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根梅
[摘 要]2021年4月,智能財稅正式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已經連續舉辦兩屆,大多數的省是先辦省賽,每個省的前兩名再進入國賽,比賽競爭激烈,職業院校參與積極性高。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內容廣泛,難度較大。文章選擇智能財稅第二賽項中的稅務優化模塊進行分析,與大家共同學習。
[關鍵詞]智能財稅;國賽;企業稅務優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11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1-0035-04
0? ? ?前 言
2021年4月,智能財稅正式成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編號GZ-2021054,屬于高職組的財經商貿大類。比賽的宗旨是:新經濟、新技術、新職業、新專業、新業態、新規范,聚焦財稅改革發展新方向、對接世界技能大賽理念、提升數字化財稅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筆者作為指導老師之一,在帶隊訓練中,深刻感受到這項競賽內容的范圍廣泛、難度較大。現選擇其中的企業稅務優化模塊進行剖析,大家一起學習探討。
1? ? ?企業稅務優化模塊介紹
稅務優化或稅務籌劃,是指在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活動等涉稅事項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稅或遞延納稅目標的一系列籌劃活動。對企業來說,進行稅務優化有助于提高企業自覺納稅的意識、降低法律風險、實現利潤最大化以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對于國家來說,進行稅務優化有利于貫徹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實現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穩步發展。國賽智能財稅競賽項目稅務管理與大數據應用這個模塊的內容主要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企業稅費計算、大數據稅務預警、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和企業稅務優化。企業稅務優化模塊是需要分析企業設立、投資、融資、采購、生產、銷售、日常費用、跨國業務、利潤分配等業務,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靈活選擇適用稅率、納稅人身份,合理調整企業組織形式、納稅地點及業務組合,對所涉及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關稅、其他稅費進行合理優化。
2? ? ?智能財稅競賽企業稅務優化案例
下列六個案例的說明:年份,2022年,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附加稅費包含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直接按12%計算;計算結果保留2位小數;要求根據各個案例的業務資料,完成相應的稅收優化任務。
2.1? ?案例一
(1)案例背景:甲公司,公司資產總額3000萬元,公司當前共有普通股200萬股,每股15元,沒有負債。經過歷史數據及市場行情分析,公司不包括利息支出的年應納稅所得額為450萬元。現公司因資金周轉緊張存在1 500萬元缺口,財務人員提出了兩種籌資方案:方案一,發行股票50萬股,每股15元,銀行借款750萬元,借款利率為6%;方案二,向同行企業直接借款1 500萬元,借款利率為8%。
(2)相關知識點:籌資兩大渠道分別為債權籌資和股權籌資,各有優缺點。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向銀行借款,借款利息準予據實扣除。非金融企業之間的借款,不超過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要調整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
(3)方案分析:
方案一:利潤=450-750×6%=405萬元;企業應納稅所得額=405萬元;企業所得稅=405×25%=101.25萬元;凈利潤=405-101.25=303.75萬元;每股凈利潤=303.75/(200+50)=1.22元/股。
方案二:利潤=450-1 500×8%=330萬元;企業應納稅所得額=330+1 500×(8%-6%)=360萬元;企業所得稅=360×25%=90萬元;凈利潤=330-90=240萬元;每股凈利潤=240/200=1.20元/股。
(4)方案分析結論:按照每股凈利潤最大化原則,更優的方案是方案一。
2.2? ?案例二
(1)案例背景:乙公司為扶持青少年教育,計劃向西部某希望小學捐贈100萬元,捐贈前預計會計利潤為900萬元。公司稅務會計人員設計了兩種捐贈方案:方案一,直接捐贈100萬元;方案二,通過紅十字會捐贈100萬元。
(2)相關知識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公益性捐贈支出企業所得稅稅前結轉扣除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15號)文,企業用于慈善活動、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非公益性捐贈不準予扣除,直接捐贈的在稅前不得扣除,通過紅十字會捐贈,可以限額扣除。
(3)方案分析:
方案一:營業利潤=900萬元;捐贈支出=100萬元;利潤總額=800萬元;允許扣除的捐贈支出=0;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900萬元;企業所得稅=225萬元;凈利潤=575萬元。
方案二:營業利潤=900萬元;捐贈支出=100萬元;利潤總額=800萬元;允許扣除的捐贈支出=800×12%=96萬元;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804萬元;企業所得稅=201萬元;凈利潤=599萬元。
(4)方案分析結論:按照凈利潤最大化原則,更優的方案是方案二。
