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因素
感染是導致小兒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感染。
病毒感染:輪狀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尤其在秋冬季高發。諾如病毒、腺病毒等均會引起小兒腹瀉。
細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有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大腸桿菌等。這些細菌通常通過食物或水源傳播。
寄生蟲感染:如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等,主要通過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
2.飲食因素
日常飲食不當也是導致小兒腹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潔飲食: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未煮熟的肉類、變質的食物等。
過敏反應:對某些食物成分(如乳糖、大豆蛋白)過敏,可能導致腹瀉。
過量攝入:一次性攝入過多食物,尤其是油膩、辛辣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刺激腸胃,引發腹瀉。
突然改變飲食:如突然從母乳轉換到配方奶,或者突然添加新的輔食,都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導致小兒腹瀉。
3.環境因素
環境的變化也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氣候變化:氣溫驟變,特別是寒冷天氣,若小兒未及時做好保暖措施,使腹部著涼,可能影響腸道功能。
衛生條件差:小兒如果生活在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中,容易接觸到各種病原體,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
4.免疫系統問題
小兒自身免疫系統異常也可能導致腹瀉。
免疫缺陷:先天性或獲得性的免疫缺陷,如艾滋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會使小兒更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導致腹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癥性腸病(如克羅恩病)等,可導致小兒出現慢性腹瀉。
過度疲勞:長時間的疲勞或精神緊張可能導致小兒免疫功能下降,使腸道屏障受損,進而引發腹瀉。
5.藥物因素
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引起腹瀉。
抗生素:長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會破壞腸道內的正常菌群平衡,導致腹瀉。
其他藥物:如抗酸藥、化療藥物等,也可能引起腹瀉。
6.其他因素
腸易激綜合征:表現為腹痛、腹脹和排便習慣改變。
乳糖不耐受:由于體內缺乏乳糖酶,無法完全分解乳糖,導致腹瀉。
應激反應:情緒波動、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引起腹瀉。
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
代謝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癥、苯丙酮尿癥等遺傳代謝性疾病。
外科手術后:如腸道切除、先天性腸道畸形矯正、膽道切除、胃腸道重建、腹腔鏡等外科手術,可能會暫時影響腸道功能,導致小兒腹瀉。

大便次數增多:正常情況下,小兒每天排便1~2次。腹瀉時,大便次數明顯增加,每日可達數次甚至十幾次。
大便性狀改變:根據病因不同,小兒大便性狀呈現不同程度的改變。大便總體變得稀薄,呈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伴有黏液或血絲。
腹痛和腹脹:腹瀉會引起腹部不適,如腹痛和腹脹,小兒一般難以描述具體癥狀,因此可能引發小兒哭鬧不止。
嘔吐:部分小兒在腹瀉的同時還會伴有嘔吐,嘔吐物可能會有不消化的食物等,可借助嘔吐物的內容判斷小兒腹瀉的原因。
發熱:感染性腹瀉常伴有發熱,根據感染類型的不同,發熱的時間和程度也有所變化,通常在胃腸道感染控制后會消退。
脫水:嚴重腹瀉會導致小兒脫水,表現為尿量減少、眼窩凹陷、皮膚彈性下降等。
如小兒出現頻繁嘔吐、便血、持續高熱、嚴重脫水等癥狀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1.補液治療
當小兒頻繁腹瀉時,腸道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導致腸道內外的滲透壓不平衡,身體里的水分就會滲透到腸道里,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腹瀉癥狀會越來越嚴重。小兒輕中度脫水時,應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的要求,在醫生指導下配制口服補液鹽。補液后,家長應密切觀察小兒的反應、精神狀態、尿量、皮膚彈性等情況,評估脫水狀況是否改善。對于無法口服補液或重度脫水的小兒,應立即前往醫院進行靜脈補液治療,必要時住院治療,以便及時觀察病情變化。
2.藥物治療
一般不推薦使用止瀉藥物,特別是對于細菌性腹瀉,可能會延長病原體排出體外的時間。但對于非外在因素導致的腹瀉或重度腹瀉小兒,醫生會建議使用止瀉藥物。抗生素僅在確診為細菌性腹瀉且有明確指征時使用,病毒性腹瀉不需要抗生素治療。益生菌有助于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縮短病程。常見的益生菌制劑包括雙歧桿菌、乳酸菌等。補充鋅元素可以縮短腹瀉病程。建議劑量為6個月以下嬰兒每日10 mg,6個月以上每日20 mg。治療過程中,家長應遵醫囑給小兒按時、按量用藥,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藥物。
3.飲食管理
繼續母乳喂養:對于還在母乳喂養期的嬰幼兒,應繼續母乳喂養,并增加喂養頻率。母乳中的抗體和其他成分有助于抵抗感染。
攝入易消化的食物:對于已經開始添加輔食的嬰兒,可以暫時改為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饅頭等。避免高脂、高纖維的食物。
逐步恢復正常飲食:隨著小兒病情的好轉,可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但仍需注意食用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膩、辛辣、高纖維食物。
4.家庭護理
衛生習慣:家長在給小兒換尿布后和準備食物前應及時洗手。教導小兒講衛生、愛干凈,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不吃來路不明和不干凈的食物。保持家庭環境的清潔和衛生,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適當休息:為小兒提供良好的恢復環境,保證有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和焦慮。
心理支持:安撫小兒的情緒,緩解他們度過因疾病引起的不適,為小兒提供安全感。
疫苗接種:疫苗接種,特別是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該病毒所導致的腹瀉。
小兒腹瀉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家長應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幫助小兒快速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