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語言使用和社會因素有一定的聯系,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人們在交流中所使用的話輪控制策略,包括話輪獲取策略、話輪維持策略以及話輪出讓策略。本文以電影《亂世佳人》的主人公斯嘉麗為例,運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比較了斯嘉麗在社會群體中與男性和女性交流時使用的話輪控制策略,并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話輪控制;會話分析;社會語言學
作者簡介:周彬學,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外國語學院。
一、引言
話輪控制是對話或多人交流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交流過程中,參與者如何有序地交替發言,確保溝通順暢進行。話輪控制涉及多種社交規則和行為策略,使得交流中的每個人都能夠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避免出現多人同時說話導致的混亂。話輪控制的關鍵在于四個要素,分別是發言權的分配、發言順序性、發言時機和信號。發言權的分配指參與者如何獲得和放棄發言權,發言順序性指交流中的發言順序和交替模式,發言時機指發言的開始和結束時機以及參與者如何響應,信號是指表明想要發言或結束發言所使用的口頭或非口頭的信號。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社會環境中,話輪控制的規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背景下,尊重年長者或地位較高的人可能意味著等待他們先發言或在他們發言結束后才能發言,而打斷別人可能被視為不禮貌或不尊重。話輪控制在多種場景中非常重要,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對話、會議討論、辯論、教學和公共服務。有效的話輪控制有助于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質量,減少誤解和沖突。
性別對話輪控制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體現在多個層面。一些研究發現,男性在對話中更主動地獲取話輪,而女性更傾向于在合適的話輪轉換點獲得發言機會;男性在維持話輪方面可能使用更多的策略,如通過打斷或延長發言時間來控制對話,女性則更頻繁地使用提名或附加疑問形式的短語來出讓話輪。性別差異在話輪控制上的體現,可能與社會對男女性別角色的期望有關。例如,男性可能被鼓勵采取更為主導的對話角色,而女性可能被期望更加顧及他人發言機會。在影視作品的對話分析中,性別差異在話輪控制上的體現可以用來探討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權勢動態。
通過定量分析話輪長度、話輪類型以及定性分析話輪控制策略,研究者能夠結合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揭示性別差異對話輪控制的影響。本文以電影《亂世佳人》的主人公斯嘉麗為例,運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比較了斯嘉麗與男性和女性交流時使用的話輪控制策略,并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二、話輪控制策略理論
Hutchby和Wooffitt將會話分析定義為對日常生活中人類相互交流時產生的對話進行系統分析。Ten Have認為會話分析的定義有兩個層面: 從廣義上講,會話分析是指對人類口語交際的任何研究;從狹義上講,會話分析即對話分析,是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于20世紀60年代創立的一種分析方法。無論是廣義的會話分析還是狹義的會話分析,對其開展研究都依賴于對話數據。
關于會話分析中使用的數據,學者們的觀點不盡相同。Hutchby和Wooffitt認為,會話分析所使用的數據應以自然和真實會話的轉錄為基礎。李華東和俞東明認為,會話分析法中的話輪轉換系統可用于分析文學作品,并以話劇《推銷員之死》中威利和他的老板霍華德的部分兩方對話為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從話題的發起和控制、話輪長度、話輪類型、打斷和獨白、話輪控制策略五個方面對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的結論是,在“回合制”的框架下,會話分析可以揭示人物之間的權力關系和人物個性,通過案例研究可以揭示人物的價值傾向和情節發展的規律性。杜國娟指出,文學作品可以作為會話分析的數據。她分析了《推銷員之死》一劇中威利和他的兩個兒子比夫、樂樂之間的一些三方對話,認為劇中人物的塑造和分析不僅取決于他們的對話內容,還與會話系統視角下的會話結構有關。