2.3? ?案例三
(1)案例背景:丙公司打算出資500萬元創立廣告設計企業,暫未進行納稅登記。經過前期調研和測算,預計年不含稅銷售額為280萬元,公司主要成本費用為人工成本和房租,約為150萬元,全年可抵扣進項稅額為5萬元。公司稅務會計人員設計了兩種方案:方案一,選擇登記為一般納稅人,可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方案二,選擇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可按1%的征收率繳稅,并享受“六稅兩費”的最高減免政策。無論選擇哪種方案,均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相關稅收優惠。
(2)相關知識點:自2019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允許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按照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是指提供郵政服務、電信服務、現代服務、生活服務取得的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的比重超過50%的納稅人。本案例中的廣告業為生活服務業,進項稅額可加計10%進行抵減。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落實支持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8號)規定:“一、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政策有關事項(一)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1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本公告第一條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22年12月31日終止執行。”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13號)規定:“一、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本公告執行期限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3)方案分析:
方案一:銷售收入=280萬元;成本費用=150萬元;增值稅=280×6%-5×(1+10%)=11.3萬元;
附加稅=11.3×12%=1.36萬元;利潤總額=280-150-1.36+5×10%=129.14萬元;企業所得稅=(100×
12.5%+29.14×50%)×20%=5.41萬元;凈利潤=
129.14-5.41=123.73萬元。
方案二:銷售收入=280萬元;成本費用=150+
5=155萬元;增值稅=280×1%=2.8萬元;附加稅=2.8×12%×50%=0.17萬元;利潤總額=280-
155-0.17=124.83萬元;企業所得稅=(100×12.5%+
24.83×50%)×20%=4.98萬元;凈利潤=124.83-4.98=
119.85萬元。
(4)方案分析結論:按照凈利潤最大化原則,更優的方案是方案一。
2.4? ?案例四
(1)案例背景:丁公司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公司商品競爭力,以熱銷產品為試點探索新的營銷模式。現計劃與麗華商場合作,簽訂一年期的委托代銷協議。經過前期調研和測算,預計年服裝成本為160萬元,均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在洽談過程中,有兩個方案可選擇:方案一,選擇收取手續費代銷,不含稅銷售額200萬元,并按不含稅金額的10%支付代銷手續費,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方案二,選擇買斷式代銷,不含稅銷售額180萬元。
(2)相關知識點:委托代銷的手續費可扣除,產生的進項可抵減。
(3)方案分析:
方案一:銷售收入=200萬元;成本費用=160+
200×10%=180萬元;增值稅=200×13%-160×13%-20×6%=4萬元;附加稅=4×12%=0.48萬元;利潤總
額=200-180-0.48=19.52萬元;企業所得稅=19.52×
25%=4.88萬元;凈利潤=19.52-4.88=14.64萬元。
方案二:銷售收入=180萬元;成本費用=160萬元;增值稅=180×13%-160×13%=2.6萬元;附加稅=2.6×12%=0.31萬元;利潤總額=180-160-0.31=19.69萬元;企業所得稅=19.69×25%=4.92萬元;凈利潤=19.69-4.92=14.77萬元。
(4)方案分析結論:按照凈利潤最大化原則,更優的方案是方案二。
2.5? ?案例五
(1)案例背景:戊公司是一家生產木制桌子、木制椅子的公司。公司針對2021年業務設計了一下優化方案,要求根據相關資料完成下列稅務優化試題。
業務一:公司所使用的原材料有兩種進貨渠道:方案一,從一般納稅人那里進貨,含稅價格為114元/件,可以開具1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方案二,從小規模納稅人那里進貨,含稅價格為100元/件,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該企業2021年度一直從一般納稅人那里進貨,一共進貨10萬件。
業務二:公司某月銷售桌子,取得含稅銷售額1800萬元,同時又經營農機,取得含稅銷售額200萬元。前項經營的增值稅稅率為13%,后項經營的增值稅稅率為9%。方案一,選擇對這兩種經營分別核算;方案二,選擇統一核算。
業務三:公司因倉庫零件積壓太多,公司預計促銷20 000件商品,每件不含稅價格為100元。為了促進產品銷售,公司制訂了下列銷售方案:方案一,實物折扣方式,每購滿200件贈送價值1000元(不含稅)的小商品,實物贈品未開具發票;方案二,銷售滿200件,減少購貨方貨款1000元。
(2)相關知識點:本案例是不同情況下的增值稅優化選擇,要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選擇。
(3)方案分析:
業務一 根據題目,方案一條件下的采購成本=114/1.13=100.88萬元,進項稅額=100.88×13%=13.12萬元;方案二條件下的采購成本=100萬元,無進項稅額。
