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蕾 張家慧


【摘要】 目的 探究延續性護理對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生活質量及尿蛋白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無錫市人民醫院收治的慢性腎臟病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延續性護理,比較2組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指標、自我管理能力。結果 護理后,試驗組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及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health survey,SF-36)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尿蛋白、血磷、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飲食管理、治療管理、軀體活動管理、社會心理管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開展延續性護理可改善疾病相關指標,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慢性腎臟病;生活質量;尿蛋白;自我管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5?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6-002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6.010
慢性腎臟病(CKD)是當前臨床對各種能影響人體腎臟結構、功能的腎臟疾病的總稱。此類疾病發展過程中,患者腎臟損害處于難以逆轉的態勢,最終發展至終末期腎病,對患者生理與心理健康造成嚴重損害,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CKD具有進展快、易反復、病死率高、病程長、并發癥多、治療復雜、易感染等臨床特征。CKD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對抑制患者疾病進展、緩解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量、改善預后等均有重要意義[1-2]。延續性護理是一種系統性、針對性、延續性較強的護理模式,由院內延伸至院外,可幫助患者穩定病情,提升患者自身疾病意識,臨床應用價值較高[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延續性護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尿蛋白水平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無錫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腎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試驗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9~73歲,平均年齡(58.25±2.66)歲;病程5個月~8年,平均病程(2.32±0.54)年;原發疾病,糖尿病1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0例,高血壓腎病12例,腎病綜合征6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8例,大專及以上12例。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50~74歲,平均年齡(59.62±2.67)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病程(2.55±0.25)年;原發疾病,糖尿病11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2例,高血壓腎病10例,腎病綜合征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6例,大專及以上14例。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老年人慢性腎臟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4]中慢性腎臟病的診斷標準;認知功能、精神功能、交流功能正常,入組前住院治療時間≥3個月;知曉本次研究具體內容,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入組前接受腎移植治療或長期服用影響尿鈉排泄藥物(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利尿劑、糖皮質激素等);伴單項或多項嚴重并發疾病,如嚴重高血壓、尿毒癥、臟器功能衰竭、腫瘤疾病等;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或疾病惡化需接受腎移植治療。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于患者出院后行常規隨訪,出院時建立患者病歷檔案,叮囑患者居家飲食遵循低脂、低鹽原則,發放慢性腎臟病知識宣傳手冊、健康生活知識宣傳手冊等圖冊,叮囑患者依照圖冊指導健康生活。隨訪以電話隨訪為主,5~
10 min/次,1次/30 d,交流內容為詢問相關情況后患者自訴身體健康體驗,了解患者疾病殘留癥狀與飲食作息情況,解決相關疑問,叮囑患者定期復查。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延續性護理。(1)成立小組。根據CKD患者延續護理要求建立隨訪小組,腎內科主治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為組員,護士長為組長。在患者出院時,小組成員對患者生理與心理健康、疾病發展及殘留癥狀、家庭情況及生活作息進行調查評估,留存檔案,要求患者及其家屬關注院內微信公眾號并加入微信交流群。(2)實施措施。小組成員通過微信公眾號向患者發送身體養護、健康生活、疾病危險因素等相關知識,以視頻、圖片、案例等方式行榜樣宣傳,引導患者正確認知自身疾病及身體健康情況,促使患者能夠遵從健康生活要求。在單個患者的護理中,小組成員通過微信與患者單獨交流,1次/周,了解患者出院后生活狀況與身體狀況。組內成員評估后,對患者健康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解決患者相關疑問,指導患者個人注意事項。小組成員鼓勵患者以自身耐受為限進行游泳、慢跑等鍛煉,促進身體健康并增強免疫力,必要時可食用熱量較高的食物。在心理護理方面,小組成員聯合家屬積極鼓勵患者,通過榜樣宣傳、生活關愛等方式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在藥物護理中,小組成員要求患者家屬記錄患者用藥情況,觀察藥物效果并記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組患者均持續護理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2組患者出院時、護理后(護理3個月后)生活質量,量表包括軀體健康總測量(軀體健康、軀體角色功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4項)、心理健康總測量(心理健康、情感角色功能、活力、社會功能4項)2個維度,使用英國版計分方法計算并經百分制轉換后得到患者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0~100分)、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0~100分)及SF-36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2)臨床指標。主要包括尿蛋白(正常水平<150 mg/d)、血磷(正常水平1.1~1.3 mmol/L)、尿素氮(正常水平2.9~7.1 mmol/L)、血紅蛋白(正常水平男性120~160 g/L、女性110~150 g/L)
