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器 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共享經濟這一概念早在21 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但是在早期,共享經濟的出現并未引起普遍關注,直到近幾年,才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潮流,而隨著近年來共享經濟的流行,共享服務也在向著管理模式的方向不斷轉變。我國最早出現共享經濟這一個概念是在2015 年,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的發展,共享服務在我國逐漸發展,并逐漸成了我國服務經濟的重要支撐。隨著我國近幾年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我國上市企業規模在不斷變大,服務成本也在不斷增加,種種管理問題也逐漸呈現,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極大阻礙。因此,有許多企業在政府的引導下,開始向共享服務模式轉型,而對于財務共享模式是否適應我國所有企業,尚不可一概而論,這不僅是因為企業的種類各有不同,發展階段也各不相同,還因為財務共享模式的適用還受限于政策、地域、企業規模等因素。
華為公司最早于1987 年在深圳成立,經過十一年的發展與經營,迅速在我國各主要城市開設分公司。并在1999 年,在印度成立研發中心,正式將市場拓展到歐美。隨著華為公司的不斷發展和擴張,公司的財務管理開始逐漸顯現諸多弊端,比如各個機構的核算無法整合,過于獨立,且沒有固定、統一的核算標準,受到人為的主觀限制,客觀性、科學性大打折扣,無法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度和真實性。再加上分公司遍布全球各地,受到地域限制,會計信息的傳遞不夠及時,這使財務管理的效率大受影響。
(1) 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
華為為了進一步優化財務組織結構,專門在財務部下設立了財務共享服務部與管理部,其中前者主要負責核算公司的基礎賬戶、管理公司資金,做好業務和財務的融合等工作,而后者則主要負責對公司的財務預算和財務戰略進行管理,對公司的數據進行分析,這兩個部門間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通過這兩個部門間的合作與分工,使華為企業內部的財務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時,隨著華為企業業務的不斷擴大,財務工作的核心部分也開始逐漸轉移到了服務部,使財務共享模式發揮了最大作用,為企業的科學決策和管理奠定了基礎。
(2) 管理流程進一步精簡
華為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使內部的財務管理流程得到了進一步的精簡,同時也使財務處理流程更加規范化、精細化、專業化。通過將財務流程標準化的方式,使財務和業務處理模式都更加規范、精簡,不僅減輕了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更有效提升了財務工作的效率,對企業財務績效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并且,華為公司在運營財務共享中心過程中,及時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使財務共享中心的作用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
(1) 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影響的趨勢分析
在分析表1 的相關數據可知,華為自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開始,因前期花費過多,且財務共享中心平臺作用還未完全顯現,在2005 年至2007 年這兩年間,經營利潤有所降低,但是從2007 年開始,華為的財務績效開始呈現整體上漲趨勢。華為企業在最初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時,需要付出極大代價,但是在短期內卻很難發揮出財務共享模式的作用,加上財務共享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財務信息管理模式,在企業內部實施過程中也需要一段過渡期才能被廣泛接受,從而進一步實施。因此,華為公司在建立財務共享系統后,便不斷對其加以改善,財務共享中心的流程不斷規模化,因此財務共享的優勢也逐漸顯現出來。據相關統計,華為公司財務共享系統平穩運行后,單張發票處理成本下降75%,審計調整率僅為0.01%,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工作質量。同時,財務工作效率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借助財務共享中心對企業債權債務的管理更加細致、全面,應收賬款的周轉效率也極大提升,企業的結賬流程大幅縮短,財務績效極大提升。

表1 華為公司2017—2019 年度主要財務指標
(2) 基于共享中心的業財融合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
從表2 數據分析可知,自2007 年以后,華為的營業利潤開始顯著增長,僅僅一年時間便增長了近兩倍,而現金與現金等價物也增長了約70 億元,增長幅度較上年更高。

表2 華為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前后主要財務指標
(3) 共享中心推行財務內控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分析
在分析華為財務年報的各項數據可知,華為的各方面利潤和收益在2013 年有顯著增長,且增長幅度較前年明顯增加,這不僅是因為華為財務共享平臺發揮了規模作用,幫助華為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潤,更是因為借助于財務共享平臺,華為的財務內控管理更加科學,幫助華為減少了近10 億美元的損失,對財務績效的作用十分顯著。
(4) 財務共享對資本成本的影響分析
根據華為財務年報數據來看,2008 年華為的其他財務費用率不斷降低,甚至在2014 年出現了財務凈收益,充分顯現出了財務共享平臺的規模效益,使企業財務成本大幅度降低。
(5) 財務共享對債務結構的影響分析
華為在近年來,不斷開發海外市場,因此其債務融資多在海外,尤其是在2011 年到2016 年這五年間,在華為財務年報中能夠明顯看出,華為的海外融資債務占比較多,而這一時期華為利用財務共享平臺充分發揮財務杠桿作用,進一步拓寬了華為的融資渠道,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
