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端婕
摘要:如何處理教學評三者之間的關系一直都是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問題,教學評一致性理論的提出與發展為課堂教學指明了方向,符合現代教育政策要求,體現了素質教育內涵。文章闡述教學評一致性的內涵,結合教學評一致性在音樂課堂的實施現狀,從目標定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對教學評一致性在音樂課堂的實施策略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改善音樂教學效果,助力音樂教學改革。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音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1-0125-04
教學評一致性是有效教學的基本理論,通過建立以目標為核心的教學、學習、評價三位一體關系,可以有效地解決教學活動偏差的問題,保證教學任務的有效達成。在新課標背景下,音樂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方案設計不合理、教學活動組織不順暢、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忽視評價對教與學的重要作用等,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對教學評一致性在音樂課堂中的實施策略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效果,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所謂教學評一致性,主要指的是在整個教學系統中教學、學習、評價之間之間需要協調配合,以實現教與學、學與評、教與評三種關系的一致性。關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內涵,需要明確幾個重要內容。首先,目標設計是教學評一致性的核心任務。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以目標為中心,教學、學習、評價應保持目標一致。其次,教學評一致性的關鍵在于持續性評價。教師應該充分發揮監控指導作用,根據目標科學制定評價任務,收集評價證據,做出準確判斷,為下一階段的教學優化調整提供借鑒。最后,結構化的學習活動是教學評一致性的保障。目標達成是一個動態化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結構化教學活動,學生能夠逐步理解、掌握、升華音樂知識[1]。
首先,目標定位不準確是音樂課堂教學的典型問題之一,如果目標設計不合理,評價任務就會失去方向,其他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會跑偏。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往往從經驗出發,過于依賴教學參考書,對課程標準、學情、教材缺乏綜合考慮,而且有些目標設計可操作性差,不能真正發揮核心作用。其次,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沒有以教材為依托進行適當的優化調整,缺乏個性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依然以灌輸式教學為主,部分學校雖然注重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但是比例并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只能接受有限的音樂教育,而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獲取知識,提高音樂素養。再次,教學評價各要素在音樂課堂上存在失衡現象。部分學校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感受,導致教與學脫節,忽視評價的導學導教功能。同時,適時評價不到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且評價形式單一,內容簡單,依然采用以教師評價為主的方式,沒有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最后,結構化教學活動設計存在問題。部分教師缺乏對內容結構的整體把控,這會導致教學設問零散、活動板塊平面推進、學習活動秩序混亂等情況。這些都不符合結構化思維課堂構建的要求,需要進行優化調整[2]。
教學評一致性是保證教學任務有效達成的重要因素,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音樂課堂教學突破困境的有效手段。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實現不僅要解決現有問題,還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確立其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為他們的深入學習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1.以學定教,教學目標精準定位
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是確保教學評一致性的首要任務,需要教師具備資源整合分析能力,從新課程標準、教材體系、學情視角等方面出發,把握好教學方向。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基準,保證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依托教材體系,梳理音樂要素前后關系以及單元整體編排結構,將實際教學過程與教學經驗有效結合,從橫向和縱向找準目標坐標,設計該學、能學、可學、利學等不同層次學習目標,充分體現由易到難、層層推進的目標設計理念。從新課程標準上看,音樂教學目標主要強調基礎音樂素養知識的掌握,包括節奏、和聲、力度、速度等方面,同時注重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積累更多感性經驗,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教學目標的制定不能脫離理論指導,但學情視角同樣重要,脫離了實際的教學目標難以真正發揮指導作用。因此,教師要進行學情摸底,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預測可能遇到的教學困難,根據學生定位優化教學目標,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目標設計,以便更好地保持教與學的一致性。此外,為了實現完整的學習目標,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3]。
2.圍繞學習目標拓展教學內容
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應該以課堂為陣地,以學生為主體,全面剖析各個環節,圍繞教學目標,保證課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內容的一致性。首先,教師可以實施多元拓展策略,滿足音樂教學的多元化需求,從不同層面幫助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技能、文化的學習。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立足新課程標準和教材體系,根據學情調查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適度加工、取舍,實現從課本中心向多元滲透轉變。其次,教師要充分認識音樂學科特點,掌握學生認知規律及發展需求。除了課本知識的教學,還應該注重音樂背后的文化滲透,引導學生挖掘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深刻體會音樂作品的精神價值,不斷提升音樂核心素養[4]。最后,教學內容的拓展不是簡單的材料疊加,而是要統籌學科知識體系,聯系課堂與生活,讓學生擁有真實完整的學習過程,促進知識遷移。因此,教師要開闊視野,統籌學科和單元資源,前后關聯,階梯推進,設計連貫而綜合的教學內容,以有效的活動推動教學進程[5]。
