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文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高職教育的深入改革,加強美育工作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把美育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將美育文化與學科融合,是教育發展的時代趨勢。高職英語教學是高職院校進行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傳統美育文化,可以創新和延伸發展英語教學的基本職能,以“大美育”理念改革創新英語教學內容,傳播優質的精神文化,有助于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自信,提升他們對美的審辨力,提高綜合素養[1]。尤其在新媒體時代,大數據信息平臺算法規則形成了所謂的“信息繭房”效應,容易使學生的審美價值觀、文化價值觀逐漸模糊。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美育文化滲透,是幫助高職學生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升華個人思想境界,培養大美心性的重要且有意義的教學育人嘗試,為傳播傳統美育文化和弘揚時代美育精神提供了強大助力,能夠產生深遠的社會育人價值[2]。
本文基于此,指出美育文化與學科融合是教育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能夠促進英語教學改革,實現美育時代育人功效;剖析了當前美育文化與高職英語融合存在的問題,探索了解決問題的實施路徑,提出充分挖掘高職英語教材中的美育元素,探索進行美育文化雙語素材的制作和美育文化的創新呈現形式,探尋英語教學可實現的社會實踐活動,助力高職英語教師充分發揮高職英語教學的育人作用和時代價值,實現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塑才的英語教學嘗試。
基于當前學界對美育與英語學科融合的研究情況,多數教師忽略了英語教學與美育的深度結合;在美育的認知上,大美育觀意識不強;在教學資源的準備和設計中,美育文化的雙語學習資源嵌入較少。另外,教師缺乏對學生認知和感受美的引導,教學缺少傳播美的教學載體。即使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美育文化的內容有所涉獵,但是受限于相關的教學資源不充足、內容不系統等情況,仍無法更好地發揮英語教學的美育功能。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把語言文字中包含的美育文化創造性轉化成感官容易接受的多元化美育形式,可以更顯著地起到以美育人的作用,但是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缺乏相關環節設計,也未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充分發揮美育的作用。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受限于語言的障礙,無法深度理解美育文化的深刻內涵,也無法更貼切地了解和表達美的創意形式。
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內容依然以理論教學為主,英語活動也多是側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考量,缺少對美育相關的考核,也缺乏與英語教學的聯動。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大眾的美育意識逐漸得到提升,美育與學科的融合成為時代發展的大趨勢,英語教學也需要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局限,讓他們嘗試深入到社會環境和工作場景中,將美育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受限于教學的開放度,當前美育實踐的開展不夠充分。
2.1.1 研究語言本身的音韻美和文字美
英語本身有語音和韻律之美,進行英語表達時做到意蘊貼切,能讓與之溝通交流的人感到神清氣爽。好的英語內容能啟智潤心,傳遞思想之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能夠提升思想境界,提高道德修養。語言表達能力是人內在品格和氣質的一種外化。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高職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做好美育文化的語言認知鋪墊,通過文字、視頻、音頻,引領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英語語言和教學內容打造出的語境中,讓學生領悟到語言本身的文字之美,深度感悟語言本身的韻律美和文字美,感受英語語言所勾勒出的自然風景、歷史故事、文化習俗等畫卷,感悟到其所傳遞的人生哲理和人類智慧。
2.1.2 挖掘主題的美育文化元素
教師在教學中分析講解文章語言之前,要做好教案,根據課文主題,教師對各個單元的美育文化元素進行歸納總結,剖析主題內容,延伸知識內涵,理解主題滲透的人文之美、時代精神之美,從科技、國際、文化、歷史、藝術等多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心靈滲透,豐富美育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將美育內容內化于言行,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審美能力,提高他們對美育認知的思維高度。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后,再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打破學生現有認知的狹隘和局限,帶領學生走進浩瀚遼闊的知識世界,擴展認知的邊界。總而言之,教師要狠抓每一個單元主題的美育元素,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深耕美育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設計各種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規范的言行習慣,涵養文質兼美的綜合素質,讓他們能明辨是非美丑,提升美育認知高度,豐沛滋養學生的思想靈魂,培養大美育情懷。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美育可以從傳統文化中追本溯源。教師要從自然、藝術、科學、社會文化中理解和體會美育文化的存在以及美與人的辯證統一關系,通過英語教學設計,以英語為載體,制作蘊含了傳統文化內容的語言文本素材,再以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形式進行教學,讓美育文化充分融合在語言文本素材中,發揮英語美育育人作用。