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娟
摘 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通過對該模式的理論框架進行梳理,并以實際案例為例,探討該模式在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成績和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潛力。研究發現,“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具有顯著效果,能夠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養,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校本模式;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效果分析
《兼愛》是一篇來自中國先秦時期的文言文經典,其作者為著名的思想家墨子。這篇文本探討了“兼愛”(即普世愛)的倫理觀念,主張所有人都應該彼此關愛,消除仇恨和爭斗,以實現社會和諧與和平。墨子的觀點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
本論文將以《兼愛》為研究對象,探討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采用“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的效果。我們將深入分析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個性化反饋、總結與評估等方面,以展示這一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通過這一研究,旨在為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和理解能力提供有益的教學方法和策略[1]。
一、“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一)一體化設計(一體)
該模式倡導將教學、學習和評價三個方面融為一體,確保它們相互貫通和相互支持。這有助于教學過程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一體化設計可以促使教師更好地規劃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在不同環節之間有連貫的學習體驗。
(二)二次測評(二測)
通過課前情境創設和課時測評,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步。這有助于個性化教學,使教師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
(三)三個主要環節(三環)
課前預習、課堂教學和課時測評是三個主要環節。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課前預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需要融合評價元素,而課時測評有助于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和進步。
(四)四個方向(四向)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學情分層設計目標、實施核心素養相關的教學活動,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確保評價結果與改進策略一致。這有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2]。
二、實際應用案例
為了驗證“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效果,我們在某高中進行了一項實際應用研究。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根據該模式的框架進行了文言文教學設計,包括以下步驟:
(一)課前預習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的成功應用需要在不同環節中有系統地設計與組織,其中課前預習環節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在上課前,教師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墨子《兼愛》這篇課文的文本預習。這一步驟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語法和閱讀技巧。然而,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師還提供了以下支持材料:
1.生詞解釋:為了消除學生在閱讀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教師提供了生詞的解釋。例如:文本中的“兼愛”可能對學生來說是一個生詞。提供生詞解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重要概念,而不被詞匯難題所困擾。
2.重點句子的分析:在文本中,墨子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觀點和思想,這些觀點常常隱藏在關鍵句子和段落中。教師明確定義了幾個關鍵句子,要求學生深入分析這些句子,解釋其含義,并探討它們與文章主題的關聯性。例如:學生會聚焦于以下句子: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這些句子被選中,因為它們包含了墨子思想的關鍵要點。學生通過分析這些句子,不僅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還培養了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與歷史背景相關的知識點:為了更好地理解墨子的思想,教師還提供了與當時歷史背景相關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將文章置于歷史背景中,理解作者觀點的背后邏輯。例如:學生可能會了解到墨子生活在中國戰國時期,這是一個充滿戰亂的時代,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墨子關于和平與愛的觀點。
除了提供這些支持材料,還鼓勵學生在課前準備一個小筆記。這個小筆記不僅包括對文本的理解,還包括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在這個筆記中記錄下他們對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包括文章的主題、作者的觀點,以及與文本相關的重要段落和句子。此外,他們可以標記和解釋不熟悉的古代漢字或詞匯,這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文本。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涵蓋文本內容、作者觀點、歷史背景和文言文語法。這些問題可以涵蓋他們對文本的疑惑、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是對作者觀點的深入思考。
(二)課堂教學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中,課堂教學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一環節旨在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深度挖掘墨子的《兼愛》這一文言文經典,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其中蘊含的思想和文學特點。
1.講解與引導
在這個環節,教師采用系統性的方法,首先詳細解釋墨子的《兼愛》文本,闡明文本中的主題、重要觀點以及文學風格。教師還將花時間講解與當時歷史背景相關的元素,比如墨子的生活背景、他的哲學觀點如何與時代聯系在一起。通過對歷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入介紹,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涵,并將其置于更廣泛的社會背景中。教師不僅告訴學生文本的含義,還解釋了這些觀點為何重要,以及它們對今天的世界有什么意義。
例如:對“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進行詳細分析。教師首先解釋這段文字表達的思想,即親情和兄弟情的矛盾,以及由于不相愛而產生的自私行為。然后,教師可能通過歷史背景的介紹,解釋這一段文字與墨子的兼愛哲學有何關聯。這可以包括墨子生活在戰亂時期,他的思想如何與當時的社會和政治狀況相呼應。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以及墨子思想的深層含義。
2.討論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組織的討論,以促進深層次的理解。學生不僅是聽眾,還是參與者,被要求提出關于文本的問題,分享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以及提出對墨子觀點的疑慮。這種互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同時學習尊重他人的觀點。教師引導討論,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分享他們的觀點,并鼓勵他們提出挑戰性問題以激發深入的思考。
例如:“為什么墨子強調兼愛的重要性?”或“親情和兄弟情為什么會與兼愛相矛盾?”這些問題可能會引發深入的討論,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例如:一位學生認為墨子的兼愛理念是一種道德準則,有助于社會和諧,而另一位學生提出疑慮,認為親情和兄弟情也是重要的。這種討論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主題和哲學思想,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
3.角色扮演
