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3)
歐洲足球錦標賽(以下簡稱“歐洲杯”)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和完善,各支球隊的技術戰術體系和競爭水平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因此該項賽事已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1]。每屆歐洲杯都將展示世界足球的新理念、新戰術、新打法,不斷推動國際足球的發展,給世界足壇帶來深遠影響[2]。
在前人研究中,大量研究從足球比賽由守轉攻以及造成威脅性進攻兩個方面進行探索,然而較少將二者聯系起來。因此,本研究將對第16屆歐洲杯八強球隊由守轉攻、獲得球權、處理球權方式的各項指標與造成威脅性進攻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即統計分析在不同球場區域的比賽因素影響下,各項指標之間是否具有顯著相關性,進而著重分析由守轉攻后造成威脅性進攻的特征規律,為我國教練員和運動員制訂適合球隊特點的訓練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以第16 屆歐洲杯八強球隊所進行的36 場比賽中143次由守轉攻后造成威脅性進攻的場景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Google 文獻檢索等多個網站,以“足球由守轉攻”“足球威脅性進攻”為關鍵詞,查閱相關論文,系統了解現代足球由守轉攻方面的理論知識,為本文撰寫提供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
1.2.2 錄像觀察法
在wyscout 軟件上下載觀看第16 屆歐洲足球錦標賽中八強隊伍的36場比賽,嚴格按本研究選取的指標記錄,從而獲得準確的結果和統計數據。
1.2.3 數理統計法
數據采集工作完成之后,運用Office 2010 和SPSS 20.0對各項數據進行歸納整理與分析。
1.3.1 球場區域的劃分
為了方便觀察統計數據,根據國際足聯對球場區域劃分的標準,本研究將整個球場區域劃分為3 個區域(前場為進攻方向的球門線至場內30 m的區域;后場為另一端球門線至場內30 m 的區域;中場為余下的中間區域[3],見圖1)。

圖1 球場區域劃分圖
1.3.2 由守轉攻的相關概念
(1)由守轉攻
由守轉攻是指重新奪得控球權的一瞬間。由守轉攻又分為一般性由守轉攻和快速由守轉攻。一般性由守轉攻大都發生在死球的狀態,如定位球、界外球、進球后中圈的重新開球,雙方球員都回到自己的半場等。一般性由守轉攻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圍內[4]。
(2)由守轉攻重新獲得球權的方式[5]
搶球:搶球是指將對方控制的球搶斷下來或破壞掉的防守行為。
斷球:從途中攔截對方的傳球或對對方的戰術進行破壞的行為。
爭頂球:雙方隊員用頭對空中球進行爭搶。
對方失誤:守方在沒有通過主動的防守行為對攻方進行逼搶的情況下,由攻方隊員主動失誤而獲得的控球權。
(3)由守轉攻處理球權的方式[6]
短傳:指15 m以下的傳球。
中長傳[7]:指15 m以上的傳球。
運球突破:持球隊員在運控球時運用變速、變向、假動作等方式來越過對方防守隊員的進攻方式。
射門:運動員在比賽中采用合理的身體部位觸擊球,有目的地將球擊向(擊入)對方球門的個人戰術行為。
(4)由守轉攻后造成威脅性進攻
威脅性進攻[8]是指造成險球或威脅射門。威脅射門是射入正門框內,有一定力度、角度、意識,有可能得分的射門。險球是指射中門柱橫梁或擦框而出,或門前搶點未及,或明顯技術失誤,雖未形成射門,但對球門構成威脅觸球即可能得分,并可能給對方心理造成壓力,是體現戰術進攻質量的重要輔助指標。
比賽由守轉攻的整個過程,其目的是通過組織進攻而創造出具有威脅性的進攻,從而獲得進球。威脅性進攻的次數反映了隊伍由守轉攻后的組織進攻能力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往往能夠造成威脅性次數多的球隊,進球數會更多,獲勝的概率更大[9]。
對16 屆歐洲足球錦標賽八強隊伍所進行的36 場比賽中各自隊伍由守轉攻后造成的威脅性進攻的次數進行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由守轉攻造成威脅性進攻概況
從表1 可知,第16 屆歐洲足球錦標賽八強隊伍由守轉攻造成的威脅性進攻總次數為143次。由守轉攻造成威脅性進攻次數最多的是意大利隊,共30 次,威脅性次數的場均值也高于其他球隊;其次是西班牙隊,共有29 次,威脅性進攻場均值位居第二;最少的是烏克蘭隊,為8次,威脅性場均值最低。
結合視頻分析發現,冠軍意大利隊由守轉攻造成的威脅性次數多,得益于推行防守反擊戰術以及擁有多名優秀的前鋒,個人能力突出。而西班牙隊堅持一貫特色的邊路打法,如邊路傳中等,效果顯著[10]。
2.1.1 由守轉攻獲得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的相關性分析
將第16 屆歐洲足球錦標賽八強隊伍由守轉攻獲得球、處理球以及進攻方式的各項指標與威脅性進攻次數進行相關性分析,其中│r│(相關性系數絕對值)在0.3~0.5 之間,屬低度相關;│r│在0.5~0.8 之間,屬中度相關;│r│在0.8以上,屬高度相關[11]。
由表2可知,在由守轉攻獲得球權的四種方式中,對方失誤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中度正相關(r=0.509,P=0.00<0.01)。而搶球、斷球、爭頂球三種由守轉攻獲得球權方式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不具有顯著性相關。

