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軍
(奉化龍津實驗學校 , 浙江 寧波 315502)
2014 年教育部發布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施指南》, 推動了校本與網絡混合式研修的發展[1]。 至此,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模式朝著混合式方向前行。 近幾年,各校校本研修逐漸弱化, 研修流于形式, 究其緣由是校本研修存在溝通時間固定化、 資料積累片面化、 研學效果低效化; 網絡研修存在研討交流淺層化、 研修群體單一化、交流互動理論化等。 而線上、 線下混合式研修不僅不受區域限制, 研學時間相對自由, 研學內容可保存回放, 既能夠解決校本研修研學效果低效化的問題, 又能夠把線上研修內容通過線下實際課例解決網絡研修交流互動理論化的問題。
根據區教育局149 號 《關于實施小學 “強基工程” 的意見》、 小學研訓部的學期計劃等, 基于數字化、 智能化時代背景, 秉著 “理念共同, 城鄉共促, 合作共贏” 的原則,大力推進 “教育+互聯網” 應用場景建設, 開展 “分享智慧、 共享資源、 同謀發展” 的教育共同體 (以下簡稱共同體) 工作。 基于此, 區研修活動正式向混合式研修模式轉變, 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 借助線上+線下學期的熱度, 學校共同體 (體育組) 在2020 年第一學期正式開始了混合式研修活動。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以下簡稱 《新課標》 頒布實施以來, 學校體育進行了新一輪的革新, 對教師開展學校體育活動和課堂教學高效開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和標準,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則在體育教學中落實 “學、 練、 賽” 一體化教學新要求。 眾所周知, 體育教學新樣態的呈現應緊緊圍繞 “教學是基礎,教師是基石, 競賽是關鍵, 機制是保障, 育人是根本” 的發展理念。 由于 《新課標》 的課程理念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 落實 “教會、 勤練、 常賽” 要求, 注重 “學、 練、 賽”一體化教學, 全面促使師生共同提升, 因此, 在教師培訓過程中, 可以參照 《新課標》 課程理念對教師采用 “學、練、 賽” 一體化的培訓模式, 讓培訓呈現新樣態。
共同體背景下的混合式研訓群體不僅是學習的共同體,更是實踐的共同體。 混合式研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自主性, 但前提是要厘清線上線下混合研修的功能價值, 才能建構核心素養框架下的課程體系, 才能使得線上線下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 因此 “學會、 勤練、 常賽” 構建混合式研修模式作為共同體學校研修的主題, 不僅拓寬了校本研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更是對教師的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語言表達等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混合式研修模型為研修實踐提供操作指南, 有助于提高混合式研修操作實踐的規范性, 增加了模式的落地性與普適性, 推動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如圖1 所示。
混合式研修模型中最內圈便是研修目標。 研修目標是共同體成員教師通過研修所要達到的目的, 所以共同體下混合式研修目標的確定要圍繞 “三化” 即目標確定要綜合化、 目標定位可操作化、 目標要能夠體現 “學、 練、 賽”一體化, 并且研修目標和結果能夠遙相呼應。 奉化龍津實驗學校共同體根據區文件要求, 結合共同體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研修目標。
分析前一年區線上線下校本研修模式表明, 一線教師通過組內交流、 網絡研討、 線下再交流等校本研修學會學習, 這種混合式研修模式也逐漸被廣大教師所認同, 基于此, 本次共同體研修綜合化的目標是: 通過混合式研修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 幫助共同體學校教師革新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 提升教師的基本素養, 打造學習型教師。
在打造優課過程中, 以 “共研共磨” 為載體的研修形式, 比如, 線上觀摩, 線下組內交流集體備課、 共同體內備課、 點評等受到一線教師的熱捧。 本次共同體研修可操作性教學目標是: 通過勤練勤研解決課例設計不規范、 教學內容無創意等實際問題, 提高教師教學 “五認真” 能力,打造教學型教師。
共同體研修質量的提升, 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是教師課堂執教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 著眼于教師發展的視角, 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最終的落腳點是課堂執教能力和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因此, 本次共同體研修一體化目標是: 通過常賽模式不斷發現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線上線下混合研討不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 打造實踐型教師。
奉化龍津實驗學校共同體的研訓模式以區校本研修為藍本, 結合 “學、 練、 賽” 一體化的研訓形式, 把本學期共同體背景下混合式研修分為五個階段: 準備階段、 線上線下交流階段、 線下實操階段、 線上線下反思階段、 總結階段。 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混合式研修形式
