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萍 義烏市審計局
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關于推進審計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中央兩辦新《規定》的修訂出臺,就是對這一舉措的貫徹與落實,更好地突出了審計作為八大監督體系之一,發揮“黨管干部”作用的職能。新《規定》明確指出“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還提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在審計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聯席會議召集人由審計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擔任”,黨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加強[1]。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依照干部權限確定,受組織部門委托開展。同時,新《規定》也對聯席會議組成部門進行了具體的規定,除審計外,將紀檢監察機關、組織、機構編制、審計、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金融監督等部門均納入聯席會議組成部門。同時,近年來,隨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發展,審計與組織、紀檢監察等其他部門的協作也越來越多,從審前的調查了解到審后的整改督察、審計結果運用等環節,都需要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共同推進,共同提升審計合力,更好地發揮審計在干部大監督機制中的作用。
新形勢下,黨委政府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重要意義也越來越凸顯。通過開展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為黨委政府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參考,還有助于引導領導干部規范權力運行、強化廉政風險防范意識,通過審計發現的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還能推動相關體制機制的進一步完善,為國家治理提供審計智慧,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規范性和審計結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這些目標的實現,不斷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規范性、提升審計工作質量顯得尤為重要[2]。
2019年7月,中央兩辦出臺了《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作出了新的規范性要求。浙江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也印發《全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指導意見》,并提出,“各市縣審計機關要強化主體責任意識,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總結固化成功的審計經驗。針對本地不同審計對象,分類或綜合編制審計實務操作規范,著力解決一線審計業務操作規范制度供給不足這一痛點堵點問題,切實將中央《規定》和我省《辦法》落地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從前期的立項到后期的審計整改、審計結果運用等等,程序比較復雜,體系比較完整,涉及的領導干部對象也有不同的分類,如涉及黨委政府的、黨政部門和事業單位的、國有企業的等等不同類別,因此,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標準化體系的構建,著力將已經形成的工作經驗固化下來,促進整個經濟責任審計審計工作操作流程更加規范。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已經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各行各業從各個層面紛紛開展探索標準化建設。目前,標準化建設已經涉及到經濟社會多個發展領域。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需要根據標準化的規范要求、通過精細化的規范管理,促進審計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由于受審計人員執業經驗、能力水平等主觀因素等影響,如果缺乏統一的審計標準和體系,會造成審計深度參差不齊、審計流程繁簡不一、隨意性強等問題[3]。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體系的建設,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各個環節,如審計計劃與部署、審計準備、現場審計、審計文書形成、復核審理、審計報告成稿送達、審計移送、整改、結果運用容錯免責各方面,都進行精細化的規定與說明,有助于推進經濟責任審計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組織、紀檢等相關部門聯動作用的發揮,對于提高審計質量、提升審計成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通過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使相關部門進一步更深入地了解到自身所需履行的職責,更好地配合審計工作,提升審計監督合力,更好地發揮審計在“黨管干部”中的重要作用。如《規程》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職責”中,對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辦公室、聯席會議、聯席辦、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審計組的職責分別進行了說明,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中,對被審計對象及其有關單位的相關事項進行了說明;此外,還在“審計結果運用環節”,對各單位職責進行了規定。
在基層審計機關,為推進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工作開展,由于人手不足等矛盾,除了經濟責任審計科承擔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外,其他科室也會分配到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同時,對于新進審計機關人員,或是剛接觸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人員來說,標準化操作規程也是很好的工作指導規范。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工作流程相對比較復雜,各類文書種類較多,通過《規程》的編制,將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相關的一些規定進行了整合,同時還集中了之前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積累的集體智慧,將相關規定與附錄資料一一對應,能夠更好、更系統方便地指導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開展,使審計人員不僅可以快速掌握相關要求,還能便捷地運用相關資料模板材料,將審計經驗固化下來,為一線審計人員開展審計提供了全面針對性的審計實務操作規范的指導;同時,通過全面系統的工作規程指引,也為高質量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供了參考。
1.審前階段
