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你怎么了?”患者:“沒什么,就是心里有點亂。”醫生:“感覺你情緒不大好?”患者:“我為什么要情緒好?”醫生:“是學習上有壓力嗎?成績有波動?”患者:“沒有,前幾天月考,我年級前十。”醫生:“最近是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嗎?情緒一直這樣沒有起伏嗎?”患者:“醫生,你知道死亡嗎?我不明白人反正是要死的,為什么還要學習,還要活著,我感覺自己的大腦生活在一片荒蕪中,但是我的身體還在人間苦苦掙扎,不得解脫……”
這個案例的患者是一名13歲的男孩,被診斷為青少年空心病。那么,什么是空心病呢?如何治療?能預防嗎?
空心病指內心感到空虛、缺乏存在感或意義感,是一種長期存在、由價值觀缺陷引起的心理障礙。在心理學上,它被稱為“價值觀缺陷所致心理障礙”。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空心病并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它更像是一種令人深感痛苦的心理狀態。
空心病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與抑郁癥非常像,因此在臨床中可能會被誤斷為抑郁癥,但一般治療措施大多無效。
青少年空心病患者往往缺乏目標和動力,他們對于自己要做什么感到迷茫、無力。但是他們并非像其他精神障礙患者一樣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相反,他們深知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甚至還能做得很好。然而,這種外在的成功和內心的空虛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他們更加痛苦和困惑。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種表現:
情緒方面:空心病在情緒上的表現與抑郁癥相似,患者可能會經歷情緒低落、興趣減少、快樂感缺失以及情感淡漠等癥狀。然而,與典型的抑郁癥患者相比,這些癥狀并不特別嚴重或顯著,患者外表上可能與其他人無異,這使得空心病在早期難以被識別和診斷。
孤獨感:患者可能會感到與世界和周圍人缺乏真正的聯系,處于一種模糊不清、迷失的狀態。
人際關系:患者往往過分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極力維持一個優秀學生的外在形象,更多的是在迎合他人的期望,從而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注意力不集中:他們在上課或完成作業時可能難以專注,記憶力和學習效率均有所下降。
意念問題:這是家長與教師極為擔憂的問題之一。青少年空心病患者仿佛失去了自我方向,僅僅是在盲目遵循社會的既定期望生活,長此以往,他們可能會陷入絕望,產生放棄生命的極端念頭。
情感淡漠:在課堂上變得不活躍,不愿與老師、同學進行必要的互動。課間也會減少社交活動,常趴在桌上,少言寡語,甚至自我封閉、拒絕溝通。
軀體癥狀:患者會表現出疲勞、失眠、食欲不振等不適。
青少年人格特征發展不穩定,非常容易被外界影響。競爭激烈的教育環境、不和諧的家庭氛圍、缺乏關愛等都會導致他們不能形成穩定、積極的價值觀,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缺乏清晰的認識,過度貶低自己,從而感到自卑和無助。這種自我價值感的缺乏會削弱個體的內在動力和自信心,使其難以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壓力。家長疏于陪伴,孩子長期處于缺乏社交互動的環境中,更加容易感到孤獨無助,使其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和迷茫,逐步發展成空心病。
空心病的診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主要通過觀察青少年日常表現的來判斷,如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強烈的孤獨感、對生命的意義產生質疑等現象。然而,在做出診斷之前,必須排除抑郁癥、焦慮癥等其他潛在的心理障礙。這一過程需要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咨詢師通過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心理評估等方式進行確定診斷,同時可借助一些標準化的心理評估工具,如多維個體心理學量表、心理狀況問卷、自尊量表、貝克抑郁自評量表等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心理健康水平。
藥物治療:雖然空心病對藥物治療不敏感,甚至無效,但是可以使用小劑量的抗抑郁藥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來幫助大腦調節神經遞質平衡,從而緩解抑郁的心理狀態,也可以使用苯二氮?類藥物(如勞拉西泮等)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
心理治療: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治療、精神分析療法等,幫助青少年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幫助其識別并改變不健康的思維模式,糾正錯誤觀念,減輕心理壓力,認識并接受自己,學會正確的應對方式。

重建價值觀: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關注內心的真正需求,幫助其尋找生命的意義和目標。教育他們熱愛并敬畏生命,要正視死亡,但不能美化死亡。家長應與青少年談談他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理解他們與這個世界的關系,以及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如何為社會做出貢獻。無需設定過于宏大的理想,從眼前的小事以及身邊的事情著手,逐步引導他們重新構建并鞏固正確的價值觀。
培養興趣愛好:鼓勵青少年重新拾起童年的愛好,不必追求考級或比賽成績,也無需追求完美。這些愛好可以是繪畫、閱讀、寫作、跳舞等,目的在于讓他們轉移注意力,享受過程,并在其中建立自信。
家庭和社會支持:家庭成員應給予青少年足夠的關心和支持,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助于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意義。同時,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網,與親朋好友保持溝通交流,參加聚會,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經歷,從中感受生命的溫度與多彩。
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多參加一些感興趣的活動,增強人際交往能力,接受自己的不足,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等,都可以幫助青少年空心病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意義和價值。鼓勵青少年勇敢地面對生命中的每一道難題,用關愛和理解照亮他們的心靈,帶領他們走向健康充實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