語言文本素材可以有多重形式,比如:圖文課件和視頻、經典臺詞、語錄、雙語熱點新聞、美文賞析、聽力、口語素材等,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這些素材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欣賞傳統文化、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涵養審美情趣,學會欣賞藝術中美的情感;提升科學認知,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強化科學造福人類的科學美育精神;懂得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體悟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寓美于言、啟潤心智,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和綜合素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解讀語言,解鎖語言文字內涵,探索如何引領學生從淺層次的對語言的理解中升華到對美育文化的深入理解。語言藝術有不同的體裁,如戲劇、詩歌、故事等,這些既是人類審美活動的重要產物,也是教學中審美的重要對象。可以把美育文化的載體從語言文字等傳統形式轉化成視頻短劇、音頻讀物、圖文故事、公益廣告、展演等教育作品,使美育文化以輸出創造的形式內化于心[3]。教師不僅要自己創新呈現形式,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創作過程也是啟發學生對美育進行深入思考過程:短劇作品創造出有聲有色、動態的直觀影像,使得文字的美育效果直入人心;創意設計公益廣告,與主題關聯,引入中國詩歌和人文故事,將美育文化元素進行連鎖式的呈現;主題展演將中國經典文化故事表演出來。這些文化載體形式是對人心靈心智的文化啟迪,是對美育文化元素的創意表現,也體現著對文化文明的深入體悟與傳承。通過這些創新的呈現形式,將情、景、意融于一體,有利于積淀學生人文“底蘊”,感受美,創造美,表達文化內涵,升華美的境界,從而美化言行,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以新視野英語教程中《家庭與家人》(Home and family)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根據主題,導入《游子吟》(Wondering son's song)英文詩詞,引領學生認識到:無論時代如何變化,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風都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深入思考家庭的愛與孩子成長的關系以及家庭和諧之美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小組制作以“家、愛、成長”為核心的英語短劇,進行創作表演。學生也可以選擇中外優秀影視劇節選進行表演。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啟發學生進行小組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以“家”和“愛”為主題的中英文經典歌曲“串燒”,鼓勵學生以英語形式進行創新,展示對主題的理解;讓學生錄制自己家庭幸福視頻片段作業,讓美育切實走進生活,讓學生在進行美育文化的創新呈現過程中領悟美育文化,創造和表現美育文化,在美感的創新呈現中感受成長,使學生在美育文化體驗中提升英語語言能力,提升認知和思想境界。
美育除了需要課堂美育觀的理論滲透,還需要通過實踐去體驗和感悟美育文化的內涵。美育文化孕育的土壤來源于實踐,審美能力需要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美育素養更需要在實踐中養成。美育文化與英語融合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借助于學校組織的各類文化節,滲透英語元素和英語形式,在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增進文化修養,增長見識,懂得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教學本身來實現社會實踐。
實踐內容設計上,可以結合專業實習,或者通過小規模社區公益活動以及自己的生活圈,進行情景劇英語表演、中醫學文化展演、古詩詞英語朗誦、中國文化英語演講、英語藝術鑒賞等實踐活動,傳播美育文化,激發美育文化創作和轉化,體驗英語實際運用,拓展英語實踐學習,延展美育和英語教學時空,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實踐活動形式上,結合英語教學內容,轉變大型實踐活動的思維模式,分解大型活動為小組、小規模、單元主題式、生活碎片式的實踐活動,化大為小,化繁為簡,形式也由線下的活動形式轉變成網絡平臺視頻分享學習模式,擴大分享空間、分享范圍,打開實踐活動的各種框架條件的局限,注重實踐的內涵。學生完成實踐作品,教師進行第二課堂的指導和培訓,組織建立各種線上交流平臺分享、討論和欣賞,充分發揮英語這個最小教學單位的功能、延伸教學、提升推薦,為美育實踐打開每一扇可以打開的單元之門,從而匯集到更廣更高更大的實踐平臺,最終實現社會實踐的美育育人功能,接受社會的檢驗。
時代的發展需要美的事物與美的思想共存,美育文化與英語教學融合,為教學打開了更廣闊的知識窗口,有助于傳播美育文化和弘揚中國時代精神。學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和習俗的同時,感受著中國傳統美育文化的熏陶,能開闊視野,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藝術修養。為更好地實現美育文化與英語教學的融合,要開展全面立體的教學創新設計,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不能只單純對學生進行語言的教學,還要引領學生沉浸在美育文化的教學土壤中,使其得到審美辨識力、對美的理解力和語言表現力的提升,從而形成正確的審美取向,擁有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實踐教學能讓美育文化內化于心,拓展美育的范圍,實現了學生“認知美-體驗美-創造美”的發展過程,塑造美的心靈,啟發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和堅定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心,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當前英語教學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促進美育文化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還需要英語教師不斷積累自身的美育文化底蘊,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質,改進傳統教學模式。為此,可以創設豐富的美育教學情景,提供更直觀、形象的教學素材,提升英語教學效果,從而顯著提升美育育人的社會功效。■
引用
[1] 蔣水清.“新美育”的內涵與實踐路徑探索[J].中國德育,2022,17(11):36-39.
[2] 劉國權.美育:使人格完整和諧的教育:論趙伶俐“大美育觀”的內涵特征與時代貢獻[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21):33-40.
[3] 張竹筠,秦安,歐陽恩劍.新時代職業院校美育內涵、價值與路徑初探[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22,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