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原本健康的兒童在醫院環境之外獲得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癥。隨著環境變化和病原體不斷變異,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由病毒、細菌、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細菌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體感染也較為常見。此外,兒童自身免疫力低下、居住環境衛生不良、季節變化等因素也會增加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風險。冬季和春季是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高發季節,氣溫變化大、空氣干燥等因素容易導致兒童呼吸道黏膜受損,使病原體易于侵入。
1.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咳嗽、呼吸急促等,部分患兒可能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癥狀。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等體征。
醫生可根據患兒的癥狀、體征、發病季節、接觸史等進行初步診斷。
2.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例、C -反應蛋白等指標有助于判斷感染的類型及炎癥程度。病原學檢查:通過痰液培養、咽拭子培養、血清學檢查等方法確定病原體類型,為針對性治療提供依據。
3.影像學檢查
胸部 X 線或 CT 檢查可顯示肺部炎癥的部位、累及范圍及嚴重程度。
1.一般治療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勵患兒咳嗽、咳痰以促進痰液排出。對于痰液黏稠不易自行咳出的患兒,可采用霧化吸入治療法以稀釋痰液,便于咳出。②營養支持: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保證患兒的營養需求。對于病情較重不能進食的患兒,可給予靜脈營養支持。③對癥治療:對于發熱的患兒,根據體溫情況給予適當的退熱治療,包括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調整室溫等)或藥物降溫(如口服或注射退熱藥物)。對于咳嗽劇烈的患兒,可給予止咳祛痰藥物。
2.抗感染治療
①細菌感染:對于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可根據細菌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抗生素進行治療。②病毒感染: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和支持治療,抗病毒治療可給予奧司他韋等抗病毒藥物。③支原體感染:首選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如阿奇霉素、紅霉素等。
3.并發癥治療
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可引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膿胸等并發癥。針對并發癥的治療,應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并發癥類型及嚴重程度,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預防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可從增強兒童免疫力入手,如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勤通風換氣。在流感季節,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通過了解疾病的病因和診斷,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策略和預防措施,可以降低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發病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