3.根據教學內容選用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應該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教學方法需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互動教學法、聯系生活教學法、信息技術教學法等。(1)情境教學法。即通過多媒體設備和其他輔助手段創設音樂情境,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準確感知歌曲情感,例如,在教學《動物說話》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小雞、小鴨等動物,通過創設動物出門游玩的情境,讓學生模仿小雞、小鴨的叫聲和動作,更好地感受小雞、小鴨不同的生理特點和個性特征,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和情境。(2)互動教學法。即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互動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為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活力,例如,在教學《拉鉤鉤》一課時,教師可以一邊演唱一邊與學生拉鉤鉤,通過肢體接觸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內容和情感。(3)聯系生活教學法。它是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將音樂學習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從而降低學習難度,鼓勵學生運用生活經驗理解音樂作品,這種方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基本學習要求。例如,在教學《搖啊搖》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向學生提問:“你們有沒有坐過船?”“你們覺得劃船時的心情是怎樣的?”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順利進入教學情境。(4)信息技術教學法。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遵循教學評一致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開放式教學,顯著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整合。例如,在教學《茉莉花》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從網絡上搜集相關視頻,選擇與歌曲相匹配的視頻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初步了解歌曲描寫的內容和意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6]。
4.教學評價多元化
在教學評一致性音樂課堂中,評價活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條基本線索貫穿于教與學全過程。評價活動應該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達到評價與教學相融、評價與學習相融的效果,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不斷調整改進。因此,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通過評價來優化調整教學活動,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切實有效地提高評價實效。
(1)評價主體多元化
1)提高教師評價素養。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現階段依然以教師評價為主,針對回答問題、小組合作、課堂表演、隨堂練習等方面給予評價。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教師評價水平不高的原因與評價標準不明確、缺乏專業培訓、缺乏反饋和溝通以及評價目的不明確等方面存在關聯,因此要通過外部支持和內在建設提升音樂教師的評價素養。首先,學校應該積極組織有關課堂評價的培訓活動,通過系統性的培訓課程設置,尋求專業力量合作,有效提升教師評價素養。其次,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真正將教育實踐與評價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建立評價素養學習小組,為在職教師提供日常學習資源,探索解決課堂評價中出現的問題,力求獲得創新性研究成果。最后,音樂教師應該具備自我提升意識,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覺學習有關課堂評價專業知識,在完善評價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加強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提升評價素養。通過提高評價素養,教師能夠正確解讀課程標準,高效研讀教材體系,準確把握學生學情,設計出符合教學評一致性理念的學習目標,并以此為依據準確提取評價要素,設計評價標準,完善評價任務,做好教學活動設計,改進課堂提問方式,采用合適方法收集有效評價信息。
2)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學生互評、自評是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學改革需要著重調整的地方。通過加強學生互評和自評,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和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和思考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組織引導作用,在評價任務和評價標準的框架下,讓學生根據清晰的學習目標,深度參與互評和自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到評價方案制定和修改中,并給予他們一定的評價自主權。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評價標準和要求,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還能夠提高評價方案的合理性[7]。
(2)評價方法多元化
評價方法多元化是指在進行教育評價時,采用多種不同的評價方法來獲取全面、準確的評價信息。評價信息來源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在獲取評價信息后,教師應該根據評價標準和評價任務合理利用評價信息。一方面,教師應該根據音樂學科特點,從欣賞、聆聽、演唱、演奏、律動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凸顯音樂的美育功能,強調育人價值,以正面激勵為主。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多元化評價,有效結合定性與定量評價方法,讓學生能夠明確自身定位,找準調整方向,避免出現機械化、流程化評價[8]。