重點把握中長期規劃與年度計劃制定、審計組織、審前調查、大數據分析、審計實施方案制定審批、審前公告發布等環節,對各環節需開展的工作進行系統謀劃和標準化。如審計組織環節,對組建審計組的人員構成、外聘人員要求、回避情形等進行了具體規定;非現場審計數據分析環節,對需查閱采集的數據、審計方法等進行了明確,提高審前工作效率;審前調查環節,針對鎮街經濟責任審計、黨政部門經濟責任審計、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分類別確定了需要開展調查的內容,還分別制定了供參考的審前調查清單,為審計人員提供參考。如針對鎮街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制定了下屬單位調查表、銀行賬戶開戶情況調查表、政府負債、賬外應收款情況調查表、資產(資源)管理情況表、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調查表、采購及服務情況表等6張表單供審計組參考;國有企業審前調查表制定了重大經濟決策統計表(投資情況表)、重大資本運作統計表、重大產權處置統計表、捐贈統計表、重大固定資產處置情況表、重大經濟決策統計表(擔保)、工程項目情況表、工程標段情況、股權基金投資管理體制建立及執行情況、國有企業股權投資、基金投資情況調查表、國有企業股權投資收益情況調查表、國有企業基金投資收益情況調查表、企業基本情況表企業收支情況表、單位往來款情況、單位銀行存款情況、資產(資源)管理情況表、資產(資源)處置情況表等18張表單供參考。
2.審中階段
重點抓好現場審計、復核審理、審計報告等環節的質量控制,突出流程規范和文書規范兩個重點,對現場審計進行精細化管理。如對審計進點會進行了規范性的規定,對進點會的時間、參加人員、進點會議程進行了說明;取證階段,從調查核實、審計談話、協助查詢、審計取證、簽證答復、中期匯報、審計底稿、口頭交換意見等方面,分別進行精細化規范管理。如其中審計取證時,將審計取證單按取證內容分為情況類和問題類,對每名審計人員賦予一個編碼,編制審計取證單按編碼和編制順序進行編號,方便相關審計人員直接負責取證事項的對接溝通、底稿編制等工作;談話階段,對談話時間、談話人員、談話內容、談話要求等分別進行了標準化,并針對鎮街、部門、國企等不同類別單位分別制定審計(調查)談話記錄模板,為開展談話工作提供參考[4]。
3.審后階段
從審計整改、結果運用、容錯糾錯等環節入手,厘清各項工作程序和工作事項要求,進一步加強審后工作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更好地推動審計成果轉化運用。如容錯糾錯環節,引入了會商研判機制,針對提出的容錯糾錯事項,由市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審計局)審核后,召集紀委監委、組織等部門召開會商研判會議進行討論;涉及重大問題容錯糾錯的,提請市容錯糾錯裁定委員會進行認定;對爭議較大或難以認定的問題,同步報告市委審計委員會,進一步嚴格管理,減小自由裁量權。
從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開展涉及到的幾方面重要內容入手,對審計流程、文書格式模板、結果運用、審計整改等分別進行標準化的規范管理。
1.審計流程標準化
著眼經濟責任審計過程,從審計工作計劃及部署、審計準備、現場審計、審計文書初稿、復核與審理、審計報告成稿與送達、審計移送、審計整改、審計結果運用、容錯免責等幾個方面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還按照審前準備階段、現場審計階段、報告審理階段、審計整改階段繪制了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操作流程圖,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程序要求更簡潔、更直觀地呈現。
2.審計模板標準化
將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涉及到的文書,如聘請外部人員協議等相關資料、審前調查函、調查清單、采集電子數據的函、審前公告、經濟責任審計進點會會議議程、談話資料、協助查詢相關文書資料、審計取證單、審計底稿、重要管理事項記錄、審計結果文書、審計業務會議紀要、意見征詢回單、反饋會議程,以及整改、容錯免責等相關文書資料模板,作為標準化工作規程的附錄,規范文書格式、提高文書質量,為審計工作提供參考。
3.結果運用標準化
為進一步加強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2020年,Y市審計局制定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實施辦法》,細化規定了各相關職責部門加強審計結果運用的職責,并將巡察辦也納入結果運用責任單位,進一步強化了“巡審結合”工作機制,有針對性地提出履責內容。如規定在對其他單位開展巡察時,要將以往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納入本次巡察的重點內容,并將不整改、虛假整改、審計整改不到位或屢審屢犯問題寫入巡察報告;此外,還將重大疑難問題如何定責、如何追責、如何認定整改等方面內容納入與組織部等部門會商研判內容,群策群力解決疑難重大問題,更好地推進審計結果運用。
4.審計整改標準化
加強對經濟責任審計整改工作的管理,對審計整改工作進一步提出了細化的要求。為做好審計整改工作部署,建立了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反饋會機制,對反饋會的參加人員、反饋會流程進行了規定,派駐紀檢組和組織部相關人員也參與列席反饋會,并提出要求。在反饋會上,審計組就如何落實審計整改工作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具體指導,使被審計單位更加重視審計整改工作,推動審計整改工作更加順利進行。此外,還對聯合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成果整改專項督察,落實交替領導整改責任進行了說明;對整改方案、整改報告的撰寫、審核,審計整改的時間節點、流程等也都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定,還建立了審計整改結果會商研判機制,由市委組織部和市委審計委員會辦公室、市審計局共同組織實施,視情邀請紀檢監察機關、聯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和主管部門參加,對重大疑難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共同形成會商研判意見,對于被審計單位是否完成整改、是否采取積極的整改措施、未完成整改內同是否屬于歷史遺留、需多部門協調等難整改問題作出一致判斷。
在發布《規程》的同時,還以召開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為契機,將相關內容向聯席會議成員各單位進行了介紹,并發放了相關資料,使個相關單位也明確自身應履行的職責或需提供的相關協助工作。經過《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操作規程》的實施,推動經濟責任審計更加規范,也進一步加強了與組織、紀檢等部門的聯系,還使審計人員更加快速地熟悉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5]。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流程相對較為復雜,各類文書種類較多,在實踐過程中,《規程》可能會有一些操作復雜的細化規定,或是上位法規或政策內容又進行了變更,因此,《規程》需要不斷地結合實際應用情況進行修改完善;同時,隨著審計實踐工作的不斷發展,也會有一些新的經驗、好的做法積累下來,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仍需常抓不懈地及時進行研究、總結、完善,進一步把經濟責任審計實踐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繼續通過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文書資料等固化下來,不斷修改、充實完善《規程》具體內容,為一線審計人員提供全面、易上手、好操作的審計實務操作規范,更好地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高質量開展。
綜上所述,各單位應根據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結合實際工作,探索推進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建設的重點環節和內容,從推進經濟責任審計規范性和解決難點、提高質量的角度出發,對經濟責任審計標準化工作的流程、各相關單位職責、結果運用方法、工作模板等方面內容的規范管理進行研究,進而推動經濟責任審計的高質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