從華為公司建立財務共享平臺的實踐來看,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財務共享平臺建設的初期建設、平穩運行以及價值創造三個階段。
在初期的建設階段,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表現在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而在這一時期,企業很難將成本管控的有效性發揮出來,整體而言,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的影響較負面,會帶來企業績效管理成本的增加,引起企業財務人員的抵觸心理。
在財務共享平臺價值創造階段,隨著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加上財務人員對財務共享模式已經適應,且十分熟練,不僅可以借助財務共享平臺為企業節省財務管理成本合理分配財務資金,更可以利用財務共享平臺對外提供專業化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這一時期的財務共享,對財務績效的積極影響從節省成本轉為創造理論,對外輸出商業化服務。
華為公司作為一家上市企業,分公司遍布全球各地,企業規模龐大,因此華為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世界范圍內都首屈一指,對于提升企業財務績效而言,具有極大提升作用。但是由于華為企業的規模龐大,其他企業的規模和信息化水平與華為相差較大,因此財務共享模式所發揮的作用具有很大差別,但是華為作為國內第一批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企業,其利用財務共享模式提升財務績效的措施仍舊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企業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首先要從戰略角度,明確財務共享中心和財務部門之間的組織關系,也就是明確各個組織間的戰略定位,對各個財務組織的職能進行科學劃分,使財務部門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及各個子公司的職能更加清晰,從而進一步形成新的財務管理格局。當前,就我國各個企業所建立的財務共享中心而言,其職能劃分不夠科學、明晰,企業對各個組織的定位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對此,企業可以充分根據企業財務發展所需,選擇適合自己的定位模式,并且借助信息技術對信息進行集中化處理,使各項財務信息充分整合,既保證各個財務部門之間的獨立性,又充分將各個財務部門融合起來,通過科學分工與合作,使得財務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通過明確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定位,一方面不僅可以使各個子公司在進行財務管理時仍舊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使各個子公司的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展,最大程度地實現財務管理的價值化。
財務共享中心是依托智能信息技術所誕生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其對智能信息技術的依賴性極強。可以說,智能信息技術就是財務共享模式的核心,所以,企業在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財務領域進一步的整合和優化,更要借助信息技術對大量財務數據進行核算,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同時,借助信息技術建立的財務共享中心,使原本繁雜、枯燥、耗時耗力的財務填報工作得以最大程度的精簡,財務工作的處理效率也得以大幅提升,因此財務工作人員可以有更多精力用以從事更有價值的財務工作,并且有多余精力學習最新的財務知識,關注外部市場的變化,使會計人員更加專業,與時俱進。從管理和信息系統方面而言,企業要利用財務共享中心完成企業線上業務的集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對企業經營的促進作用,對企業資本和現有資金進行統籌管理,為企業財務共享中心的完善奠定基礎。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跨國企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這一方面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為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帶來了新的難題。因此,現代化企業的發展必須重視財務績效的提升,尤其是對上市企業而言,只有重視企業財務管理,不斷提升財務績效才能獲得長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財務共享模式的誕生,很好地解決了我國企業面臨的資源重復利用以及財務效率低下等問題,企業通過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對各個分公司之間的財務進行整合,實現規模效應,使企業成本進一步降低。在企業建立財務共享模式的早期,必須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且對財務人員來說,財務管理模式的轉變意味著工作方式的變革,其中必然會產生抵抗情緒,需要一段時間用以過渡,因此這一階段必然會帶來業績的下滑。此時通過財務管理流程的不斷簡化,當共享模式實施的第三年,企業平穩度過了過渡期,迎來了發展階段,財務共享中心的優勢開始逐漸凸顯,財務績效開始逐漸提升。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企業的財務數據中心逐漸轉移到財務共享中心,經歷了過渡階段的企業財務人員也在此期間得以轉型,利用管理會計逐漸實現企業的價值創造。
近年來,企業應用財務共享模式的比例在不斷增加,且很多企業都利用這一模式對企業財務管理進行改革,獲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發展時間較晚,且各個企業的規模不一,實際發揮的作用也大不相同,因此服務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隨著智能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依賴于信息技術所產生的財務共享模式必然會成為未來財務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