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忠 張 瀟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相比于國外,我國的供應鏈金融起步較晚,我國的供應鏈金融概念的出現最早由深圳發展銀行在2003 年提出,其線下“1+N”融資模式對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問題有一定的幫助,但這一模式只是處于供應鏈金融的初級階段,仍有很多問題和不足需要完善。從2003 年至今,供應鏈金融也從線下“1+N”階段發展到由金融科技主導的供應鏈金融階段,供應鏈金融在短短20 年間有了長足的發展。
2020 年,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為建立有效實體經濟支撐機制和體制,提高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必不可少。乳制品行業作為我國食品產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實體經濟發展中也起到了重要貢獻。伊利和蒙牛作為乳制品行業的兩大巨頭,憑借其核心地位,通過供應鏈金融整合信息和資源,帶動整個鏈條上下游協同發展。由于兩企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模式較完善,本文選擇將兩企業作為案例對象,希望通過對兩企業財務績效進行分析,以期得到供應鏈金融會影響核心企業的發展這一結論。
1.伊利集團簡介
伊利集團全稱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 年,主要經營液體乳以及乳制品和混合飼料制造業務,其規模和產品種類都為中國乳制品企業之最。伊利集團于1996 年在3 月12 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600887。上市之后,伊利集團在不斷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漸從國內市場走向世界。在2022 年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20 強”榜單中,伊利依舊蟬聯全球5 強,連續9 年蟬聯亞洲乳業第一。
伊利集團作為乳制品行業中的核心企業,在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之間具有很大的話語權。伊利集團為了尋求在供應鏈上游擁有更優質的奶源,在供應鏈下游拓寬銷售渠道,于2009 年開始嘗試發展供應鏈金融。2016 年,伊利集團已經集財務公司、擔保公司、保理公司于一體,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趨于完善。與此同時,伊利集團仍然注重與高新技術企業合作,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推動整個供應鏈的數字化進程。
2.蒙牛集團簡介
蒙牛集團全稱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總部位于呼和浩特,是全球8 強乳品企業,我國乳制品企業的龍頭企業。蒙牛集團于2004 年6 月4日在香港上市,股票代碼02319。2007 年時,蒙牛集團進軍俄羅斯市場,成為首個出口歐洲的國產乳品品牌,由此開始走向國際市場。蒙牛集團于2022 年8 月17 日入選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22 年全球乳業20 強”榜單第七位。
蒙牛集團與伊利集團成為我國乳制品行業的兩大龍頭企業,蒙牛在供應鏈金融發展上同樣具備自己的特點。為了幫助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發展,整合優秀資源,蒙牛設立了“內蒙古有牛享融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近年來,受新冠疫情的沖擊,經濟形勢下行,蒙牛計劃借助網商銀行供應鏈金融“大雁系統”,從而緩解小微經營者的資金流轉壓力。
1.營業利潤率是衡量核心企業盈利狀況的重要財務指標,通過兩家企業2014—2019 年的營業利潤率進行縱向對比,反映企業的盈利狀況。
伊利集團在2014—2019 年營業利潤率分別為8.1%,8.2%,9.2%,10.5%,9.7%,9.2%。蒙牛集團營業利潤率為5.6%,5.3%,3.2%,5.9%,5.6%,6.1%。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發現,2014—2017 年伊利集團的營業利潤均在上漲,其中2016—2017 年漲幅達到了14%,2017 年營業利潤率達到了峰值,在2017 年之后,營業利潤率有了小幅下降,與2016 年持平。蒙牛在2016年營業利潤率跌至最低3.2%,之后又在2019 年上升到峰值6.1%。
2.供應鏈金融業務對核心企業運營效率影響。作為在乳制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伊利、蒙牛在各自的供應鏈中均處于核心企業位置,由兩企業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有效解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兩家企業的融資模式中,無論是開設融通倉,還是設立相關金融公司等手段,對提高兩家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存在影響。
通過表1 兩家企業與同行業的橫向對比,可以看出伊利、蒙牛兩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遠遠高于行業平均值。表明了兩家公司收賬速度快,平均收賬期短,壞賬損失少,資產流動快,償債能力強,盈利能力增加。

表1 2014—2019 年應收賬款周轉率
綜合上述,通過縱、橫向對比分析,伊利集團和蒙牛集團兩家開展供應鏈金融以來,盈利能力和營運效率都存在一定的增長,表明了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對其自身財務績效存在影響。
1.研究對象選取
本文主要通過三個標準選擇案例研究對象,分別是:1.選擇對象是否為乳制品行業中的核心企業,是否具有行業代表性。2.選擇對象是否開展了供應鏈金融。3.通過前兩層篩選之后,被選企業之間是否存在主營業務不同和體量差距過大。
伊利和蒙牛兩大企業是我國乳制品行業中的兩大巨頭,兩家企業是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2022 全球20 大乳制品企業”榜單中的兩家中國企業,分別排在第五和第七位,二者主營業務相似,且體量相差不大,因此被選為案例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通過建立經濟增加值模型(EVA)分析伊利和蒙牛兩家企業在近年的經濟增加值變化,驗證供應鏈金融在扶助小微企業發展的同時,也會對核心企業產生一定影響。本文主要采用比較研究法和歸納演繹法,對兩家企業進行考察,以期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
3.數據來源
