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關鍵詞:科學;深度學習;探究活動
針對幼兒園深度學習而言,教師要能結合幼兒的差異性,來設置合理的科學小實驗活動,促進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針對性地設置科學實驗活動,能讓幼兒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實驗活動,從而來激發幼兒的實驗探究興趣,實現深度學習,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提高[1]。對于中班,教師可以設置科學小實驗“會跳舞的鹽”時,在杯子上封上保鮮膜,在上面撒上適量的鹽,讓幼兒在距離杯口十厘米的位置進行大喊,這樣保鮮膜上的鹽將會“跳舞”。在這個科學小實驗中,幼兒的興趣得到激發,實驗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思考為什么鹽會“跳舞”,從而來讓幼兒了解通過喊聲產生震動,震動通過空氣傳到保鮮膜上,之后導致鹽出現“跳舞”的現象,有效激發了幼兒的探究能力,促進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對于大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創新性小實驗,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以“變色的芹菜”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大班幼兒去觀察植物是如何喝水的。為幼兒準備芹菜,將其葉子適當摘除,并將莖剪短,為幼兒準備紅墨水以及清水。教師知道幼兒自己操作小實驗,將紅墨水滴入清水中,之后將芹菜插入裝有紅墨水的杯子,然而利用黑色馬克筆在水面位置做記號,過了一段時間后,讓幼兒去觀察水面的高度是否出現變化,以此來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讓幼兒了解到植物的生長是需要喝水的,是利用它們的莖來進行水分的傳輸,這樣讓幼兒自行進行實驗,并主動觀察與探究,充分實現了深度學習,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
翻轉教學形式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發布執行后的一種創新型教育形式,并且深受幼兒喜愛,更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形式,真正將科學探究的主動權交還給幼兒手中,符合深度學習教學理念。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設計,還能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全面提升幼兒的科學核心素養。教師要設置有效的深度學習模式。如:幼兒好奇心極強,觀察力也極為敏銳,能夠發現與成人不同的視角,而且敢想敢說。在學習關于探索和觀察小動物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觀察動物的形式、角度和方法以短視頻的形式進行錄制,每個視頻8~10分鐘,并統一發布至班級群中。讓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初步掌握觀察小動物的方法,并在課前自行預習和復習觀察內容,以語音描述或者視頻記錄的形式將自己的觀察結果予以保留和回傳。在正式上課時,教師不再是以講授式教育為主,而是鼓勵幼兒勇敢地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和大家分享,讓幼兒在群策群力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科學現象和知識。教師會根據同學們的表述,找準關鍵的科學探究領域,實施階段性和持續性的關于探究力培養的深度教學。主要圍繞翻轉教學、課程導入、開拓思維、積極表達和科學探究等流程進行,充分給予幼兒開放、活躍且具有趣味性和探索空間的科學教學[2]。
在深度學習背景下,幼兒園教師要做好科學探究活動的構建,可以設置科學小實驗,引導幼兒充分參與到實驗的觀察與分析中,從而來提升幼兒的探究欲望,促進幼兒主動思考,實現深度學習,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胡鈺皎,卓進.幼小銜接背景下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和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 2022(3):85-88.
[2]郭婷.STEAM理念下培養幼兒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研究[J].生活教育,2022(S01):38-40.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機關幼兒園金輝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