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展超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體系中有效保障教育實效性的關鍵所在,高度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側重學生個體健康成長,是維護學生思想行為與情緒情感的主要渠道,旨在以科學可行的管理方式促使學生于和諧安全且穩定共生的校園環境下完成學業任務、實現全面發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涉獵內容與范圍比較復雜,難度也很大,其中校園環境層面與學生相關聯的因素、內容繁多,輔導員需全面關注所有與學生親身相關的事情與環節,由此也使得許多學生有所抵觸輔導員管理行為,甚至極端認定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自身人身自由。所以怎樣保障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質量,積極應對學生管理工作困境已發展為當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對此,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學生服務為中心,面向學生群體,以學生心理動態為基礎,以心理學理論為載體,針對性調節、改善學生管理工作。而且心理學可在很大程度上為分析研究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提供有力依據,并以此為輔助優化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成效[1]。
首先,思政教育組織者。高校輔導員曾被人定位為萬能輔導者,放置在大學生人生導師、知心朋友的位置,也是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就高校而言最為主要的隊伍便是學生大軍與教師隊伍,而教師隊伍的主要工作便是教學科研、學生管理。而完善的教學工作可促使學生深受啟發,以此獲得新知,或者對人生形成新認知與領悟,這將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但是短暫的教學以外,學生擁有更加廣闊的世界與天地,其有各種各樣且形形色色的想法做法,卻是教學不可嚴格規范的,所以教學以外學生迫切需要輔導員充分發揮作用,無需過多人生閱歷,但可陪伴學生共同成長。高校輔導員不僅要負責組織管理學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還要以感化號召引導學生,因此思政教育工作應將輔導員與學生的情感建設放在首要位置。
其次,心理教育監督者。隨著人們壓力逐漸增大,網絡與媒體等報道的心理問題所引發的悲劇屢見不鮮,從幼兒教育至高等教育均比比皆是,對此教育部開始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許多高校專門開設了心理學類課程,自然學生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或缺。高校輔導員基于高校一線與學生之間始終保持最為頻繁且親密的接觸,因此就輔導員而言,高校應針對性培養自身敏銳觀察力與洞察力,促使其演變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現者,及時消除學生心理困惑。若是發現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危及正常生活與學習,則輔導員需快速啟動干預以轉換自身身份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干預者。與此同時,高校輔導員若是發現自身能力相對有限,無法應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時,可給予學生正確選擇與指導,引導學生以更加合適的方式如成熟的心理咨詢機構有效處理自身問題。盡管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實時干預,但預防相比干預更是重中之重,對此輔導員可就學生個性特征舉辦各式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心理劇活動等等,主題需與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息息相關,致力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2]。
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合可切實推進學生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心理學與教育管理之間息息相關,其實時關注學生的幸福感獲得與自我價值實現,強調學生以客觀理性態度看待周圍事物與環境的不斷變化,并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突發性事件。高校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既是學生成績提高,學業與就業有所成就,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也使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合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健康成長與綜合發展實際需求,還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健康且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合理認知自我,自主發現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心理學就高校學生健康成長而言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學之間密切關聯,心理學是深度研究學生心理活動與規律的科學,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則是就學生身處社會環境深度探索學生的行為表現、心理動態。心理學與學生管理工作皆趨向于學生心理現象研究,但是層次不同而已。心理學與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之間的本質性關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心理學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實踐性與廣泛性。心理學的充分合理利用不僅可提升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實效性與科學性,還可進一步提高輔導員自身綜合素質。而且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應避免沿用傳統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且應避免以單純的表層效果進行評價,而應全過程關注學生心理動態變化與性格特質完善。對此明確要求高校輔導員以研究心理現象與發展活動規律,關注認知、情緒、情感、人格等特質的心理學為載體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熟練掌握心理學理論知識,以貢獻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從而使得學生管理工作事半功倍[3]。
