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韶丹 岳婧雅
摘要:《深圳商報》近年來探索媒體融合新路徑,在內容報道、客戶端建設、營收拓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但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而且在報業面臨多重壓力的背景下實現了營收的逆勢上揚,成為財經新媒體領域的一匹黑馬。其取得這些成果主要得益于:一是以經濟報道為核心定位,力推精品講述深圳故事;二是以深度融合為轉型方向,技術加持打造社交平臺;三是以優化營收為基本策略,多管齊下持續提升效益。這些成功經驗值得更多報紙媒體參考學習。
關鍵詞:媒體融合 營收策略 《深圳商報》 讀創
《深圳商報》是一家以經濟報道為主、立足深圳面向全國的綜合性、權威性報紙,它在華南地區有著巨大的影響力。2022年該報取得傲人業績,創下全年總營收1.34億元的新高業績,超過了大部分綜合性日報;2023年4月,其重磅打造的讀創客戶端商事主體用戶突破400萬,同比增長4.61%,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商事主體總量、創業密度穩居全國第一,先后斬獲24件“金推手”獎,其中包括18個年度融媒體優秀案例獎和6個年度優秀集體、優秀個人獎,讀創客戶端還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中國報業深度融合發展創新案例。筆者主要從其財經新媒體定位、讀創客戶端媒體融合創新探索以及開拓營收提升效益的策略三個方面,分析其成為“財經新媒體黑馬”的原因,為其他報紙轉型升級提供借鑒。
面對傳統媒體轉型升級,《深圳商報》克服重重困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其立足“財經新媒體”的定位,在新聞報道上不斷創新出精品佳作,充分展現財經與科技特色。該報始終以優質內容為立足點,在主題策劃、專題報道上堅持原創出新,不斷打磨文章,創作出了既能獲得大流量又能傳播正能量的系列報道內容,體現了使命擔當。
1.聚焦經濟報道,打造財經新媒體。《深圳商報》作為一家以深圳金融、商業、經濟為主要報道方向的綜合性日報,一直積極關注深圳經濟發展動態,推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新聞報道。雖然是傳統媒體,但該報近年來始終緊緊圍繞“財經新媒體”的定位,為用戶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經濟信息和財經服務,盡全力打造與城市地位相匹配的頭部財經新媒體平臺。
例如,在過去兩年時間里,該報聚焦財經新聞熱點,主打深度報道系列專題,深耕內容生產,創作出多個破千萬級流量的優秀作品,進一步鞏固了“財經新媒體”的定位。讀創客戶端秉承著“為價值共生”的理念,用心制作高價值財經營養餐,如全面即時的財經資訊、新鮮有價值的公司新聞、全球經濟金融形勢、國家最新政策等內容。該報還深耕資本市場動向內容,對熱點話題拓延深度展開剖析,創作一篇篇優質的文章。《深圳商報》圍繞傳統報紙和讀創客戶端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加快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步伐,大膽嘗試創新,做優做強品牌,向頭部財經新媒體不斷邁進。
2.深耕精品報道,流量兼具正能量。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媒體應該明確自身定位,抓住用戶的需求為其創作爆款和精品內容,并將這種優質內容變成特色化、常態化的日常輸出,從而形成以內容為根本、以技術為支撐的核心競爭力。融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生產內容,同質化內容尤其嚴重,而《深圳商報》在生產內容上嚴守輿論陣地,深耕深度報道,創新精品內容,以高質量的作品贏得了發展優勢。例如,在主題報道上創作出多篇千萬級流量作品,如《榜單上的深圳》《高質量發展產業行》《深圳為什么這么拼》等,這些優秀系列報道內容用數據說話,展現了深圳在建設發展方面做出的優秀成績。再如,《穩定全球供應鏈,深圳有方有力》《深圳回歸全球金融十強》《中科院自動化所黃國平博士的感謝信》等,這些作品不僅獲得了大流量,還飽含著滿滿的正能量,提升了讀者的信心,也提高了報紙在財經報道領域的地位。
3.發力主題報道,講述深圳好故事。《深圳商報》以優質內容為核心,以主題報道為發力點,懷揣著一批批前輩們的新聞理想,記錄著改革創新的精彩過程,講述著發生在深圳那一個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在內容報道方面,不斷深入挖掘主題,發現有前景、有溫度、有分量的新聞,就會深挖下去并創作出有傳播力、影響力的主題報道。
例如,黨的二十大期間推出的《榜單上的深圳》系列主題報道內容,深入挖掘深圳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刻,用20張榜單來講述深圳高質量的發展歷程。再如,《32.5歲!奮斗之城活力無限》主題報道,通過借助大家對年齡的討論來側面反映深圳人創業的熱情;《深圳穩增長深度報道》主題報道,則講述深圳積極出臺政策措施穩住產業鏈供應鏈。一系列主題報道,讓受眾快速了解了發展中的深圳。《深圳商報》還是文博會宣傳報道的一支重要力量,為每一場的國家級文化盛宴書寫了精彩的故事。第二屆文博會“報紙時裝秀”主題報道、第十四屆文博會的“數字文化館”主題報道等,都深度講述了每一屆文博會的精彩瞬間及背后故事。
