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勞動評價對促進勞動課程的目標實現、保障勞動教育的實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的小學勞動評價存在評價理念落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單薄、評價方法單一這四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教師應當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采用適宜的策略解決現有問題,確保將勞動評價融入勞動教育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勞動素養。
【關鍵詞】小學勞動課程;勞動評價;勞動素養
作者簡介:徐鑫渝(1994—),女,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塘小學。
勞動評價具有反饋、檢測、激勵、改進等功能,在促進學生形成勞動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但是,當前的小學勞動評價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評價理念落后、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單薄、評價方法單一,無法充分發揮勞動評價助力學生發展勞動素養的作用[2]。針對此情況,《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課標”)提出“注重綜合評價”的課程理念,倡導注重勞動評價內容多維、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法多樣,充分發揮勞動評價功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勞動素養形成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勞動指導,促使學生發展勞動素養。因此,教師要以2022年版課標理念為指導,以發展學生的勞動素養為目標,更新勞動評價理念,豐富勞動評價主體,細化勞動評價標準,優化勞動評價方法,善用勞動評價結果,發揮勞動評價的育人作用。
一、評價理念:凸顯“以生為本”宗旨
站在培育學生勞動素養的角度健全小學勞動評價機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發展性:將培育學生勞動素養作為宗旨
勞動評價應當能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2022年版課標指明,勞動評價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改進自身不足,而是促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正確的勞動觀念是學生持續勞動的驅動力。在勞動觀念的驅動下,學生主動體驗多種多樣的勞動,掌握勞動知識與技能,感受勞動的獨特魅力,日積月累,才能發展勞動能力,養成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塑造勞動精神。
第二,勞動評價應當促進每個學生均能獲得一定的發展。在家庭生活條件、家庭教育、自身認知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下,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2022年版課標提倡因材施教,人人有所發展。所以,教師應當將學生作為主體,合理安排內容、難度、形式不同的活動,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有勞動機會,發揮評價的反饋改進功能,促使發展勞動能力。
(二)過程性:將學生的勞動過程作為評價依據
教師要堅持過程性評價。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多樣的勞動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并利用多樣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勞動知識與技能、勞動素養的發展情況,為客觀地評價學生提供參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勞動反思,并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反饋。
需要注意一點,重視過程性評價并不意味著摒棄終結性評價。教師應當重視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綜合地考查學生的日常勞動表現以及道德品行、勞動觀念的發展狀況等,以此為依據評價其勞動素養的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勞動課程實施計劃,明晰勞動課程實施方法等,確保勞動課程與學生實際情況相契合。
(三)實踐性:將學生的勞動體驗作為評價重點
勞動教育結合了勞動生產和教育,是一項具有實踐性的活動。無論是勞動教育課程,還是校內外勞動教育主題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親身體驗。因此,勞動評價應當著重關注學生的勞動體驗。以生產勞動為例,教師評價的重點應聚焦于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習得的農業知識、勞動技能以及建立的勞動情感、形成的勞動觀念。在關注學生勞動體驗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多樣的方式記錄、展現勞動實踐感受。如此,教師便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勞動情況,有針對性地點燃學生的勞動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不同的勞動實踐活動,發揮評價的引導、激勵功能。
二、評價主體:聚焦“主體多元”視角
勞動評價作為一種勞動實踐,需要發揮實踐主體的主觀能動性[3]。勞動實踐主體包括政府、家長、學校、教師、學生等。現階段的勞動評價主體以教師、學生和家長為主。
(一)學生評價
1.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是凸顯學生勞動主體性的直接方式,是學生根據教育目標,運用自我認同的標準,依托自身發展情況,記錄、分析、判斷自身學業、身心發展情況,促進自身進一步發展的評價活動。在實施小學勞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依據自身情況制訂自我勞動規劃,以勞動過程為抓手,自我審視、反思,對比自我勞動規劃,確定是否達成了勞動目標,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我勞動規劃,端正勞動態度,改進勞動行為。
2.學生互評
