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鵬
隨著社會的進步,廣播讓人們聽到新聞,報紙讓人們看到新聞,而電視的出現讓人們既能聽到又能看到新聞,為新聞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但隨即而來的技術革新“網絡盛宴”將傳統電視新聞受眾吸引至新媒體平臺,電視新聞節目的魅力和競爭力逐漸被消解。由陳碩等人所著的《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與轉型發展研究》一書,以新媒體為研究背景探索電視新聞節目所面臨的困境,并為其開辟新的賽道及機遇,以期推動電視新聞節目的高質量發展。
本書共分為九章。作者首先深度剖析了融媒體的概念及發展情況,并對國內電視新聞節目的歷史發展及傳播特征進行全方位闡述,為后文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其次,作者指出現有電視新聞呈現出娛樂化、內容距離化及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升等問題,基于此提出電視新聞節目需通過創新思維、題材等方式盤活流量。最后,作者以無錫“新聞+監督”、長興融媒體中心模式為案例,展示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應用,為電視新聞節目再出發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的融合現狀。新媒介的誕生與運用必將會對舊媒介產生沖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發展,手機等移動端融入人們生活,讓大家隨時隨地看新聞聽新聞甚至成為“新聞發布者”。快節奏的生活、信息化的環境沖擊了電視新聞的地位與關注度。在此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走上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首先,各地電視新聞節目與新媒體融合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大部分呈現為表面化形式,即在融合過程中并未真正樹立和理解創新理念,認為只要將電視新聞節目簡單投放至新媒體平臺中便可。其次,新媒體新聞是以其強傳播力、傳播速度及互動性為優勢搶占觀眾市場。電視新聞節目雖意識到新媒體的技術乃是融合的關鍵,然而當下不少電視新聞節目在改革創新中并沒有充分應用新媒體技術,使得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后勁不足。最后,新媒體平臺中的從業人員不僅深諳互聯網思維,懂得抓取熱點,也能順應短視頻特征掌握剪輯技術。但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人員隊伍多為單一型矩陣,且以傳統新聞制作播報經驗為主,節目專業性過強難以吸引新媒體語境中的受眾。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的融合意義。正如本書所示,無論傳播媒介如何演變,人們對“新聞”的需求是永恒的。因此,加速電視新聞與新媒體融合進程對電視新聞創新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播出時間固定、播出方式單一、內容專業性過強。但由于受眾已沉浸在交互性強、傳播速度快的新媒體平臺中,被短平快泛娛樂化的新聞裹挾,難以有耐心和時間觀看嚴肅專業的電視新聞節目。當電視新聞積極融入新媒體平臺,將長新聞進行二次創作剪輯,同時依托大數據技術,精準抓取受眾關注的熱點話題,制作滿足受眾需求喜好的新聞,以此增強電視新聞的趣味性并實現新聞的價值引導功能。另一方面,新媒體技術融入電視新聞制作中,能夠讓采編團隊更快速全面地獲取新聞相關信息。例如在自然災害報道中無人機與高速攝影機的結合,能夠第一時間拍攝現場畫面并直播推送,同時借助AI可以快速形成文字,節省采編時間,提高電視新聞采編效率及質量。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節目融合傳播路徑。電視新聞若要破局就應積極尋求媒體融合之路。首先,電視新聞制作要轉變理念,樹立“互聯網+”新聞理念,優化節目制作模式。其次,抓住機遇依托新媒體技術,打造智能化、一體化融媒體平臺,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模擬化場景,如播報天氣預報時讓觀眾更有沖擊地感受暴雨、烈日等氣象,增強觀眾的體驗感。同時,引入實時彈幕互動功能,讓觀眾實時參與新聞播報,拉近電視媒體與觀眾的距離,提升電視新聞的吸引力。最后,電視新聞應當打造一支風格多樣化、能力專業化的主持團隊。輸送一批主播至新媒體平臺學習互聯網思維及新媒體剪輯技術,培養真正了解觀眾需求的主播團隊,讓電視新聞節目的主播品牌化多樣化,進而強化電視新聞的話語權。
作者單位 甘肅省廣播電視總臺電視新聞中心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