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是主流媒體面臨的艱巨任務,《深圳商報》一直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的道路,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報紙積極利用5G、大數據、元宇宙等技術創新應用來推動媒體融合發展進程,從傳統媒體資訊平臺到深圳400萬商業、事業主體社交平臺,再到立體化、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平臺,已經構建起了全媒體傳播的深度融合新格局。
1.轉型社交平臺,服務深圳400萬商事主體。深圳的商事主體數量和創業密度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居于首位,如何把如此大規模的商事主體利用起來并轉化成自身的用戶,是很多媒體尤其是財經類媒體面臨和積極思考的課題。《深圳商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媒體融合轉型過程中把目標瞄向深圳規模龐大的商事主體,通過不斷努力將自身推出的移動客戶端進行創造性改進,使之從傳統單純的新聞資訊聚合終端,轉型為一個綜合性、交互性、社會化、融合化的社交平臺,從而為整個深圳市數百萬商業事業主體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服務、媒體服務和平臺服務。通過打造“讀創客戶端”,其整體轉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并且在不斷的升級迭代過程中繼續做好多樣化服務。
2023年,《深圳商報》商事主體數量突破400萬,讀創移動客戶端正式升級為“深圳400萬商事主體社交平臺”,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此次迭代升級中,“讀創”還進一步改造升級自身的技術能力,重磅推出了大數據開放平臺,為企業提供政策解讀、簡報、問答等多維度的服務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在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該報和讀創平臺努力向著“深圳商事主體第一端”挺進,在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同時,也為深圳的經濟作出更大貢獻,實現城市、媒體與商事主體多方價值共生、開放共贏、協同發展的目標。
2.豐富元宇宙生態,打造立體化媒體服務空間。2022年,《深圳商報》發布了“讀創元宇宙”8.0版本,探索元宇宙在“新聞+服務”中的應用,打造出更豐富、多元化、交互性強的新產品,給讀者帶來更加立體、沉浸式的新聞體驗,從而再次推進媒體融合的步伐向前進一大步。“讀創元宇宙”以“媒體+企業服務+數字化空間”為核心,可以為用戶提供沉浸式服務體驗和更多的虛擬應用場景,打造出多元化的數字媒體空間。
例如,用戶可以根據屏幕上的提示進入元宇宙頁面,在頁面中可以看到公園、飛船、汽車等虛擬物品,也可以查詢商事主體企業相關內容,從而使“讀創元宇宙”成為一個集服務、資訊、數據為一體的全新媒體空間。在這個空間中,用戶可以申請注冊“元宇宙體驗官”,沉浸式體驗“新聞+元宇宙”推出的內容,體驗后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一起推動讀創的轉型發展。又如,在元宇宙技術下,讀創客戶端后續會推出更多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新聞直播、人工智能化的個性服務、數據查詢等內容,給讀者帶來更立體、更豐富的新科技產品。
3.技術驅動深度融合,提升融媒產品傳播力影響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深圳商報》及其旗下的讀創移動客戶端開始全面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主動推動技術方面的創新應用,將傳統資訊分發模式向大數據智能化方向轉型,不斷探索新技術下的傳播方式,實現傳播精準化、內容精細化、服務價值化,這是該報在深度融合發展路上的關鍵一步。在新技術加持下,讀創客戶端快速升級,涌現出了更多千萬級流量的融媒爆款作品,擴大了傳播力和影響力。例如,《來了就是深圳人,快來領張“深”份證》融媒產品,上線10天時間參與用戶就超過了1700萬,累計瀏覽量超過了3億次,如此可觀的流量就是借助科技手段的加持而實現的趣味化、精準化、社交化分發。對于用戶而言,他們只要輕松輸入自己首次來深時間、從事職業領域等基本信息,就能夠快速獲得一張具有專屬編碼的“深”份證。
《深圳商報》2022年營收逆勢上揚,增長速度超過其他同類報紙媒體,經濟效益在深圳報業集團內部名列前茅,這一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其為增加營收做出了許多創新改革措施。
