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在課堂上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狀態直接影響其學習質量和效率。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探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方法。項目化學習可以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基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究了新課標下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開展路徑。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開展路徑
作者簡介:范莉,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通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可轉變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身份,提高教學質量。《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以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為此,探究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開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項目化學習主題
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主題為主線,以構建系統化的單元整體教學,促進學生對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以及學習方法等要素的掌握,從而提升英語核心素養。要實施項目化學習,教師首先要梳理單元教學內容,設計項目化學習主題。在主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了解本單元的核心學習內容,進而在后續的學習中圍繞這一主題構建知識體系。
如在滬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You and me”的教學中,通過梳理教材內容,教師發現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要學會描述身高、體重、課余愛好。由此延伸出城市和鄉村兩種生活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活動。圍繞本單元內容,教師將項目化學習主題設為“Know yourself”。基于這一主題,學生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構建本單元的學習框架,包括介紹自己的身高與體重、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介紹自己生活的環境以及具體的生活活動。通過這樣的思維框架,學生可以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補充和完善知識,盡可能保障知識點的完整。這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路徑。
二、結合學生學情,設計項目化學習任務
項目化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較高。項目化學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為主,教師起到輔助和引導的作用。而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因為學習任務較難而放棄,或者是在合作探究中渾水摸魚。這會違背實施項目化學習的初衷,使得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為了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教師需要設計層次化的項目化學習任務,確保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在項目化學生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并習慣這一學習模式。
如在“You and me”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項目化學習任務:①勾畫介紹身高、體重的句子(sb be +數字+centimetres tall/sb weigh +數字kilograms);②勾畫介紹興趣愛好的句子(sb usually do sth/sb sometimes do sth/sb do sth);③勾畫介紹生活活動的句子;④仿照文中的句子,介紹自己或者朋友的身高、體重;⑤仿照文中的句子,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⑥仿照文中的句子,介紹所了解的城市活動或者是鄉村活動;⑦通過對文本的分析,總結出你認為比較好的英語單詞、短語搭配和句法結構等。這一系列任務層層遞進,哪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務。如任務①②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并不算難,其通過對單詞的認識和翻譯,可以掌握基礎的表達句式。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通過完成任務⑦獲得成就感,增強學習熱情,并輔導組內其他學生完成基礎型任務和發展型任務的探究。
三、基于生活實際,創設項目化學習情境
新課標下,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基于對項目化學習主題和教學內容的理解,借助信息技術等手段來創設項目化學習情境,以幫助學生架構連接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的橋梁,促進其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的同時,培養其實踐能力。
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與社會的發展以及對大自然的了解有一定的聯系。為此,在“You and me”這個單元的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設計的學習情境應覆蓋三個層面,即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學生對社會的觀察、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為此,教師可以分別創設以下三個學習情境:
學生對自己的認知方面,教師設計一個“我的興趣愛好與能力提升”項目。讓學生通過問卷調查或訪談的方式,了解自己和同學的興趣愛好,并分析這些興趣愛好如何與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信念相聯系。接著,學生需要制作一份個人興趣愛好發展計劃書,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教師要鼓勵學生盡可能運用文中的英語表達句式。
學生對社會的觀察方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居住社區的環境,梳理自己生活環境中的各種娛樂設備和基礎設施,分析這些設施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
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方面,要求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如在城市和鄉村的生活經驗,對比分析不同的生活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生產方式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通過這三個情境,學生不僅能夠在項目化學習中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還能夠提升認知能力、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種基于生活實際的項目化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四、基于教學實踐,設計項目成果展示平臺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的熱情,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多樣性的項目成果展示平臺,并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展示項目成果。以促進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揮團隊精神,高效完成項目化學習任務。
如在“You and me”這個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展示項目成果:
第一,個人介紹海報。學生需要制作一張簡單的個人介紹海報,上面需要包含自己的身高、體重、興趣愛好以及生活活動等信息,并用英語介紹海報內容。這樣的海報既能夠展現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又能夠體現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第二,興趣愛好展示。學生站在舞臺中心,詳細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分析自己為什么有這樣的興趣愛好。
第三,生活活動情景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并表演一個關于生活活動的情景劇,并盡可能用英語進行對話和表演。情景劇創編與表演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提升他們的表演才能和團隊合作能力。
第四,城市或鄉村生活活動研究報告。學生可以選擇一種城市或鄉村的生活活動進行深入研究,并撰寫研究報告。報告應包含活動的背景、內容、意義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收獲。研究報告的撰寫能夠鍛煉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夠拓寬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
基于這樣的項目成果展示平臺,學生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對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進而在下次項目化學習中進行改進。學生在這樣的平臺進行展示,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思路,為教師后續的補充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項目成果展示無法在時間有限的英語課堂上完成。對此,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課時的規劃。如提前讓學生做好預習準備,以及將設計的任務提前發送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時間進行調研,進而在課堂提高學習質量。
五、結語
項目化學習使學生獲得多樣化的學習平臺和渠道,促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在獲取英語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升英語核心素養。為此,教師需要把握項目化學習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設計合理的項目化學習活動,以踐行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榮發挺.小學英語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4(25):111-114.
[2]丁南男.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山西教育(教學),2024(7): 29-30.
[3]蔡圓圓.新課標下如何開展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J].校園英語,2024(26):148-150.
[4]居芝娟.新課標下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開展路徑分析[J].求知導刊,2024(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