學者們分析會話的方法很多,在本研究中,筆者將關注會話分析方法,并將關注重點限定在話輪控制策略上。Levinson認為會話的特點就是輪流。Schegloff 和 Sacks將這一特點描述為: 在一次對話中,每次只有一個參與者發言,發言者和旁聽者的角色反復交換。Sacks、Schegloff 和 Jefferson詳細描述了對話的輪流系統,他們將自然對話錄音作為研究數據,以簡單形式總結了輪流系統的特點。他們指出,會話中的輪流系統可以用兩個組成部分和一套規則來描述。兩個組成部分之一是話輪結構部分,它可以分為各種單元類型,包括句式、分句、短語和詞匯結構。Sacks、Schegloff 和 Jefferson總結了話輪回合構造的規則:首先,在第一個轉折構造單元的過渡相關位置上,如果當前發言者在當前轉折完成之前、期間或之后選擇下一個發言者,則被當前發言者選中的參與者有權并必須進行下一個轉折,而其他未被選中的參與者則無權進行下一個轉折;其次,當前發言者到達或接近初始轉折構造單元的過渡相關位置時,如果當前發言者在轉折構造單元完成之前、期間或之后沒有選擇任何其他參與者作為下一個發言者,則任何其他參與者有權選擇自己作為下一個發言者,但他或她沒有義務這樣做,如果他或她將成為下一個發言者,他或她將在前一個發言者完成的第一個話輪結構單元的過渡相關位置處開始構建話輪;第三,如果在初始話輪結構單元的過渡相關位置之前、期間或之后,當前發言者沒有選擇下一位發言者,當前發言者可以繼續發言,如果另一位發言者選擇自己為下一位發言者,當前發言者可以停止發言;第四,如果當前發言者在到達第一個話輪構造單元的過渡相關位置之前、期間或之后沒有選擇下一個發言者,當前發言者因為其他參與者沒有選擇成為下一個說話者而繼續說話,則規則一至三將在當前話輪構造單元的下一個過渡相關位置中重新應用,并在下一個過渡相關位置中遞歸應用,直到發言者和聽者的角色出現位置交換。
Levinson認為,會話中存在兩種局部組織,即話輪組織和鄰接對組織。許多學者認為,會話參與者在參與話輪組織時會使用一些策略。Goffman指出,在每一個有可能發生口語互動的社會中,規律和規則系統都會在引導和組織信息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Goffman認為,參與者有必要采用占位策略來保證對話的順利進行。根據發言權分配技巧,話輪控制策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當前發言者讓出發言權,另一類是聽者獲得并保持發言權。話輪轉換是發言者和聽者角色互換的過程。成為當前發言者的人獲得了發言權,如果他或她打算充分表達自己,他或她將保持自己的發言權,成為聽者的人則讓出了話輪。無論誰想得到話輪、保持話輪或出讓話輪,都必須采取Jefferson等學者所提到的相應策略。
三、電影《亂世佳人》主人公斯嘉麗的話輪控制策略分析
許多學者對談話中的性別差異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證明了語言使用中存在性別差異。Cameron建議研究語言中的性別差異如何反映男女的天性、角色或地位。Cameron的觀點意味著語言中存在性別差異。學者Zimmerman和West認為,男性和女性在對話中是不同的,因為男性在語言方面比女性更有力量。例如,男性打斷女性的次數比女性打斷男性的次數要多,而且男性在對話中的話輪數也比女性多。
下面,筆者將會話分析理論框架應用到電影《亂世佳人》中斯嘉麗與其他人物的兩方對話數據分析中,并將與斯嘉麗進行兩方對話的人物分為男性群體和女性群體。主要探究斯嘉麗在與男性和女性對話時運用的話輪控制策略,并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其背后原因。表1列出了斯嘉麗與男性和女性交談時所用話輪控制策略的統計結果。
表1的數據表明,斯嘉麗在與男性和女性交談時,所使用的話輪控制策略是不同的,這驗證了前文所述關于語言與性別之間存在關系的觀點。由表1可以看出,斯嘉麗在與男性對話時更多使用話輪獲取策略和話輪維持策略。原因在于,在雙方對話中,男性參與者比身為女性的斯嘉麗更有權力,女性參與者與斯嘉麗所擁有的權力相當,男性參與者對回合的控制權大于斯嘉麗對回合的控制權,而女性參與者對回合的控制權與斯嘉麗對回合的控制權相同。斯嘉麗在與男性對話時比在與女性對話時更難控制轉向。由于對話是一種競爭環境,對斯嘉麗來說,當對話發生在力量不對等的雙方之間,而斯嘉麗是力量較弱的一方時,競爭就會變得更加激烈。為了在這種競爭性更強的環境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斯嘉麗有必要更頻繁地使用話輪獲取策略和話輪維持策略。