1.創新求變提升品牌影響力,奠定媒體變現堅實基礎。多年來,在不斷創新探索轉型融合的路上雖然困難重重,但《深圳商報》卻有著拼盡全力迎難而上的底氣,有著做好做強做優的信心,有著改革創新不斷求變的決心,“拼”與“創”是其整個團隊的精氣神。通過推陳出新,該報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重塑著自身品牌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例如,由其承辦的首屆“深派教育”高質量發展會議圓滿舉行,活動分主論壇和兩場分論壇,由多個平臺直播并引來170萬人次的觀眾,線上線下共同探討“深派教育”的發展路徑和創新體驗。該報又一次在創新發展中找到通過直播增加收益的新方向,再次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可以說,每一次的創新求變,都給報社的未來發展和效益提升帶來了更多機會。
2.打造綜合文化服務體系,拓展多樣化營收渠道。在新媒體時代,《深圳商報》不再單純把自身視為一家媒體機構,而是全面將運營團隊打造成了一個綜合文化服務體系的供應商。在團隊中,既有大型活動和專題內容的策劃人,又有創意廣告和精品佳作的生產者,還有展臺設計的搭建者和媒體融合的推動者。他們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做好各項服務,并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會展服務、活動服務等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收益。例如,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成立30周年致敬典禮是由該報和“讀創”承辦、深圳市委政法委員會指導、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主辦的“禮贊圳英雄,傳頌正能量”活動,該報是這場大型活動的策劃機構。又如,《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和深圳報業集團視聽中心聯合推出的“深圳科技達人”系列報道,用新技術為深圳科技工作者畫像,推出的“深圳科技達人”評選活動更是超百萬人積極參與,該報為這項活動提供了執行團隊。可以說,其打造的綜合文化服務體系,既是融合發展路上的一大亮點,又帶動了報社營收的增加,推動其走向更廣闊的經營舞臺。2022年,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綜合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年新媒體和活動收入突破了5000萬元大關,比2021年增長10.27%。
3.改革機制體制優化管理方式,多重激勵提升效益。2022年,《深圳商報》實現營收逆勢飛揚,在深圳各綜合日報中名列前茅。除了守住傳統媒體老陣地,不斷開拓創新新媒體業務外,其還對機制體制實施了創新改革,努力在人員配置、機構設置、工作效率等方面進行優化管理:一是機構設置上重新梳理生產流程,以滿足創新發展的需求;二是出臺各項生產制作的規范性使用標準,通過降低運營成本來增加收益;三是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培養了一批能創作、能傳播、能協同作戰的優良團隊,以人才激勵方式創造更大的效益。
在《深圳商報》&讀創年度金媒獎頒獎典禮上,報社為每一位員工制作印有自己名字的專屬“徽章”,這是一份歸屬感也是商報人的自豪感;而為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頒發的“希望之星”“業績之星”“卓越之星”等獎項,則是對表現優秀的團隊成員進行的更高層次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這為其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報社還制定了“月月正增長”的績效目標,根據每個月的目標制定每個團隊成員的工作計劃,使之能夠在做好原有業務的同時不斷拓展新業務、創造新營收。此外,該報還實行全員績效考核,以業績論英雄,激勵員工不斷創新不斷前進。
《深圳商報》黨委書記、總編輯鄧自強曾用“改革”“創新”“融合”“效益”總結過去幾年的融合轉型之路,并表示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仍將以原創內容為核心競爭力,以服務好用戶為第一原則,不斷創新求變,在媒體融合發展上砥礪前行。總體來看,在經濟資訊上,該報已經坐到了頭部財經新媒體的位置上,成為大灣區財經科技領域的佼佼者;在企業服務上,該報仍將做大做強做優“中國商事主體第一端”的定位,充分發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創新應用;在團隊培養上,該報還會不斷優化用人機制,培養出敢拼、敢闖、實干的人才團隊。《深圳商報》在媒體融合路上探索出的經驗,為其他報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參考方向。
作者系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1]曾祥敏,楊麗萍.媒體融合作品創優路徑探析[J].新聞與寫作,2020(12).
[2]董芳芳.媒體融合進程中新聞創優的團隊合作探索——以《深圳商報》與讀創客戶端為例[J].城市黨報研究,2021(08).
[3]徐平.“財經新媒體”怎么創造新效益?[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3-02-14.
【編輯: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