業務二 根據題目,方案一條件下的銷項稅額=1800/1.13×13%+200/1.09×9%=223.59萬元;方案二條件下的銷項稅額=(1 800+200)/1.13×13%=230.09萬元。
業務三 根據題目,方案一條件下的銷項稅額=
20 000×100×13%+20 000/200×1000×13%=27.3萬元;方案二條件下的銷項稅額=20 000×100×13%=26萬元。
(4)方案分析結論:業務一按照成本最低原則,選擇方案二;業務二按照銷項稅額最少原則,選擇方案一;業務三按照銷項稅額最少原則,選擇方案二。
2.6? ?案例六
(1)案例背景:一卷煙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種植園取得收購發票金額100萬元的煙葉,欲加工為80 000條高端定制甲類卷煙并銷售,每條不含稅售價為100元。管理部門制訂出兩個方案:方案一,將煙葉委托其他企業加工成煙絲,加工費為75萬元,收回后的煙絲再自行加工成卷煙,加工成本、分攤費用共計95萬元;方案二,將煙葉委托其他企業加工成卷煙,加工費為170萬元,收回后的卷煙直接對外銷售。
(2)相關知識點:本案例是多項稅目的優化選擇,計算兩種方案的凈利潤并進行決策。
(3)方案分析:
方案一:將煙葉委托其他企業加工成煙絲,加工費
為75萬元,收回后的煙絲再自行加工成卷煙,加
工成本、分攤費用共計95萬元。①應納增值
稅: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收入×增值稅稅率=
80 000×100×13%=1 040 000元,進項稅額=收購煙葉
進項稅額+加工費進項稅額=1 000 000×10%+750 000
×13%=197 500元,應納增值稅=1 040 000-197 500=
842 500元。②應納消費稅:本方案下應納消費稅=卷煙銷售環節應交消費稅-委托加工環節受托方已代收代繳消費稅。卷煙銷售環節應交消費稅=
80 000×100×56%+80 000×200×0.003=4 528 000元。因“無同類產品”,委托加工環節受托方已代收代繳消費稅=組成計稅價格×煙絲稅率。組成計稅價格=(煙葉成本+加工費)÷(1-煙絲比例稅率)=
(1 000 000-1 000 000×10%+750 000)÷(1-30%)=2 357 142.86元。委托加工環節受托方已代收代繳消費稅=2 357 142.86×30%=707 142.86元。應納消
費稅=4 528 000-707 142.86=3 820 857.14元。③應納附加稅:依據題中“附加稅包含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直接按12%計算”,所以應納附加稅費=(842 500.00+3 820 857.14)×
12%=559 602.86元。④利潤總額:只考慮題目所給條件,利潤總額=不含稅銷售收入-煙葉成本-加工費-自行加工成本-卷煙銷售環節應交消費稅-應納附加稅-委托代銷環節代收代繳附加稅=
80 000×100-(1 000 000-1 000 000×10%)-750 000-950 000-4 528 000-559 602.86-707 142.86×12%=
227 540元。⑤應納所得稅:只考慮題目所給條件,因“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所以應納所得稅=利潤總額×25%=227 540×25%=56 885元。⑥凈利潤:227 540-56 885=170 655元。
方案二:將煙葉委托其他企業加工成卷煙,加工費為170萬元,收回后的卷煙直接對外銷售。①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80 000×100×13%=1 040 000元,進項稅額=1 000 000×10%+1 700 000×13%= 321 000元,
應納增值稅=1 040 000-321 000=719 000元。②應納
消費稅:卷煙銷售環節應交消費稅=80 000×100×
56%+80 000×200×0.003=4 528 000元,組成計稅價
格=(1 000 000-1 000 000×10%+1 700 000+80 000×
200×0.003)÷(1-56%)=6 018 181.82元,委托加工
環節受托方已代收代繳消費稅=6 018 181.82×56%
+80 000×200×0.003=3 418 181.82元,應納消費稅=
4 528 000-3 418 181.82=1 109 818.18元。③應納附加稅=(719 000+1 109 818.18)×12%=219 458.18元。④利潤總額=80 000×100-(1 000 000-1 000 000×
10%)-1 700 000-4 528 000-219 458.18-3 418 181.82×
12%=242 360元。⑤應納所得稅=242 360×25%=
60 590元。⑥凈利潤=242 360-60 590=181 770元。
(4)方案分析結論:按照“稅后利潤最大化”原則,方案二優于方案一。
3? ? ?案例小結
企業進行稅務優化有助于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有利于企業降低稅務風險。企業稅務管理與大數據應用是企業發展中很重要的管理工作。稅務優化課程是我們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面對智能財稅賽項的開展,我們高職院校努力去應對和接受,將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設拓展課,對崗、課、賽、教之間信息、技術、要素進行深度融合,實現行業、專業、技術、知識的跨界融合。我們對接新經濟,對接新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多業融合,大量復合型技術技能崗位應運而生,比如金融科技應用、財稅大數據應用。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財經商貿行業眾多崗位呈現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化、復雜化、協同化等特點。我們多方協同,進行崗課賽教的融通,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勇于創新實踐,滿足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對智慧財經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