制。
2.對于與國庫交互的財政、稅務、海關、商行等外聯部門的系統應安裝更高等級的防御系統,使用單獨的設備網絡接口,避免外部網絡對國庫系統和數據的侵害。
3.國庫網絡的不穩定性和系統間的故障問題也有可能導致國庫數據的泄露、信息篡改和資金的損失。
由于國庫部門并非數字人民幣兌換的運營機構,不具備數字人民幣的流通能力,未來當數字人民幣作為通用性的基礎貨幣進行使用時,如何在國庫現有賬戶基礎上增加數字人民幣收、支、退業務渠道。假定在國庫“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下綁定央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并在賬戶屬性下新增一項“錢包標識”,即在國庫會計賬戶中存放錢包標識ID,同樣央行數字人民幣錢包屬性下新增“賬戶標識”,用于關聯國庫賬戶ID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數字人民幣不計付利息,因此“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下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只具備對來賬數字人民幣資金進行實時兌換功能。這樣各級國庫就可以直接引入數字人民幣進行結算,各級財政庫款可以以數字人民幣形式進行收納。
納稅人在稅務系統申報納稅信息時填寫國庫“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下對公錢包ID,直接向央行數字錢包劃繳稅款,央行數字錢包收到資金后實時兌換成傳統貨幣轉至“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由國庫人員根據納稅憑證號、稅種、實繳金額、稅務機關名稱等要素信息通過“待報解預算收入”賬戶進行入庫處理。
當數字人民幣發行后,國庫會計檔案管理將由紙質為主向電子存儲方向轉變,基于數字人民幣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的優勢,央行相關部門將對數字人民幣電子檔案的立卷、保管、移交、查閱、銷毀等各個環節進行制定,完善現行會計檔案管理流程,確保會計檔案真實、完整、安全。
目前央行國庫局正有序開展檔案管理子系統的建設工作,該系統將利用數據優勢,實現檔案相關數據的自動歸檔、安全保管、授權查閱和定期銷毀,使檔案數據能夠安全存儲和自動化管理。建議在保證檔案管理子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的同時,結合未來數字人民幣發展趨勢,建立該項目研發和數幣電子檔案管理“雙驅動”聯動機制,共同協調完善檔案的管理工作,促進未來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建立的有序進行。
當前數字人民幣的法律地位及相關法律法規尚待完善,涉及數字人民幣交易的經濟活動缺少權益保護,應進一步夯實數字人民幣的法治基礎和行業配套政策。同時為推進信息化環境下國庫會計體系建設與數字化轉型應用的有機融合,《國庫會計業務標準化指引(試行)》、《國庫會計管理基本規定》等會計準則和國庫會計制度也需要進一步進行修繕。當數字人民幣的特有技術滲透到國庫會計業務中時,將對崗位職責、賬務處理、會計分析、檔案管理、監督檢查等多個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為使國庫數字化服務管理規范有序,以上相關的制度條款也將細化、量化、優化。
目前國庫監督檢查通常以現場檢查為主,利用數字人民幣的特有優勢可以使國庫會計監督檢查模式發生質的轉變,從現場實地檢查逐漸向利用云技術、大數據等智能化手段的非現場檢查過渡,從人工翻閱向以計算機自動化為主、人工檢查為輔的模式過渡,能有效規避因人為原因對制度解讀、問題認知差異導致的意見分歧。充分利用數字人民幣可追溯特性對國庫會計核算業務實施多方位的全流程監督,既可根據崗位職責明確規范相關業務操作行為,又能強化跨部門之間的協同監管。通過數幣信息在各方平臺的采集、使用、分析和預測國庫資金的變動趨勢和運行規律,增強多方主體對資金使用管理的自覺性和有效性,有效推進國庫資金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小化。
隨著各省市試點地區運用數字人民幣在財政資金收付領域進行探索和測試,各試點地區關于數字人民幣繳稅流程、數字錢包開立設計、賬戶和資金兌換額度、集中支付流通監管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其現階段數字人民幣線上收支業務流程并沒有統一的詳細部署和運行建設方案,標志著數字人民幣國庫資金收付業務無法按照國庫統一賬戶體系、整體業務流程不變的原則,構建數字人民幣全流程線上業務辦理模式。應積極探索各試點地區關于收付需求,錢包開立、交易規模等指標的設定,初步建立較為統一的數字人民幣運行管理體系,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加快在全國推廣應用。
非稅征繳管理方面,搭建數字人民幣繳納財政非稅收入應用平臺,探索在銀行網點柜面、企業網銀、手機銀行等渠道使用銀行數字錢包實現非稅繳納。拓寬非稅收入覆蓋面積,由人民銀行牽頭當地法院、公安局、交通運輸局等單位,實現公證費、訴訟費、法院罰沒收入、交通罰沒款、不動產登記費等非稅收入征繳。在財政支出領域,繼續探索數字政府建設,積極引導各預算單位、各行業各領域企業開通數字人民幣對公賬戶,加快推進財政獎補資金發放、專項貸款發放、小額零星采購資金等財政支出領域應用,提升央行零售型數字人民幣交易金額比例,重新構建電子化繳退稅業務流程。
搭建可靠的結清算內部網絡、外聯網絡技術構建,加快推進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接入數字人民幣應用,率先探索利用區塊鏈、智能合約技術對重點企業繳納稅費、發放貸款以及對特定目標提供醫療、養老、教育、住房保障等交易環節進行監管,構建數字人民幣異常交易的預警模型,利用內嵌代碼的數字貨幣掌握重點資金真實去向,阻斷可疑交易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