表2 由守轉攻獲得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2.1.2 由守轉攻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的相關性分析
通過皮爾遜相關分析,由表3可知,在由守轉攻處理球權的四種方式中,射門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低度正相關(r=0.473,P<0.01)。而短傳、運球突破以及中長傳三種由守轉攻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不具有顯著相關性。

表3 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由表4 可知,第16 屆歐洲足球錦標賽八強隊伍在前場區域中,由守轉攻造成的威脅性進攻總次數為84次,遠高于中后場的次數。該區域內由守轉攻后造成威脅性進攻次數最多的是意大利隊,共18 次,威脅性次數的場均值也高于其他球隊;其次是丹麥隊,共13次,威脅性進攻場均值位居第二;最少的是烏克蘭隊,為5次,威脅性進攻場均值也最低。

表4 前場由守轉攻造成威脅性進攻概況
由表5可知,八強隊伍在中場區域,由守轉攻造成的威脅性進攻總次數為29 次。該區域內由守轉攻后造成威脅性進攻次數最多的是西班牙隊,共7次,威脅性場均值也高于其他球隊,其次是丹麥隊,共5次威脅性進攻,場均值位居第二。最少的是捷克隊,為1 次,威脅性場均值也最低。

表5 中場由守轉攻造成威脅性進攻概況
由表6可知,八強隊伍在后場區域,由守轉攻造成的威脅性進攻總次數為30 次。該區域內由守轉攻后造成威脅性進攻次數最多的是西班牙隊,共11 次,威脅性次數的場均值也高于其他球隊,其次是意大利隊,共8次,場均值位居第二。最少的是烏克蘭隊,在后場區域由守轉攻后并未形成威脅性進攻。

表6 后場由守轉攻造成威脅性進攻概況
2.2.1 不同場區由守轉攻獲得球權與威脅性進攻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7可知,前場區域中,由守轉攻獲得球權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低度正相關(r=0.427,P=0.003<0.01)。其中,斷球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低度正相關(r=0.376,P=0.001<0.01);對方失誤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中度正相關(r=0.566,P=0.000<0.01);而搶球、爭頂球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之間不具有顯著相關性。

表7 前場獲得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結合視頻分析,前場區域是離球門最近的區域,在該區域由守轉攻以及斷球的次數多,丟失球權的一方將會非常被動,特別是在本方后場區域出現失誤時,對手會立刻找機會完成射門,形成威脅性進攻[12]。斷球、對方失誤兩種獲得球權方式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呈正相關關系,意味著前場區域以斷球、對方失誤的方式獲得球權越多的隊伍,造成的威脅性進攻次數也會越多。
由表8可知,中場區域中,爭頂球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低度正相關(r=0.364,P=0.013<0.05)。而搶球、斷球、對方失誤三種由守轉攻獲得球權方式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不具有顯著相關性。

表8 中場獲得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結合視頻分析,中場區域是承上啟下的一個區域,中場的攔截防守是很重要的,爭頂球是為了攔截對手從空中將球傳過本方防線而做出的攔截技術[13]。當球在中場區域時,通過爭頂球獲得球權能夠快速向前推進并發動反擊。數據顯示,由爭頂球方式獲得球權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正相關,意味著在中場區域用爭頂球方式獲得球權越多,則威脅性進攻的次數越多。
由表9 可知,后場區域中,通過搶球、斷球、爭頂球、對方失誤等方式獲得球權的次數與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不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

表9 后場獲得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2.2.2 不同場區由守轉攻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10 可知,前場區域內短傳、中長傳、運球突破、射門四種由守轉攻處理球權方式的次數與由守轉攻后發動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均不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

表10 前場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由表11 可知,中場區域內短傳、中長傳、運球突破、射門四種由守轉攻處理球權方式的次數與由守轉攻后發動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均不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

表11 中場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由表12可知,后場區域內短傳、中長傳、運球突破、射門四種由守轉攻處理球權的次數與由守轉攻后發動威脅性進攻次數之間均不具有顯著相關性(P>0.05)。

表12 后場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相關性分析
通過對八強隊伍由守轉攻獲得球、處理球方式各項指標與由守轉攻后造成的威脅性進攻進行相關性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一是八強隊伍在由守轉攻中,對方失誤獲得球權的次數、射門處理球權次數分別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由守轉攻中,以對方失誤及處理球權為得球方式的射門次數越多,那么造成的威脅性進攻次數就越多。二是前場區域中,由守轉攻次數、斷球和對方失誤次數都與威脅性進攻次數存在正相關關系;中場區域中,以爭頂球方式得球與威脅性進攻存在正相關關系;后場區域無顯著性關系。三是無論前場、中場還是后場區域,四種處理球權方式與威脅性進攻之間均無顯著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