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鈺 李凱倫(通訊作者) 劉珺喆
(河北工程大學管理工程與商學院 河北邯鄲 056038)
當前綠色發展已成為時代潮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也是當前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在此背景下,實現“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的雙贏,是新時代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生產力水平、人才培養都明顯落后于城市區域,想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資金支持。金融產業的不斷發展能夠有效解決傳統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極大地帶動產業發展。鄉村綠色產業發展同樣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數字金融在推動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學者們主要從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視角展開相關研究,劉長松(2022)認識到碳達峰、碳中和的實施方案存在實施性不強的特點,彌補了該缺陷需要政策支持,同時強調要加快綠色金融與碳交易融合發展;吳智勇(2022)主要研究了能源領域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強調加快創新引領,加快轉型升級,全面推動新能源發展;高吉喜等(2021)認為,我國存在碳排放總量大、速度快、能源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出要通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碳減排。
近年來,數字金融在城市不斷發展,但眾多學者對數字金融的發展與鄉村普惠金融發展關系的探討仍有爭議;李季剛和馬俊(2021)使用系統GMM方法和門檻模型對鄉村振興與數字普惠金融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鄉村振興具有促進作用,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程度越高影響越顯著;葛和平和錢宇(2021)構建了“兩高、三度、三風、三治、三富”的鄉村振興評價體系,并使用空間滯后模型實證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影響,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影響呈現先抑制后促進的“U”型關系;龐艷賓(2020)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發展的作用,同時注意到數字普惠金融在鄉村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在金融監管力度上。
當前關于數字金融對鄉村綠色產業影響效應的研究還較少,特別是采用實證研究法進行研究的文獻更加缺乏,基于此,本文采用河北省邯鄲市的縣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挖掘數字金融對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的影響效果,以期為政策的提出奠定實證基礎。
考慮到指標體系構建的系統性、典型性、科學性與可比性原則,借鑒杜永強等(2015)、周穎等(2016)及邢曉衛等(2022)構建的綠色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從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和綠色環境三個維度選取指標,最后形成了由19個具體指標構成的農村綠色產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指標體系
本文借鑒邢曉衛等(2022)測度農村綠色產業發展的方法,對河北省邯鄲市各縣(市、區)2016—2020年的農村綠色產業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具體步驟如下:首先,進行指標標準化,通過采用對數型功效函數法降低數據極端值的影響,計算公式為:
其次,測算各指標的權重iw,公式為:
式(2)中:iw為各指標權重,n為全部指標的數量。
再次,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系統層各指標權重,并采用專家訪談法和德爾菲法獲得權重向量。
最后,采取算數加權平均法進行指數合成,公式為:
測度邯鄲市農村綠色產業發展指數所需的基礎數據來源于邯鄲市歷年的統計年鑒,通過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6—2020年邯鄲市18個縣(市、區)農村綠色產業發展指數
通過表2可知,邯鄲市各縣(市、區)2016—2020年間鄉村綠色產業整體上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其中西部縣(市、區)的鄉村綠色產業發展水平高于東部地區。
被解釋變量。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鄉村綠色產業發展水平,用Y表示,測算數據如表2所示。
核心解釋變量。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為數字金融發展水平,用X1表示,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編制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控制變量。為了消除模型由于缺失重要變量而產生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選取轄區農村經濟發展規模、人均收入水平、農村財政支出水平和農村人力資本等作為控制變量,符號分別為lnX2、lnX3、lnX4、lnX5,其數據均來自相應年份的《邯鄲市統計年鑒》。
為了估計數字金融對鄉村綠色產業的影響效應,本文建立計量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由于獲得的數據為面板數據,因此本文采用固定效應模型,使用OLS法進行回歸分析。建立的模型如下:
式(4)中:Yi,t表示i縣第t年的鄉村綠色產業發展水平,X1i,t表示i市第t年的數字金融發展水平,β為待估參數,ε i,t為隨機擾動項。本文處理數據使用的軟件為Stata14.0。
3.4.1 描述性統計
表4為變量描述性統計。鄉村綠色產業發展水平的均值為39.160,表示2016—2020年邯鄲市各縣(市、區)鄉村綠色產業平均發展水平為39.160,標準差為8.263,低于均值,表明不同縣(市、區)之間鄉村綠色產業發展水平差異較小。

表4 變量描述性統計
3.4.2 實證結果分析
表5為計量模型的實證回歸結果。模型(1)僅納入核心解釋變量進行雙向固定效應回歸,結果發現,數字金融發展水平正向影響邯鄲市的鄉村綠色產業發展,并且系數是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模型(2)在加入一系列控制變量后又進行了OLS回歸,結果發現,數字金融的發展水平對邯鄲市鄉村綠色產業的發展仍然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回歸結果具有穩健性。

表5 實證回歸結果
3.4.3 穩健性檢驗
本部分把邯鄲市18個縣(市、區)分為東中西部,其中武安市、涉縣、峰峰礦區、磁縣和復興區為西部地區;永年區、邯山區、叢臺區、雞澤縣、肥鄉區、成安縣、臨漳縣為中部地區;魏縣、大名縣、廣平縣、館陶縣、曲周縣和邱縣為東部地區。然后分別進行固定效應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穩健性檢驗
進行穩健性檢驗發現,數字金融對邯鄲市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的正向影響具有穩健性,同時這種影響效應還具有區域異質性,其中西部地區的數字金融賦能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的影響力最強,中部地區次之,東部地區最弱。因此應加大對邯鄲西部縣(市、區)的數字金融支持力度,從而賦能鄉村綠色產業發展。
政府應發揮引導和提供路徑的作用,提高全社會的數字能力,推動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充分利用大計算、云技術優勢進行金融創新。通過擴大數字金融的覆蓋度、降低數字壁壘、縮小數字鴻溝促進數字金融在鄉村綠色產業領域的使用。堅持數字型人才引進,助力綠色產業專業化發展。政府應注重數字型金融服務領域人才的培養,加大利好政策和綠色產業的補貼力度,吸引數字型金融人才加入鄉村綠色產業發展的研究。提升金融立法水平,優化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挖掘數字金融領域中難發現、難解決的問題,切實聯系鄉村發展,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利,為鄉村綠色產業融資提供法律支撐、法律保護,降低鄉村綠色產業融資的系統性風險。
發展鄉村綠色產業是目前國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在金融行業層面,銀行、信托等金融機構應加大對鄉村綠色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為其提供更加優惠的貸款利率和更加靈活的還款方式。金融機構應提高綠色債券的發行量,引進更多資金用于支持鄉村綠色產業發展。
一方面,鄉村綠色企業應提高數字金融素養水平,通過組織針對數字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課程提高員工的數字金融素養,招聘數字金融領域的專業人才幫助企業了解最新的數字金融趨勢;另一方面,鄉村綠色企業應積極與金融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共同開發和實施數字金融解決方案,借助專業知識資源的整合,加速綠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