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在促進中國與共建國家的互聯互通和合作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深受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該書精選人民日報國際部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國際評論,書稿匯集了“國紀平”“鐘聲”“和音”“國際論壇”“大使隨筆”等人民日報國際部多個重磅品牌的評論文章,包括《絲路精神,貫穿古今開新篇》《開啟“一帶一路”建設新篇章》《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等精品佳作。
作者既有政府官員和前政要,也有國際組織負責人;既有大學和智庫的專家學者,也有工商界和文化界人士。他們的文章既見解深刻獨到,又清新自然、情真意切;既聚焦宏大的合作項目,又有“小而美”的故事。該書在解讀“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展示了中國對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要求,是推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數字中國建設新動能:數據要素與數字經濟》一書梳理了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的背景與現狀,以及數字經濟的發展脈絡,主要內容包括正確認識數據與數據要素,國內外數據要素交易實踐發展,數據確權、數據定價和數據治理面臨的難題,數據資產管理運營和生態體系構建,數字政府建設,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等,以期為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管理領域的政府工作人員、數字經濟和大數據產業的從業人員,以及關注數字中國建設的廣大讀者提供參考。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黨的歷史經驗和現實發展都告訴我們,沒有全黨大學習,沒有黨員干部大培訓,就沒有事業大發展。
《黨員干部如何堪當民族復興重任》一書作者朱文鴻為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執行副主編、教授,多年深耕研究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領域,科學認識和把握黨員干部成長規律與路徑。
全書內容緊跟形勢,思路清晰,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闡述了黨員干部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樹立和踐行正確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掌握科學的領導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斷提高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人才。
該書可作為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用書,促進黨員干部不斷提高履職盡責能力和水平。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習近平總書記把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怎樣理解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一書輯錄了人民日報理論部系列文章,以學者的視野、專家的思維、通俗的語言、嚴謹的邏輯,幫助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義、鮮明特質、實踐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進行理論學習的重要參考。
全書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就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等具體內容進行系統深入闡釋,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意義。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創造輝煌歷史的一條重要經驗,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楊春貴精選集》主要精選其理論文章,包括《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的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如何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把握主題主線: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等,有助于廣大讀者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在學習中領悟如何從哲學高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從而不斷提升思想和理論修養,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認真學、自覺用。

細數風流人物,回望時代風采。《文藝名家往事》是一部講述文藝界名人、往事的傳記文學,書中包括《周總理與上影的不解之緣》《用親切的呼喚一錘定音——記周恩來與秦怡》《巴金與陳登科心有靈犀》《書生意氣? 俠義心腸——記白樺與韓美林》等30余篇文章,熱情謳歌了周總理對電影事業的關心,并濃墨重彩地講述了巴金、吳強、徐中玉、鐘望陽、陳登科、李準、劉海粟、林散之、韓美林、張瑞芳、秦怡、黃宗英、趙白生等眾多在文學、藝術上有杰出貢獻的巔峰人物的逸聞趣事。
這些文藝名家在文學界、戲劇界、藝術界都有獨特建樹,并經得起時間檢驗和淘洗,最終成為對當代及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一代宗師。作者在書中懷友人、憶往事,通過
生動的語言展現了這些文藝名家與眾不同的精神風貌,故事感人,看點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