4項,均于患者出院后3個月院內復查時檢測。(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慢性腎臟病自我管理量表評估2組患者出院時、護理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包括飲食管理12~48分、治療管理9~36分、軀體活動管理5~20分、社會心理管理5~20分,各維度根據具體條目數量采用4級評分法評分,總分31~124分,評分越高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強[6]。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出院時,2組患者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及SF-36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及SF-36總分均高于出院時,且試驗組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及SF-36總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指標 護理后,試驗組尿蛋白、血磷、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自我管理能力 出院時,2組患者飲食管理、治療管理、軀體活動管理、社會心理管理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2組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出院時,且試驗組自我管理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CKD為一種臨床常見的終身性、持續性、代謝性疾病。一項統計提示,中國社區范圍老年群體中,CKD患病率高達36.8%,CKD對患者腎臟功能造成顯著不利影響[7]。受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方面影響,社區CKD患者整體表現出明顯的治護依從性較差現象,其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在CKD患者的護理中不僅要關注患者院內護理效果,也要關注患者院外護理效果。與院內護理相比,CKD患者的院外護理工作要求更高。這是因為患者居家生活時只能依靠個人和家屬維持健康生活,在缺少醫護人員指導和幫助的情況下,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鑒于此,本研究將延續性護理用于CKD患者的院外護理中,分析延續性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疾病相關指標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
在本次CKD患者的延續性護理中,成立了延續性護理小組,主治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為組員,通過不同學科人員的力量與治護經驗,從多方面評估、觀察和指導患者保持院外健康生活,解決患者院外生活中遇到的疑問與危險,提升院外護理工作的持續性、針對性和全面性。在開展延續性護理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微信等渠道,重點對CKD患者院外的生活、心理、藥物、健康、疾病等進行有效干預,保證干預能夠做到點對點、人對人,通過交流和科學的觀察評估,充分提升院外護理的質量和水平。研究證實,遠程延伸護理對提高慢性腎臟病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患者透析并發癥發生率等有積極作用[8]。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試驗組軀體健康總測量得分、心理健康總測量得分及SF-36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CKD患者采用延續性護理對提高患者居家生活時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水平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與其他研究結果相近[9];護理后試驗組尿蛋白、血磷、尿素氮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血紅蛋白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延續性護理能在CKD患者居家生活時產生積極的干預效果,可有效確保患者身體健康,避免患者因生活中風險因素導致疾病危害。延續性護理可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采用合理的方式解決患者居家生活、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護理中增加運動指導、飲食指導及心理疏導,可在提升患者免疫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疾病的發展和不良情緒對治療產生的阻礙作用;叮囑患者遵醫囑用藥,可有效確保藥物作用對患者治療起到的輔助作用,改善其臨床癥狀,加快疾病恢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護理后試驗組自我管理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延續性護理能有效提升CKD患者居家生活時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是患者臨床指標得到顯著改善的一個重要原因。相關研究亦證實,延續性護理對提高CKD患者治療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良好效果[10]。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開展延續性護理可改善疾病相關指標,還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林海麗,劉爽,黃嬋娟,等.延續性干預對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20,22(3):450-453.
[2] 杭孟平,吳婷.早期個體化營養干預對腎病綜合征患者預后效果研究[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1,27(5):63-65.
[3] 李凌云,童慧芬,謝媛,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對其臨床指標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4):498-500.
[4]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腎病學組,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老年人慢性腎臟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8,37(7):725-731.
[5] 彭顥,陳露,卓琳,等.SF-36和EQ-5D量表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生命質量評估中的對比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9,38(6):1024-1028.
[6] 宋欣芫,郝潔,肖莉,等.護理專案改善在提高門診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6):692-697.
[7] 史亞男,周晶晶,劉聰慧,等.社區老年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調查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13):2448-2491.
[8] 王鵬,李衛娜,李關靜,等.遠程延伸護理模式對慢性腎臟疾病患者治療依從性、透析充分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20,37(4):771-777.
[9] 張華,羅燕,李雪芹,等.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疾病干預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2020,15(6):919- 922.
[10] 何莉,黃燕林,侯璐蒙,等.基于5E康復模式的延續性護理在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異常患者血液透析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20,42(5):651-655.
(收稿日期:2023-10-31)
作者簡介:高蕾,女,本科,護師。
通信作者:張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