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陰師范學院第一附屬小學副校長
我校承德路校區以“有質量、有特色、有位置”為辦學目標,深入推進學校內涵建設,結合自身特點,堅持文化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的原則,依托課題研究,充分挖掘教育資源,確定以“自然承德,自強少年”為發展理念,潤德啟智,育自強少年。
我校承德路校區秉承“適合的教育成就每一片葉子的美麗”的辦學理念,在精致校園文化中,濡染學生自強品格;深耕習慣養成,積淀學生自強品格;加強啟智課堂研究,培育學生自強品格;多維活動織網,淬煉學生自強品格;深化校本項目,涵養學生自強品格;家、校、社區三方聚合,共育學生自強品格。

陜西省榆林市高新區第三幼兒園園長
未來,知識的獲取將變得更加便利,思辨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當下,中國兒童的近視眼、心理抑郁、體能不達標等問題異常突出。學前教育不僅要為基礎教育做準備,更要錨定未來社會的需求,創生出健康的、生態的、走向陽光的幼兒教育,幫助每個兒童開發自身的潛能。
我園創建的YGPTS(Yulin Gaoxin Preschool Education Toward the Sunshine,榆林高新/走向陽光的幼兒教育,簡稱“向陽幼教”)品牌,以“向陽黨建引領、向陽工會凝心、向陽文化鑄魂、向陽課程培根、向陽評價賦能、向陽保障護航”為基本體系,使“生態+”理念得到有效落實,是幼兒園六位一體發展戰略的高度概括,為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南昌市啟音學校校長
我校從聽障孩子的實際出發,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著“為每一個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著重培養有愛國情懷、有遠大理想、有牢固知識、一專多能、身心健康的時代新人,鼓勵每一個孩子向陽而生,向美而行。
學校堅持“五育并舉”,特別注重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逐步形成了“小學興趣培養、初中技能學習、高中專業訓練”的完整職業教育模式。積極推進“大融合”教育實踐,將黨建與教學工作融合、特殊教育與社會融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合、教師與學生融合,努力幫助殘障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為培養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堅實基礎。

山東省壽光市圣蕾幼教集團校長
我園以杜威的“人文主義”教育理論為基礎,遵循教育規律,尊重生命成長,從“一切為了孩子”出發,構建“溫暖教育生態”,以“用愛的陽光溫暖生命”為核心理念,以“玩耍有質量,成長有力量”為園訓,開展集“自主游戲、幼小銜接、家園共育”于一體的溫暖教育課程。培養父母心中的好孩子,祖國優秀的接班人,做有情懷的幼兒教育、辦有溫度的優質園所,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教育的溫暖與力量,在教育樂土中成長、成才、成功。我們始終堅信:教育是人的教育,唯有堅持“以人為本”,以生命的角度思考教育,以成長的眼光看待學生,才能實現教育點燃、喚醒、鼓舞、激勵的本質。

上海新紀元學校校長
教育國際化不是教育西化,而是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融合。我們培養的人,要走得出去,也能回得來。現如今,教育國際化已不再是一個地理概念,而是一種內涵,一個“大概念”,一個結構性的概念,這就是所謂融合教育的真正意義所在。
我校在課程上落實“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追求。在更大的框架內落實國家課程的主題、思想和內容,同時又能包容國際課程的精髓和重點。這是一個艱難的工程,關鍵在于人才標準的準確把握。而不論是中國課程體系,還是國際課程體系,其共同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把握好這一點,我們就能找到教育融合的發展方向。

石家莊市萬信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和精神,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我校深入挖掘中國傳統“信”文化淵源,立足新時代學校育人發展需要,以成長自信為核心理念,打造“萬卷人生,立信向上”的信文化主題,以培養講大信、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新時代接班人為己任,努力實現研學相融、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主題閱讀分享、課本劇表演、講述繪本故事、校園吉尼斯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學生的傳統文化認知與學校的“信”主題文化科學對接,將活動開展與課程教學、學生管理、少先隊活動、創建文明校園等工作相結合,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載體,打造學校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