在研修準備階段, 共同體核心學校首先根據區級研究大綱確定研修目標, 其次分析各成員校教師的基本情況,最后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研究方案。 在共同體核心學校整體框架搭建完畢之后, 其余成員校參與教師在各自校內教研組長帶領下完成以下工作: 組建校內研修團隊、 確定研修主題、 制定研修計劃。
3.1.1 組建研修團隊
為了確保研修活動能夠正常有序開展, 首先每個成員校明確一名聯絡人, 其次明確每一名教師的責任分工, 目的在于讓每一位教師有事可做, 研討時有言可發, 最后依據研修計劃確定線上線下主體負責人員。 如圖3 所示。

圖3 學校體育團隊研修活動分工圖
3.1.2 明確研修主題
混合式研修內容分為網絡研修活動和校本研修活動,網絡研修活動的主題由共同體核心?;诟餍嶋H情況綜合考量制定, 校本研修活動主要是以共同體校自主確定研修主題, 但其中心思想不能偏離核心校制定的研修主題。
3.1.3 制定研修計劃
混合式研修計劃包括研修主題、 研修目標、 研修形式、研修內容、 研修步驟、 研修任務分工等。 本次的研修計劃是基于 “學會、 勤練、 常賽” 的理念, 結合線上+線下的研修模式進行的, 因此在制定過程中要明確線上具體有哪一些活動內容、 線下具體進行哪一些實操項目 (表1)。

表1 學校教育共同體 (體育組) 2020 學年第一學期工作行事歷
學習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因素, 而交流是學習的重要環節, 線上線下交流階段是研修活動實施的第二階段。 在研修共同體做好相應的前期準備工作之后, 由共同體核心學校主題負責人組織線上讀書交流活動、 課例研討活動、 集體備課活動等, 同時還學習 “如何進行有效備課” “組合練習的有效性” 等專題講座。 本期讀書交流活動、 課例研討活動的內容主要針對浙江省教研員余立峰撰寫的 《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 中的 “學練三個一”進行線上交流。 本學年線上交流活動共組織4 次, 共計98人次參與研討, 發言數達到1782 條。 這種通過線下組內先行交流, 然后線上主題式的研討模式, 不僅打破了單一的學習模式, 更激發了教師學習的主動性, 為教師專業成長奠定了充實的理論基礎。
勤練、 常賽是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活動實施的第三階段。 勤練是教師掌握教學內容各項技能重難點、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的主要推手。 由于體育教師平時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各項競賽的訓練中, 對于課堂教學、 專項知識、教師自身基本功等處于忽略階段, 特別是年輕的體育教師對于提升自我才能夠更好地服務學生的意識不夠到位, 導致課堂教學無目的、 教材解讀能力缺失、 實際操作能力弱化,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 共同體核心校期初制定相應操作性強的活動內容, 并充分利用夜學時間進行研討, 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活動進行研討, 本期研討主要圍繞 《綱要》 及配套教材解讀、 “學練三個一” 專題研討、精品課例分析、 同課異構、 定時評課等五個環節展開。
首先, 這一階段以共同體成員校中的名師骨干引領為主。 其次, 邀請教研員或寧波名師、 特級教師專家指點。最后, 每一階段實操階段結束后, 每一項目的主負責人根據線下研討會議記錄以及線上評論過程記錄, 對各環節進行修訂。 對一些問題進行提煉, 再次在線上進行研討, 最終達成共識, 把最終的成果上傳至校本研修平臺。
常賽是檢驗整個活動對于混合式研修活動是否真正有效落地的最有效的驗證手段。 本期研修剛好是區全運會年,為了備戰全運會, 各校體育教師空余時間較少, 只安排了線上比賽一次 (主題式教學設計評比), 線下比賽兩次 (課堂教學評比、 基本功評比), 雖然活動次數較少, 但是前期在線上已經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在本期三次評比中, 大部分教師有了一定的進步。
教育共同體線上網絡研修和線下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 以 “學會、 勤練、 常賽” 為研究點, 從提升教師實踐性知識和教學效能感的視角提出混合式研修模式。研究進一步表明, 教師混合式培訓能有效促進教師校本研修活動的順利進行, 及時診斷和解決教師研修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對提高教師參與混合式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反思階段是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活動實施的第四階段。反思從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到吸取優秀經驗并結合自身后期的感悟最終實現內省的過程, 源于內心的力量, 是進步的原動力。 通過反思可以提高個人業務能力, 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法, 并能解決教學中的一系列問題, 進一步充實、 提高自己[2]。 本期的反思是要求每一位教師把線上線下混合式研修作為認識對象, 通過線下組內交流表達各自在這期研修活動中的所得所悟, 再進行組內全面思考和總結。
教師混合式培訓的實踐告訴我們, 教師研修活動能否順利開展, 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積極性、 學校實施混合式培訓的硬軟件條件以及學科組長和專家的奉獻精神[3]。 因此, 尋求教師混合式培訓與學校校本教研的結合點, 成為研修團隊探索混合式培訓深入、 有效開展時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
區教育局秉持 “理念共同, 城鄉共促, 合作共贏” 的原則, 開展 “分享智慧、 共享資源、 同謀發展” 的學校教育共同體活動。 共同體嚴格按照 《意見》 要求, 充分落實實施計劃, 積極組織各項活動, 一年來各共同體成員?;蚨嗷蛏偃〉昧艘欢ǖ某煽?。
總之, 線上線下整合的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正逐漸成為我區教師培訓的新樣態。 不僅能夠解決教師的工學矛盾,研修效果好, 而且還能夠通過資源共享實現共贏, 推進教師參與研訓的積極性, 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