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廉國恩 陳茜 陳思宇
摘?要:數智時代,技術的發展推動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構。以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為例,分析數智時代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特征的基礎上,結合目前專業現狀提出專業建設中的問題,如專業交叉融合不夠、課程體系設置“兩張皮”等,提出要以行業企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向,聚集到某一領域進行人才培養,以融合交叉構建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以新型師資機制設置滿足發展需要,校企合作協同育人4個方面構建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旨在為新商科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數智時代;新商科;培養體系;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37
0?引言
當前,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嵌入傳統產業,以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創新為內核,相互融合衍生出新型經濟形態。在此背景下,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務等新業態應運而生。
繼2017年教育部提出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之后,學界也積極探討新商科建設,2018年10月,天津大學舉辦“新時代·新商科”主旨論壇。2019年3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辦“新商科:概念、內涵與實現路徑”研討會。2019年5月,在重慶召開了“數字經濟、商業創變——2019新商科數字化人才培養創新論壇”。2019年7月,在銀川召開了“2019新商科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論壇”。2020年11月在寧波召開了“新科技·新經濟·新商科”論壇。2023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聚產業融技術?新商科新實踐”數智商科本科論壇。新商科建設已經是當前高校普遍面臨的時代命題,新商科建設也是我國商科教育主動服務于新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以技術為支撐的新興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隨著“新商科”建設的不斷推進也為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為例分析數智時代,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具有一定的意義。
1?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特征分析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為交叉融合專業,其以數智時代的新技術為發展背景,系統掌握經濟管理基礎理論、大數據分析方法和數據管理技能,具備商務數據定量分析支持智能化商業決策的能力,能在各類組織機構中從事大數據分析及管理活動的復合型人才。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更加需要重視理論和實踐的融合能力的培養,將數字技術和商科決策智能化融合。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注重信息技術和商科知識的融合運用,即培養能夠滿足現代企業需要,具有較強的數據挖掘技術、分析和解決管理問題的復合型人才。這一融合性需求,要求我們在人才培養中要重視學生融合管理思維范式的大數據思維體系的構建,提高學生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
2?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存在問題分析
結合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特征分析,目前人才培養體系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專業交叉融合不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需要新工科與新商科的交叉融合,目前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在交叉融合和相互滲透不夠,存在商科和信息技術簡單相加的情況。
(2)課程體系設置“兩張皮”。目前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只是簡單的商科課程+信息類課程的匯總,缺乏從通識課程開始的整體信息技術和商科知識的融合設計。
(3)師資難以滿足交叉學科發展需要。目前很多高校商科教師所涉及領域多為傳統商科專業,缺少對技術的了解和知識儲備,因此就形成信息類課程由信息學院教師授課,商科類課程由商科專業教師授課,但是有些課程是需要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教師授課的,如大數據商務智能課程,上述現象導致目前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師資無法適應該專業的發展。
(4)實踐教學與行業融合度不足。目前高校與大數據相關企業溝通不夠緊密,對于大數據行業人才需求缺乏深入了解,導致在實踐環節設計上存在無法明確培養方向,在實踐內容上聯系產業實際發展不夠。
3?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3.1?以行業企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向
目前大數據人才培養方向主要有3種:技術型、應用型和業務型。技術型方向主要培養學生對大數據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算法整體開發、系統搭建運維的能力。應用型方向主要培養學生運用平臺和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業務型方向主要培養學生統籌管理海量業務數據,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結合法律、安全等因素進行業務決策的能力。
結合目前大數據相關行業企業需求,分解數據分析師等崗位,確定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目前高校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在問題分析能力培養上,要具備發現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相關問題的敏銳性和判斷力,熟練掌握數據采集與處理、數據可視化及數據挖掘與分析方法,運用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相關知識,分析并解決大數據管理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在輔助商業決策能力方面,能夠基于相關理論及專業知識,采用科學方法對大數據分析及數據管理領域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提出假設、收集數據、分析與解釋數據,為智能化商業決策提供依據。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應結合學校和專業特點聚焦到某一行業進行人才培養,凝練專業特色,如醫學院校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突出醫療大數據人才培養,農業院校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突出農業相關大數據人才培養。此外,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并非局限于共修大數據與管理兩個學科領域的知識,而是關于大數據技術在經管、醫、工、農等具體領域所交融產生的理論與實踐的創新。
3.2?以融合交叉構建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實踐性非常強。在培養模式方面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的融合,以商業實戰形式推進人才培養。
課程是實現培養方案的路徑和手段。目前多數高校針對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所開設的課程體系只是簡單糅合了技術類課程和文科綜合類課程,少有因文理深度交融導致知識體系創新擴散而開設的課程,在課程體系構建中,要避免技術和商科斷裂式的簡單累計方式構建課程,要從整體上進行課程體系的構建。
本文所給出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包括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育和第二課堂綜合素質培養模塊,形成“理論與實踐融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聯動”的課程布局。通識教育模塊側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專業教育模塊主要培養學生專業理論和專業綜合能力,實踐教育模塊提高學生理論和實務融合的能力,第二課堂模塊通過多種活動的融入,進行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3.3?以新型師資機制設置滿足發展需要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注重師資的復合能力。但目前的現狀是師資機制設置無法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教師分屬不同學院,導致相關聯課程講授缺乏聯動性,技術是技術,業務是業務。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中,除了借助企業資源引進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外,高校內部應打破院系設置,使教師在校內流動起來。
建立教師流動機制。根據目前高校交叉學科專業發展需要按照課程群/教學團隊建立靈活多變的師資機制,可按照課程群或者教學團隊建立師資庫,教師以某學科或者某課程組為單位組建教學團隊,學校根據各個專業課程需要進行動態調整,充分滿足交叉學科專業師資需要。
充分利用數字教研室開展師資交流、培訓和資源共享,高校應充分利用數字教研室跨時空、跨地區、跨專業的特點,開展教學研討、金課打造、教學比賽等活動,以實現教師復合素質培養和數字技能提升。
3.4?校企合作協同育人
當今社會技術迭代迅速,高校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大數據人才,就需要緊密與行業企業合作,協同育人。
(1)積極引入校企合作項目,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加強行業應用與社會服務,逐步形成“專業+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2)與企業聯動,開展商業實戰項目,讓學生在校內實踐環節,即參與企業真實大數據相關項目,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3)引入職業資格證書和學科競賽,與企業整合教學、培訓、科研和產業實踐資源,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大數據人才培養基地等,組織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并積極參加學科競賽,提高就業競爭力。
4?結論
隨著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新商科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要,作為新商科之一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這一新興專業,因其專業特殊性,在目前發展中存在各種問題,因此高校應結合行業企業需求確定培養方向,確立課程體系和校企聯合培養的路徑,推進數智時代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峽.新文科背景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探究.電腦與電信,2022,(11):4144.
[2]趙星,俞曉婷,萬玲玉,等.新文科背景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培養特征的內容分析.圖書與情報,2020.(6):2634.
[3]宋月麗,宋國強,吳娟,等.醫學院校“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建設現狀與人才培養體系探索?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22,53(5):782789.
[4]王子行,張帆.面向商業新業態,重構學習新場景中國高等教育,2020,(20):910.
[5]田淑芳.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新商科人才培養路徑研究——基于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案例分析.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22,(3):1721.
[6]馬秀紅,祁紅梅.循環共生:新財經背景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教育觀察,2023,(16):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