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珍
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孩子們不缺吃喝,缺的是努力學習的人生志向和自主發展的“五自”能力。所謂“五自”能力指的是:生活自理、學習自覺、行為自律、安全自護、人格自強。多年來武陟縣育才學校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通過“每月一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成長為自理、自學、自律、自護、自強的“最美梅花少年”。
每月一事,不是僅僅每月做一件事,而是每個月選擇一個主題。一年十二個月、十二個主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行動體系,成為一個符合兒童生命律動的教育生態系統,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
我們將一月定為“自省月”、二月為“節儉月”、三月為“自律月”、四月為“閱讀月”、五月為“勞動月”、六月為“審美月”、七月為“公益月”、八月為“友善月”、九月為“感恩月”、十月為“健康月”、十一月為“創新月”、十二月為“自護月”。學校堅持每月踐行一個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各年級積極開展開啟、閱讀、實踐、展示、評價等活動,促進師生自主成長。月初舉行活動開啟儀式,月中進行活動踐行,月末進行活動總結評價。“每月一事”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積極向上、自主管理、自立自強的行為習慣養成,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教育的本質是助人成長。“每月一事”,每個年級主題相同,但針對不同年齡又有不同的能力培養目標。

比如在五月“勞動月”里,我們以“勞動為本,奉獻最美”為主題,引導學生讀關于勞動的詩歌和文學作品,讓學生從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中,發現勞動的偉大和奉獻的美好,在讀書中尋找到學習的榜樣,并踐行榜樣做法,促進自主成長。
在勞動月里,為了讓1—3年級的學生學會模仿,探索生活,學校給學生列出了10條勞動教育清單:學會自己洗漱(刷牙、洗臉);學會清洗簡單小物件(茶杯、碗筷);學會自己穿衣服;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抽屜;學會簡單整理床鋪、疊衣物、系鞋帶;學會整理玩具;學會清洗水果、部分蔬菜;學會開關門鎖;學會洗碗;學會掃地、拖地。
為了讓4—6年級的學生強化勞動意識,養成習慣,學校給學生列出了10條勞動教育清單:學會垃圾分類,養成習慣;學會整理書籍,衣物主動分類擺放;學會自己換洗床單和被套;主動洗曬衣物;隨時擦擦玻璃;學會泡茶,制作蛋糕、水果拼盤,炒菜等;能辨別蔬菜好壞,辨識生活物品限用日期;學會獨立洗澡;安全使用家用電器;學會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學生根據勞動教育清單進行勞動實踐,在每周升旗儀式上,表現突出的一個年級會進行月主題活動展示,學生感受到自己被肯定、被信任,成長的內驅力就發動起來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能力形成螺旋式上升,“行而知之,恒而成之”的校風逐漸形成。
梅花的品格是自立自強、敢為人先。近年來,育才學校一直將梅花作為文化載體,通過《梅花少年成長手冊》,評價、落實“每月一事”。“最美梅花少年”的評選分為“兩項五類”。“兩項”指共同目標和自定目標,“五類”指五種類型:最美“自理”梅花少年、最美“自學”梅花少年、最美“自律”梅花少年、最美“自護”梅花少年、最美“自強”梅花少年。
共同目標由各班級根據學校的月主題等活動內容確定并進行評選,每周可以調換。自定目標由學生本人或班主任教師,在學期初從“最美梅花少年”的五種類別中,確定本班學生自己的成長目標,在一周、一月、一學期或一學年中,通過不懈努力來實現“自定目標”。通過班級、校級的“最美梅花少年”評選活動,學生們“五自”(自理、自學、自律、自護、自強)修己,立達“三有”(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學習熱情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漲,學生逐漸養成了自立自強的品格,學校的校風、班風、學風也大為改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基礎教育關系著億萬青少年的成長,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和諧,更關系著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將“自主發展”列為中國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受益一生的能力。育才學校秉承著“相信潛能,克明俊德”的育人理念,在“每月一事”活動中,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落實“自強不息,放飛夢想”的校訓,讓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作者單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