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會被分配文中的不同角色。這些角色可以是與文本相關的歷史人物,也可以是與文本中的哲學思想有關的虛構角色。要求學生研究并了解他們所分配的角色,包括了解這些角色在文本中的言行舉止、思想觀點等。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將模仿古代人的語法和表達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的特點。他們通過在這些角色的視角下重新演繹文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內涵,同時提高了他們的文言文語法技巧。這種親身體驗增強了對文本的情感投入,使學生更親近文本。教師會監督這一過程,并提供反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應用文言文的表達方式。
例如:一個小組可以扮演墨子及其追隨者,而另一個小組可以扮演當時的反對者或持不同意見的哲學家。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會模仿古代人的語法和表達方式,以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特點。他們可以通過對話模擬辯論,反映不同觀點,這有助于他們更親近文本,同時提高了他們的文言文語法技巧。例如:墨子的追隨者可以強調兼愛的優點,而反對者可以提出反對意見,模擬出古代哲學辯論的場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思想。
4.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被分成小組,每組的成員共同討論文本,并一起解決文本中的難題。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積極交流和合作。舉例來說,一個小組的學生可能會在討論中發現一個文本中的難句,然后共同分析這個句子的結構和含義。他們可以一起思考,提出不同的解釋,然后討論最佳的解決方法。這種協作的方式幫助學生彼此學習,互相補充,同時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
5.哲學思想和倫理原則的探討
在探討哲學思想和倫理原則方面,教師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墨子的觀點,并探討這些觀點如何適用于當今社會。舉例來說,教師可能會提出問題,如:“墨子強調了兼愛的倫理原則,這個觀點在現代社會中是否仍然適用?”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展開討論。這樣的探討有助于學生理解哲學思想的復雜性,并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學生可能會分析不同的倫理原則,如親情、友情、愛國等,然后思考它們如何與墨子的兼愛觀點相互關聯或相矛盾。通過這種深入的哲學討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時發展他們的思辨能力。
6.反復閱讀
反復閱讀是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多次的反復閱讀,以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技能。舉例來說,要求學生在第一次閱讀后,標記出他們不理解的部分或感興趣的部分。然后,在第二次閱讀時,他們可以嘗試更深入地理解這些部分,并解決之前的困惑。通過多次反復閱讀,學生逐漸熟悉文本的結構和語法,同時深刻理解文本的主題和思想。教師提供指導,幫助學生分析文本的不同層面,包括語法、句法、邏輯和論證。這有助于學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同時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本的內涵。
7.個性化反饋
在個性化反饋方面,教師關注每位學生的需求和水平,以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提高文言文閱讀和理解能力。例如:如果教師發現某個學生在文言文的語法方面有困難,教師可以提供額外的練習材料,或給予特別的語法解釋。對于另一位學生,如果他需要更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知識來理解文本,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資料和解釋。這種個性化的反饋有助于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教師還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提出問題,無論是關于文本的理解還是語法的困惑。教師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確保他們在課堂上不會感到困惑或被難題阻礙。這種互動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時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
8.總結與評估
在課堂結束時,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當天的學習,強調重要的觀點和技巧。學生被鼓勵回顧課堂內容,重溫關鍵的概念和技巧。教師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例如:“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重要的哲學思想?”或“你對文本中的哪些句子印象最深刻?”這種總結有助于鞏固學習成果,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文本。
此外,鼓勵學生自我評估他們的進展,并提出改進的建議。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思考他們在文言文閱讀和理解方面的成長,并鼓勵他們提出下一步的學習目標。這樣的自我評估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強項和需改進的地方,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
最后,教師也評估學生的表現,以調整未來的教學策略。通過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水平,教師可以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以確保學生在文言文閱讀和理解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這種反饋循環有助于持續改進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3]。
三、教學效果
在進行“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的高中文言文教育時,我們也進行了相關的評估和數據收集,以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實際效果。
(一)成績提升
通過比較學生在使用這一校本模式前后的成績,我們發現學生的文言文成績明顯提高。在使用這種方法前,學生的平均分數在70分,而在實施后,平均分數上升到85分。這些數據反映了這一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的有效性。
(二)學生參與度
除了成績提升外,學生的參與度也有顯著改善。在實施這一校本模式后,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而不再是被動接受教育。觀察數據顯示,學生提問的頻率增加了30%,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也提高了20%。
(三)課堂互動
我們還收集了學生在互動討論和角色扮演活動中的表現數據,學生的互動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他們更好地理解并參與到文本的深度探討中。角色扮演活動的數據顯示,學生的情感表達和思考深度有了顯著提升。
(四)學生反饋
此外,我們進行了學生反饋調查,以了解他們對這一校本模式的看法。大多數學生對這種教學方式表示滿意,認為該模式能夠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增強了對文章的理解。學生也提到,互動討論和角色扮演活動讓他們的學習更生動有趣[4]。
結束語
本研究分析了“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模式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通過實際案例的研究,我們發現該模式具有顯著的效果。它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素養,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該模式的成功應用需要教師的積極投入和精心設計,以確保各個環節的有效實施。希望這一研究能夠為高中文言文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邱海林.普通高中文言文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8(5):36-39.
[2]余海蘭.論初中語文的文言文教學策略創新[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1164-1165.
[3]周曉明.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新路徑[J].中學語文,2023(24):17-18.
[4]唐玖江,朱林. 基于文白溝通的高中文言文教學[J].中學語文(上旬·教學大參考),2022(3):32-35.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高中文言文‘一體二測三環四向校本教學模式研究”(立項編號:FJJKZX22-28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