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美術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改革,以此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美術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美術教學方式,強化學生整體美術核心素養。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與同伴的美術思維進行碰撞,進而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的意義
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小學生以興趣驅動自身進行學習,如果某一科目較為有趣,他們會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同時,小學生難以在一節課的時間中長期保持注意力,甚至會出現擾亂課堂秩序等現象。在小組合作教學的背景下,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與同伴交流激發自身美術學習積極性,使美術教學不再枯燥無聊,使學生更直接地感受美術學習樂趣。
美術學習本身帶有一定的實踐性質,這與學生活潑好動的特性相符。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學生可在相互交流啟發中獲得藝術靈感。不同的學生在美術合作學習中有著不同的想法與繪畫風格。在友好的交流與討論中,通過了解其他小組成員的美術探討方法可激發他們對美術學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此外,學生還能在互動創作的學習氛圍中對美術學習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
強化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為教學主線。美術核心素養主要由審美能力與創意實踐為主,教師需要在開展小組合作美術教學中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美術知識。
小學生審美能力以主觀感受為主。在合作教學的模式下,學生能與其他師生進行密切的交流,探討對不同美術作品的看法與見解,由此使自身的審美能力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全面提升。此外,學生也能在共同創作中強化個人表現能力,并共同協作完成某一具體的學習任務,逐漸在交流合作中迸發出創意,促進創意創作能力的提升。
形成長久有效的合作意識。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教學,可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樂趣,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使其主動投入到美術合作學習中,以此共同克服美術學習中的困難,促進自身美術能力與合作能力的同步發展。比如,在共同創作一幅美術作品時,為了更好地提升作品質量,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與配合,在創作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內在認知。另外,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鼓勵他們獨立處理,以此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美術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如何開展合作學習?
合理調整教學策略,有效運用美術教材內容。教師在設計豐富的美術合作學習任務時,需要深入挖掘課程教學內容中的創意美育元素,保證每個小組都能通過精誠合作,共同努力實現美術教學目標。同時,教師在每個小組進行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發揮好引導者的角色,對合作中出現問題的學習小組進行個性化指導,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在合作學習中取得進步。
比如,在“黃色和藍色的畫”的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美術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可以有效地運用美術教材中的內容,在合作中強化美術學習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黃色與藍色混合后的視頻,讓學生猜測兩種顏色混合后會出現什么樣的顏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教師可將他們分為多個小組,為每個小組準備黃色與藍色的橡皮泥,讓其在實踐中探索答案,從而掌握“三原色”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顏色組合在美術中的作用,教師可讓各個小組的學生應用三原色的橡皮泥進行藝術創作。在這種新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下,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深入地認識到美術合作學習的意義。
鼓勵學生積極交流協作,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在美術合作教學中,為了確保合作教學成效,教師需要在美術教學中鼓勵各個小組的成員在合作學習中進行密切的交流協作,由此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美術合作環境。具體而言,在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中,每個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互相幫助,積極交流彼此的創意。為了讓每個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每個小組成員積極的鼓勵與肯定,引導學生克服溝通中的困難,以此獲得多元化的藝術體驗。同時,這種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今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
比如,在“拓印樹葉真有趣”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美術教學特點,優化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并將美術課堂由室內轉到校外,引導學生觀察與搜集不同樹種的樹葉,了解不同樹葉的形狀、紋理和顏色。同時,還可讓學生將這些樹葉以特定的形態進行分類,為后續小組拓印樹葉做好準備。其次,教師還應為學生示范如何拓印樹葉:將每片樹葉的背面涂上顏料,然后將其正面朝下按在紙上,輕輕用手撫平,揭開后便能得到清晰的葉脈印記。隨后學生分組合作,選擇不同顏色的顏料和不同類型的樹葉,通過嘗試調色和排列來創作屬于自己的拓印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色彩搭配和構圖,還體驗到了藝術創作的樂趣。最后,教師可鼓勵每個小組輪流展示各自的作品,讓學生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其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科學分配小組配置,積極開展美術課堂活動。在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小組配置對整體合作教學的重要性。在分組過程中,教師需要秉持“異質化”分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美術愛好進行分組,以此保證每個小組成員之間有著一定的互補性。同時,每個小組成員必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著明確的分工,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實踐活動獲得美術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也可在每次小組活動中融入比賽環節,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比如,在“變廢為寶”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活動中進行密切的分工合作,以此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在正式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收集廢舊紙殼搭建“小房子”,并給每個小組成員分配各自的任務。本次活動環節較多,教師需要給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分配獨特的工作,如粘貼、涂色、收集紙殼等都需要不同的小組成員進行密切的合作,在不斷的合作中解決不易黏合、形狀難以固定等問題。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每個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時他們也能擴展自身的創作視野,認識到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可通過巧妙的設計轉化為獨特的藝術品。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也能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合理分組、有效溝通、豐富的合作活動設計等教學方式的幫助下,學生能在美術創作中感受到團隊協作的樂趣,并能相互激勵,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