由表1可以看出,斯嘉麗在與男性對話時使用話輪出讓策略的頻率低于斯嘉麗在與女性對話時使用話輪出讓策略的頻率。在與斯嘉麗的對話中,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獲得話輪并保持話輪,因為前者比斯嘉麗更有力量,而后者與斯嘉麗力量相當。如果一方獲得并始終保持話語權,那么對話就會變成獨白。因此,運用話輪控制策略是必要的。在與斯嘉麗的對話中,比斯嘉麗更有力量的男性更容易通過話輪獲取和話輪維持來達到表達自己觀點的目的。為了幫助女性充分表達自己,避免對話成為獨白,斯嘉麗在與女性的對話中更多運用話輪出讓策略。
由表1可以看出,斯嘉麗在與男性對話時添加適當結尾的頻率高于與女性的對話,斯嘉麗打斷男性談話的頻率低于女性。原因是男性比斯嘉麗更強大,而女性與斯嘉麗能力相當。對斯嘉麗來說,控制女性談話行為比控制男性談話行為更容易。插話是一種控制他人行為的方式,因為它可以阻止當前發言者說話。在對話中,斯嘉麗阻止女性說話比阻止男性說話更容易。因此,斯嘉麗在與女性談話時更頻繁地使用打斷的方法。而斯嘉麗想在與男性的對話中獲取話輪時,打斷對方的作用就不如在與女性對話時那么好了,而添加適當結尾則是一種替代手段。因此,斯嘉麗在與男性對話時更多使用添加適當結尾的手段。
總之,由于性別差異,斯嘉麗的交談力量不亞于其他女性,而她的交談力量卻弱于男性,斯嘉麗對話輪控制力的不同導致斯嘉麗在與男性和女性的對話中運用不同的話輪控制策略。具體來說,斯嘉麗在與男性對話時更多運用話輪獲取和話輪維持策略,并使用添加適當結尾等手段,而在與女性對話時,斯嘉麗更多運用話輪出讓策略。
參考文獻:
[1]Hutchby I, Wooffitt R. Conversation Analysis[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008.
[2]Paul ten Have. Doing Conversation Analysis (Second Edition)[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7.
[3]李華東, 俞東明. 從話輪轉換看權勢關系、性格刻畫和情節發展[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1(2): 26-30.
[4]杜國娟. 話輪轉換系統視角下的戲劇對白解讀:基于《推銷員之死》的個案分析[J].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08(9): 52-54.
[5]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Schegloff E A, Sacks H. Opening Up Closings[J]. In Semiotica ,1973(4):289-327.
[7]Sacks H, Schegloff E A, Jefferson G.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m-Taking for Conversation[J]. Language, 1974(4):696-735.
[8]Goffman E. On Face-Work: 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J]. In Psychiatry: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Interpersonal Processes, 1955(3):213-231.
[9]Cameron D. Feminism and Linguistic Theory (Second Edition)[M]. New York: Palgrave, 1992.
[10]李秀華.權勢關系與話輪轉換: 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霧都孤兒》中的會話[D]. 山東大學,2005.
[11]周彬學.社會因素對對話中話輪控制策略的影響: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電影《亂世佳人》中人物對話[D].內蒙古大學,2012.
[12]易艷云,王丹.《飄》中話語標記語在話輪轉換中的語用功能分析[J]. 牡丹江大學學報,2019(5):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