學生互評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監督,了解彼此情況,互相評價,促進彼此協同發展的活動。學生互評是一項有難度的活動,適合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合作體驗勞動活動,并要求他們互相觀察、了解各自的勞動情況。在勞動過程中或勞動結束之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填寫勞動成長記錄單,或進行書面評價、口頭評價等方式進行互評,提高評價的全面性。
(二)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在勞動教育過程中具有指導作用。一般情況下,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勞動表現,發揮自身專業指導作用,了解他們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情感等的發展情況,應用即時評價,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參與勞動。教師還要通過觀察、提問、交流、記錄等方式,把握學生的勞動過程、勞動成果、勞動體會等情況,客觀地填寫評語,使學生準確了解自己的表現。
(三)家長評價
家長既是勞動評價的參與主體,又是勞動評價深入發展的推動者。在新時期,家長的角色定位應當從過去的評價信息接收者轉變為評價信息的傳遞者、使用者。具體而言,家長要主動與教師溝通,了解勞動課程、校內勞動主題活動的實施情況,以及學生的勞動表現、勞動素養發展情況。之后,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家庭生活為依托,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勞動機會,細心觀察學生的勞動表現,耐心地進行勞動指導。同時,家長要及時地向教師反映學生的具體情況,攜手制訂勞動教育課程,共同促進學生提升勞動素養。
三、評價內容:注重“多樣開放”取向
(一)根據勞動教育類型確定評價內容
2022年版課標將勞動教育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大類[4]。教師應當明確這三種勞動類型的評價內容,以全面評定學生的勞動素養形成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勞動指導。
(二)根據勞動素養維度確定評價內容
勞動素養表現為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5]。這四個維度正是進行勞動評價的入手點。教師應當圍繞勞動素養的四大維度設定不同的層次,確定評價標準。
四:評價方法:運用質性評價方法
勞動素養是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要了解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等發展情況,須運用質性分析[6]。
2022年版課標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實事求是地記錄自身的勞動情況,并將其納入綜合素質檔案中。所謂的檔案袋評價是指在體驗某個活動的過程中,為達成某種目的,活動參與者主動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利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展現整個活動過程、個人成長經歷的評價方式。檔案袋評價是一種具有持續性特點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將勞動評價的主動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從而了解自我,改變自我,不斷成長。同時,有效的檔案袋評價可以幫助教師縱向地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因此,教師可將檔案袋評價作為勞動評價的主要方式。
勞動課程的檔案袋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個人信息、典型作品、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與反饋等。其中,學生個人信息、典型作品和學生自我評價由學生自行填寫。典型作品可以是學生的勞動感受,也可以是學生的勞動作品,還可以是勞動過程的記錄。學生要始終留心關注自己的勞動過程,使用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現勞動結果。學生要反思自己在勞動知識與技能、勞動習慣與品質、勞動觀念等方面的良好表現和不良表現,借助多種形式評價自我。在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后,教師要認真閱讀,結合自身的觀察和了解,秉持客觀的態度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教師要盡可能地表述出學生的進步之處、有待改進之處,以及對學生的期望等,使學生能在了解自身情況的基礎上明確后續的發展方向。
結語
總而言之,勞動評價是勞動課程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促進勞動課程目標的實現等具有重要意義。實施勞動評價時,教師應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以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為重點,采用多樣化評價方式,豐富評價主體,使勞動評價貫穿勞動教育全過程,發揮勞動評價的激勵功能,充分發揮以勞育人價值,推動學生積極體驗勞動活動,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勞動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婷婷,謝念湘.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23,9(5):121-124.
[2]袁月.綜合素質評價背景下小學生勞動素養評價研究:以Z市五所小學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22.
[3]王文琪.小學生勞動素養評價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2.
[4]李佳嵋.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校本評價實踐研究:基于Y市9所小學的調查分析[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22.
[5]魯靜.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勞動教育質量評價芻議[J].當代家庭教育,2021(16):1-2.
[6]蔣紅黎.基于CIPP評價模式的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評價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