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媚 賴作有 唐春香 歐陽海芳 盧冬梅
【摘要】 目的 探討含服藥用紅糖在老年大腸息肉患者術后當晚并發低血糖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2月于安遠縣人民醫院行大腸息肉切除術治療的60例老年大腸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含服藥用紅糖,比較2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醫療費用、低血糖及相關癥狀(饑餓感、心慌、頭暈、冒冷汗)發生情況、并發癥(腹脹、腹痛、出血、穿孔)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當晚,觀察組低血糖、冒冷汗、頭暈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饑餓感、心慌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含服藥用紅糖可明顯縮短行大腸息肉切除術治療的老年大腸息肉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降低術后當晚低血糖發生率,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大腸息肉;低血糖;藥用紅糖
中圖分類號: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6-001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6.006
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人們生活習慣也發生變化,大腸息肉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展,早期腫瘤診斷和治療水平越來越高,內鏡下息肉切除術發展迅速[1]。內鏡下息肉切除術操作簡便、創傷小、省時省力、成本低,成為當前治療消化道息肉的首選方法[2]。老年大腸息肉患者由于圍術期間禁食、年老體弱等原因,術后低血糖時有發生,成為患者術后跌倒的重要原因,尤其在手術當晚凌晨起夜時最多見,導致患者術后恢復受到嚴重影響[3]。目前針對行大腸息肉切除術治療患者的常用護理方法為健康宣教及藥物護理,缺少對術后當晚低血糖的關注。鑒于此,本研究借鑒國內臨床內鏡治療大腸息肉術后醫療及護理的經驗,選用藥用紅糖含服以預防患者術后當晚低血糖的發生,為臨床應用提供數據支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2月于安遠縣人民醫院行大腸息肉切除術治療的60例老年大腸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8.59±3.46)歲;息肉直徑5~24 mm,平均息肉直徑(12.31±3.11)mm;合并高血壓12例、高脂血癥6例、冠心病4例;單發息肉22例、多發息肉8例;手術方式,內鏡下黏膜切除術14例、內鏡下黏膜剝離術16例。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69.04±3.11)歲;息肉直徑5~28 mm,平均息肉直徑(12.18±2.89)mm;合并高血壓14例、高脂血癥5例、冠心病4例;單發息肉23例、多發息肉7例;手術方式,內鏡下黏膜切除術12例、內鏡下黏膜剝離術18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息肉直徑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符合大腸息肉相關診斷標準,且根據醫師安排行大腸息肉切除術;(2)病歷資料齊全,且患者年齡>60歲;(3)知曉本研究目的與方法,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大腸癌或其他類型惡性腫瘤;(2)合并糖尿病或急性腦梗死;(3)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4)合并胃息肉或既往有胃腸手術史;(5)存在明顯意識障礙或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圍術期護理與健康宣教,手術前1 天晚飯2 h后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1盒,凌晨4:00繼續引導患者服用2盒,密切觀察患者的排便及相關情況,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結束后,由內鏡中心護理人員將患者送回病房,給予心電監護,常規輸液補充水電解質等,術后輸氧6 h,每隔8 h測血糖和生命體征。責任護士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指導患者術后科學飲食,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教育,包括發放宣教手冊,介紹大腸息肉的有關知識、術后重點注意事項、術后恢復情況等,加強患者對大腸息肉的科學認識?;颊咴谧≡浩陂g會因身體的痛苦引發焦躁等情緒,影響患者的恢復和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開展有效交流,對患者存在的疑慮給予解答,采用積極言語疏導患者,使患者能坦然接受治療、積極面對自身疾病,從而加快患者恢復。增加細節方面的護理,使患者得到個體化的健康宣教及護理指導,促使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出院時告知患者相關程序,協助患者辦理相關手續,進行居家康復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給予飲食及運動指導,囑患者科學作息并按時返院復查。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含服藥用紅糖,選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35885—2018《紅糖》的紅糖。在患者手術完畢后,由內鏡中心護理人員將患者送回病區,進行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常規護理,給予輸氧等,輸注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GNS)500 mL、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5%GS)500 mL。術后當晚,患者于18:00和21:00含服藥用紅糖5 g,睡前含服藥用紅糖6 g。00:30監測血糖,如果血糖<5.0 mmol/L,則含服紅糖3 g。晨起含服紅糖3 g。術后第2天按正常療程輸液,持續每隔8 h監測血糖。血糖<5.0 mmol/L則服用紅糖水1次(5 g紅糖沖水100 mL),血糖正常則不用另外加服紅糖水,護理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1)統計2組患者住院時間、醫療費用。(2)統計2組患者低血糖及相關癥狀發生情況。分別于術后4 h、8 h對患者末梢血糖進行檢測。血糖<3.9 mmol/L則可定義為低血糖;血糖≥3.9 mmol/L,但出現饑餓感、心慌、頭暈、冒冷汗等癥狀時,也可判定為低血糖[4]。(3)統計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腹脹(患者自訴或經醫師檢查可見腹部膨脹)、腹痛(術后出現間歇性腹痛或持續性腹痛)、出血(術后出現黑便或血便)、穿孔(患者腹部劇烈疼痛且經CT檢查發現膈下游離氣體)。