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踐行大食物觀,合理開發利用東北各類資源,積極發展現代生態養殖,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大產業。”東北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進入到新發展階段,面對人民群眾對優質糧食及優質農產品需求不斷增加的新變化,在當好國家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的基礎上,還要發展和壯大糧食產業,發揮糧食產業在穩定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方面的積極作用。通過構建企業與農戶、生產與加工、產品與服務等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糧食產業鏈條,把東北的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內生發展機制,這對于把農業建成大產業,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東北要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形成糧食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及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首先需要有穩產高產的糧食生產基地作為重要的物質基礎。要形成強大的糧食產業原材料供給,需要聚焦良田建設工程、鹽堿地綜合利用工程、水利保障工程,在嚴守耕地紅線的基礎上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基礎上,提高耕地資源質量和增加糧食播種面積。聚焦種業振興工程、農業機械化提升工程、智慧農業建設工程,全面提升糧食的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土地產出效率;聚焦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不斷擴大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適度經營規模和壯大發展實力,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將東北地區建成科技領先、旱澇保收的糧食主產區。在實現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目標的基礎上,為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奠定物質基礎。
“糧食產業”涵蓋了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重點領域和生產、收購、儲存、運輸、加工、銷售、供應、進出口等主要環節,重點在于糧食生產、加工和運輸等關鍵環節。吉林省中西部地區既是糧食重要生產基地,也是糧食產業發展的優勢區域。為了實現優勢資源向區域空間集聚的目標,應以東北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為基礎,集聚優勢的糧食產業,核心目標立足糧食生產優勢,圍繞糧食加工關鍵環節,培育和發展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園區,形成與糧食生產相匹配的糧食產業體系。集聚優勢資源,有利于打造體現東北優質糧食品牌,提高糧食產品競爭力;有利于培育糧食產業集團,推動跨地區糧食流通通道建設和拓展糧食產業鏈,提高糧食產業競爭力;有利于發展糧食產業集群,形成規模集聚優勢,降低糧食產業生產成本,提高效益。
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與糧食產業的完整性、產業鏈的緊密性、布局的合理性密切相關。發展壯大糧食產業不僅需要有堅實的糧食產業基地保障,也需要有現代化的糧食供應鏈條,還要有強大的糧食產業競爭力,只有發展好糧食產業經濟,才能真正打通糧食生產、收儲、加工與市場需求的大通道,才能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產購儲加銷一體化,實現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讓“糧倉”“肉庫”與“中央廚房”有效融合,才能在高質量完成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基礎上,有效釋放糧食產業發展效能。因此,農業大產業發展需要解決糧食產業鏈條短、價值鏈小和供應鏈弱的問題,促進糧食產業向產糧大縣、糧食產業和食品工業園區集聚,打造全國人民的糧倉肉庫、中央廚房,構建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的糧食全產業鏈,形成高效的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