1)定性評價。定性評價是音樂課堂教學常用的評價方法之一。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定性評價需要教師運用形象準確的語言,針對學生學習行為進行評述,給出客觀中肯的評語,指出學生努力的方向。具體教學中定性評價可采用如下方法。A.激勵式評價方法。積極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行為,肯定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良好表現,增強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學習信心。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情況,設置特長展示環節,在學生展示過程中積極肯定學生的表現和努力,如“你做得很好”“你非常努力”等,讓學生感到被認可和重視,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和改進。B.示范性評價方法。基于學生喜歡模仿的特點,教師在常規點評后可以給予學生更為規范的演示,以評價配合示范的形式,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演示和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正確的演唱、演奏技巧,從而更好地模仿學習。C.綜合評價方法。在教學不同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根據組織形式和內容特點,選擇合適評價方法。例如,在小組合作中,教師可以采用綜合評價方法,可以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有效結合,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與評價思維,使學生正確看待自我定位和個體差距。
2)定量評價。定量評價能夠對學習行為成果定量化呈現,通過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更好地發揮導教導學功能。其一,制作音樂課堂評價量表是定量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評價量表可以包括多個評價項目,如聽力技能、歌唱技能、合作表演技能和課堂參與度等。每個評價項目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分為不同的等級,如A+、A、A-、B+、B、B-、C+、C、C-等。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教師可以記錄學生在各個評價項目中的表現情況,并根據評價量表對每個學生進行定量評價。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成長記錄手冊,完善音樂課堂評價體系,從聽、說、唱、合作表演等方面出發,對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定量評價,為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調整提供更為具體的指導。其二,階段性的課堂測驗依然是重要的定量評價方法。通過課堂測驗,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情況,把握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從而針對不足之處改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需要注意課堂測驗的頻率和難度要適當,避免給學生帶來過多的壓力和負擔[9]。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和“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而音樂對課堂教學的依賴性更是高于其他學科,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做好教學方案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證明,教學評一致性在音樂課堂的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實施以及及時的評價反饋,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突破音樂課堂教學瓶頸,實現教學、學習、評價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張向東.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影響因素與策略分析———基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04):58-61,70.
[2]饒泉.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探究———以西師版教材三年級《我是小小蘆笙手》教學實踐為案例[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1,34(04):81-83.
[3]許淑花.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表演意識的培養策略[J].高等函授學報,2021,34(06):64-66.
[4]萬鐘如,張萌萌.音樂App助力偏遠地區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思考[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2,43(04):83-86.
[5]黃穎.小貓咪的朋友是誰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8(09):43-44.
[6]陳琴.淺談音樂課堂教學中“亮點”的找尋與設計———基于南寧市中小學音樂優質課觀摩教學的借鑒[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7(02):176-179.
[7]崔允漷,雷浩.教—學—評—致性三因素理論模型的建構[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5,33(04):15-22.
[8]馮彤彤,周友良,尹詩睿.視聽通感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的運用[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6,36(04):119-122.
[9]王同麗.“互聯網+”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智慧課堂的變革[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2(06):213-216.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 Evaluation in Music Classroom
Wu Duanjie
(Xiamen City Xianyue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Xiamen 361012, China)
Abstract: How to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has always been a key and difficult issue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istency theor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have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flected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consistency, and combines it with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consistency in music classrooms. It deeply explore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consistency in music classrooms from the aspects of target positioning, evaluation task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iming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teaching and assist in music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 evaluation; music;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