(4)評估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通過詢問患者是否對本次護理滿意來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住院相關指標 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低血糖及相關癥狀 術后當晚,觀察組低血糖、冒冷汗、頭暈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饑餓感、心慌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并發癥 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大腸癌在我國發病率逐年上升,1/2以上的大腸癌患者發現時已是Ⅱ期或晚期。目前研究認為,超過90%的大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惡變而來,其中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更高,及時切除息肉能夠減少息肉癌變形成大腸癌的風險[5]。隨著腸鏡檢查普及,結直腸息肉的檢出率明顯提升。內鏡下息肉切除術是治療結直腸息肉簡單有效的方法,相比外科手術減少了創傷及患者痛苦,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盡管內鏡治療術效果較好、創傷小,可提高患者療效,但息肉切除手術創傷加上禁食可能增加患者術后低血糖或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醫療費用支出[6-7]。因此,在老年息肉患者術后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醫療費用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當晚觀察組低血糖、冒冷汗、頭暈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
2組患者饑餓感、心慌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含服藥用紅糖能明顯降低患者術后低血糖發生率,減少相關癥狀的發生?;颊咝g前長時間禁食,會增加胰島素累積,從而導致患者術后易發生低血糖,增加安全隱患。尤其是術后當晚,低血糖引起的急性癥狀會引發饑餓感、心慌、頭暈等,導致患者昏迷,甚至猝死。藥用紅糖可以幫助患者在術后補充一定的糖分,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從而有效減小相關癥狀的發生風險,使患者術后得到良好的恢
復[8]。主要是因為紅糖有健脾暖胃、緩中止痛、益氣補血等功效,對老年大腸息肉患者術后恢復有顯著療效,為患者術后腸道恢復補充了必要的糖分,從而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降低患者因低血糖暈倒而引起的額外治療成本,減少患者術后痛苦,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9]。藥用紅糖價格普遍較低,總體用量不大,基本不會增加患者醫療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大腸息肉患者經濟負擔[10]
本研究中,2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含服藥用紅糖不會明顯增加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紅糖含服主要利用口腔唾液使紅糖液體化,使紅糖可以被口腔黏膜吸收,在小腸上部完成吸收,減少對手術部位的刺激,從而減少相應并發癥的發生。施海霞等[11]研究發現,給患者含服方糖來減少結腸息肉切除患者術后低血糖的發生具有一定效果,能明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3.33%,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提示含服藥用紅糖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颊咝g后長時間禁食,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緊張情緒。在患者麻醉清醒后含服紅糖,可以緩解其饑餓感,給予患者心理預期上的反饋,增強情緒愉悅感,提升機體耐受力,明顯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12]。
綜上所述,含服藥用紅糖可明顯減少老年大腸息肉患者術后當晚低血糖的發生,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醫療成本,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俊,黃祥妹,盧冰,等.無痛腸鏡腸息肉切除術患者術前禁食禁飲時機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2,22(1):53- 57.
[2] 師娜,高超越,馬新.個性化心理干預對結腸鏡下腸息肉切除患兒疼痛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1,41(12):53-55.
[3] 袁珺.分析胃腸息肉切除術后發生并發癥的臨床危險因素[J].名醫,2019(10):14-15.
[4] 劉敏慧.預見性護理在腸息肉患者術后并發低血糖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9):57.
[5] 徐梅香.含服糖果在內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健康必讀,2021(17):135,138.
[6] 涂慶麗,鄧世鈺,趙國丹,等.內鏡下腸息肉切除術后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
(14):63.
[7] 段秀平.老年患者內鏡下腸息肉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261-262.
[8] 朱遂美.護理干預對內鏡下高頻電切除腸息肉手術中的配合和護理方法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6):163- 164.
[9] 李雪一,李海靜,張麗華,等.大腸息肉切除術后患者發生低血糖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J].當代護士,2016(4):32-33.
[10] 王存玲.老年內鏡下腸息肉切除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分
析[J].大家健康,2016,10(5):9-10.
[11] 施海霞,陳媛,周勝躍,等.含服方糖在預防內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后低血糖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
(25):167-170.
[12] 李勝遠.護理干預對腸鏡下行腸息肉切除患者并發癥的
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9):102-103.
(收稿日期:2023-10-26)
基金項目:贛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級科研計劃(2023-2-120)
作者簡介:杜春媚,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