本文主以伊利、蒙牛兩家企業2014—2019 年的主要財務指標為基礎,對兩家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EVA 分析。分析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兩家公司各年度上市年報并且加以整合。
4.EVA 財務指標簡介
EVA 財務指標即經濟增加值,其理論源于諾貝爾經濟學家默頓·米勒。相比其他度量指標,EVA 財務指標考慮了帶來企業利潤的所有資金成本,其公式為:EVA=NOPAT-TC×WACC(一)
其中EVA 代表經濟增加值,NOPAT 代表稅后凈營業利潤,TC 代表資本總額,WACC 代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1) 稅后凈營業利潤
稅后凈營業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所得稅費用)×(1-所得稅稅率)+營業外支出+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各種準備金增加-遞延所得稅增加+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在建工程+累計商譽攤銷(二)
(2) 資本總額
資本總額= 普通股權益+少數股東權益+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資產減值準備-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在建工程+累計商譽攤銷(三)
(3)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債務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比例×(1-所得稅稅率)+權益資本成本×權益資本成本比例(四)
5.計算EVA
本文計算時候所涉及的報表數據有凈利潤、所得稅、營業外支出、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等。伊利股份、蒙牛股份2014—2019 年的報表數據來源于東方財富網。
通過(二)式的計算公式,以及兩個集團的報表數據可以算出,伊利股份2014—2019 年的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為34.18 億元,37.96 億元,48.34 億元,58.60億元,65.55 億元,81.24 億元。蒙牛股份2014—2019 的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為42.59 億元,29.75 億元,1.86 億元,26.55 億元,51.11 億元,86.72 億元。
通過(三)式的計算公式,以及兩個集團的報表數據可以算出伊利股份2014—2019 年的資本總額(TC)為258.17 億元,247.12 億元,207.18 億元,307.86 億元,266.09 億元,275.89 億元。蒙牛股份2014—2019 年的稅后凈營業利潤(TC)為164.74 億元,479.97 億元,449.19 億元,531.94 億元,576.39 億元,705.82 億元。
通過(四)式的計算公式,以及兩個集團的報表數據可以算出伊利股份2014—2019 年的加權平均成本率(WACC)為5.60%,5.46%,5.99%,5.05%,6.80%,5.16%。算出蒙牛股份2014—2019 年的加權平均成本率(WACC)為3.91%,3.12%,2.99%,3.29%,3.00%,2.94%。
根據求出的基礎數據代入公式(一),算出伊利股份2014—2019 年的EVA 值為19.72 億元,24.47 億元,31.44億元,43.15 億元,47.48 億元,67.02 億元。算出蒙牛股份2014—2019 年的EVA 值為36.15 億元,14.78 億元,-11.56億元,9.05 億元,33.82 億元,65.97 億元。

圖1 2014—2019 年伊利、蒙牛EVA 值折線圖
伊利從2014 年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之后,其EVA值從2014 年到2019 年都為正數,且呈遞增趨勢,說明了伊利集團開展供應鏈金融后,其經營效率、凈利潤、營業收入也受到影響,在持續上升。
蒙牛在2014—2016 年EVA 值逐年下降,并在2016 年時跌至負數,表明蒙牛股份在2016 年處于虧損狀態。自2016 年蒙牛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后,從2016—2019 年,蒙牛股份的EVA 值呈逐年遞增趨勢,說明供應鏈金融對蒙牛EVA 值起到了作用。
6.供應鏈金融對企業績效影響機制
(1) 有利影響
a.供應鏈系統中,各個節點之間的企業看似分散,實則是一個整體,擁有共同利益。供應鏈金融的開展可以有效降低整條供應鏈中各個企業的交易成本,成本的降低會使企業凈利潤增加,凈利潤增加會直接影響NOPAT值,從而對提高EVA 值產生正向作用。
b.供應鏈金融的開展,在生產和物流環節中可以將資源、信息進行整合,形成“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先進模式,對生產和流通效率正向影響,從而減短企業經營周期,從而影響企業的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對TC 值產生影響,提升EVA 值。
c.供應鏈金融的開展,會促進企業在研發領域的投入,積極開展供應鏈金融活動可以加速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的周轉效率,從而影響企業的績效。
(2) 不利影響:
a.供應鏈金融的整體化對企業產生積極影響同時,也承載著許多風險。例如宏觀大環境下,市場受到金融危機沖擊,或者國家政策調整,都會對企業的績效產生沖擊。
b.供應鏈金融的最終目的是控制成本,在資金短缺時進行融資。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核心企業的規模大小,資金狀況影響整條供應鏈的發展。倘若核心企業出現經營問題,容易引發整條供應鏈的資金危機,影響企業績效。
本文通過案例分析法,以伊利、蒙牛兩家乳制品行業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作為對象進行分析研究。通過實證分析法,運用EVA 分析供應鏈金融對兩家企業財務績效存在影響,最后運用對比分析法,通過橫向對比、縱向對比發現供應鏈金融對核心企業財務績效存在正向影響。
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以促進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整條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共同發展,從而提升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本文通過分析,以期更多核心企業可以看到開展供應鏈金融對企業自身的正向影響,促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在研究過程中,只針對了兩家乳制品行業核心企業的五年內數據進行分析,其研究結論不一定適用于一切領域,不具有普遍性。同時,在搜集數據的過程中,相關數據仍有部分缺失,存在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