第一,先入為主。一些高校輔導員經常就學生外貌或者衣著等表面現象評價學生的學識與素養,且由此生成初始印象,先入為主。但是太過于被動和片面,而且初始印象會在學生與輔導員的深入接觸中如影隨形,使得輔導員根本無法脫離固有印象而以發展與全面的眼光正確看待學生。第二,光環效應。高校輔導員在和學生日常交流溝通過程中勢必會深受光環效應影響,致使表面化了解學生優點而忽視學生缺陷,從而造成放縱而無法嚴謹公正看待學生,勢必會導致學生長期自我感覺良好,逐漸驕傲甚至忽略自身缺點。相反缺乏相應優點的學生則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情結,長此以往則會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第一,蝴蝶效應。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常常由于忽視小問題,導致無法實時了解與掌握學生心理動態,直至無法控制,這主要是由于輔導員的責任意識匱乏造成的。第二,責任分散效應。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經常因為事務太過繁忙、復雜而將一些簡單的工作和職責直接賦于學生干部,學生干部由于閱歷不足,分工復雜等各式各樣原因任務分配不合理、不均衡,導致彼此間無法生成強大合力,散漫且逃避責任。再加上學生干部職能混亂與相互推諉現象屢見不鮮,根本不能推進學生干部實際作用的充分發揮。
心理學理論層面指出過度教育反而會導致超限效應。當前我國部分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交流溝通過程中,常常由于不全面、不深入,以及模式僵化、說教模式等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反感與排斥,不僅無法充分改善既有缺點與不足,還會由于超限效應造成逆反心理,導致師生之間關系不再和諧[4]。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輔導員以心理學為管理理念時,需高度重視學生的教學管理主體地位,明確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原則的重要性,正確認知學生性格特質,以保障心理學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融合。高校輔導員可基于學生衣著、談吐、表現,以及與學生的日常交流溝通,認真觀察學生性格特征與心理動態,以此深度了解學生,從而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心理指導,進而確保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高校輔導員應以鼓勵方式幫助學生重回自信,給予學生充足的理解,使得學生自主揭開心理世界與思想動態。此外,輔導員可與學生之間在學習與生活層面處于平等位置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逐漸深入給予學生鼓勵,促使學生逐步生成積極樂觀的思想狀態與心理情緒。同時,輔導員可根據學生實際狀態制定可行性、改進性意見。改進性意見的深層次是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對此需建立于學生自信心充足的前提下,學生自主意識到自身不足時會更加容易接受建設性要求,從而由小事著手改變自身行為模式,如此便可與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軌跡高度契合,有效緩解學生心理壓力[5]。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解決方法的實施需以健全的心理輔導系統為載體,以保障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于心理輔導系統輔助下更具實效性。高校輔導員可基于互聯網技術構建學生心理輔導交流系統平臺,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難題與困境的同時,提高輔導員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實時性,從而為心理學在學生管理工作效率與質量提升中的作用奠定堅實基礎[6]。
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繁瑣且復雜,其中涉獵環節與內容較多,由班級文化建設到宿舍文明建設,由學生安全管理到學習生涯規劃,皆屬于輔導員工作范疇。而為了確保學生管理工作有效開展,輔導員可基于心理學視角幫助學生切實解決自身發展與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生活學習中遇到的情緒情感問題與學習問題,并定期面向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輔導員需將其與日常工作無縫銜接,在推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在滿足學生合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推動學生實現綜合發展。此外,素質教育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還應充分做到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全心全意服務于學生,在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充分彰顯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以促使學生實現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當前,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融合進一步提高了要求,不僅要具備其具備扎實的工作能力與素質,還要具備豐富的心理學知識體系與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助力于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質量,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管理進入全新發展時期。由于學生個性特質差異顯著,學習能力與生活環境大相徑庭,加強輔導員人才選擇與培養,構建健全且專業的輔導員隊伍,是推動基于心理學的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的主要渠道。首先,高校在招聘輔導員人才時必須嚴格把關,提高準入門檻與標準,建立公開透明的招聘制度,以保障輔導員人才的高能力、高素質。高校內部各個部門之間可協力招聘輔導員,以競聘上崗形式深入了解其能力與素質,以全面評估、認知其心理學知識與實際能力、職業素養等等,同時突破傳統人才招聘模式,選拔優秀人才進駐輔導員隊伍,以生成復合型優秀隊伍,從而保障學生管理工作的多元化運行與開展。此外,要求輔導員在職時繼續接受教育,全面強化系統培養,督促輔導員自主學習,以此全方位提高輔導員綜合實力,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與發展保駕護航。其次,健全輔導員隊伍框架。年輕輔導員與學生交流更深入,且更受學生歡迎,因此高校可在輔導員隊伍中安排年輕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以健全輔導員隊伍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學歷結構,全面提高輔導員工作能力與素質,進而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
綜上所述,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重要作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充分適應大學生活,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高校需就實際需求針對性完善基于心理學的學生管理工作體系,全面提高輔導員心理素質與水平,構建專業且優秀的心理輔導團隊,在促使學生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顯著提升的同時,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實現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