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巧克力囊腫,又稱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當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外生長,特別是在卵巢內生長時,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這些異位組織也會出血,形成含有陳舊性積血的囊腫。由于囊腫內容物通常呈咖啡色,黏稠如糊狀,類似巧克力,因此得名“卵巢巧克力囊腫”。
卵巢巧克力囊腫多見于25~45歲的育齡期女性。雖然該病在青春期女性中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早期發現和干預對于維護長期的生殖健康至關重要。
卵巢巧克力囊腫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認為,是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的。具體如下:
子宮內膜異位癥:這是引起卵巢巧克力囊腫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外生長時,可能會在卵巢中形成囊腫。
經血逆流學說:經血通過輸卵管逆流進入盆腔,種植在卵巢及鄰近的盆腔腹膜上,從而形成囊腫。這是目前認可度較高的主流學說。
體腔上皮化生學說:卵巢表面上皮受到卵巢激素或經血的持續刺激,轉化為子宮內膜樣組織,進而引發卵巢巧克力囊腫。
遺傳因素:一級親屬(母親、親姐妹)有卵巢巧克力囊腫病史的人群發病風險高于無家族病史者。

免疫與炎癥因素: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腹膜炎均可能引發該病。
其他因素:生活習慣、飲食、激素水平及環境等因素可能導致該病的發生。
卵巢巧克力囊腫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且與月經周期密切相關。具體如下:
痛經:多數患者會痛經,且疼痛程度隨病情發展逐漸加重。疼痛部位多為下腹部和(或)腰骶部,經期第1~2天癥狀加重,月經結束后疼痛逐漸緩解。
慢性盆腔痛:少數患者會出現慢性盆腔痛,在月經期加重。
急腹痛:隨著經期囊內壓力增大,囊腫可能會發生破裂,較大的囊腫破裂后會引起突發性劇烈腹痛,并伴有惡心、嘔吐和肛門墜脹。
月經異常:患者可能會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月經淋漓不盡或經前期點滴出血等月經異常的癥狀。
若不及時治療卵巢巧克力囊腫,可能引發一系列并發癥,主要包括:
影響生育能力:由于卵巢功能異常導致排卵障礙、黃體形成不良、受精卵運輸受限,從而影響生育能力。
感染:囊腫破裂、囊液流出導致盆腹腔感染,形成膿腫,嚴重時會引發中毒性休克。
盆腹腔廣泛粘連:囊腫破裂、囊液流出導致盆腹腔感染和組織纖維化,進而導致卵巢和周圍組織廣泛粘連,主要臨床表現為腹脹、腹痛、排便困難、消化不良等。
婦科檢查:觀察陰道內、子宮和雙附件區的情況,明確是否存在卵巢巧克力囊腫,以及囊腫的大小、性質、位置等。
B超檢查:陰道和腹部B超檢查是最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超聲診斷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能明確囊腫的位置、大小和形態,以及與周圍臟器特別是與子宮的關系。
CT及磁共振成像檢查:可準確診斷卵巢巧克力囊腫,以及病情嚴重程度。
血液化驗檢查:常見檢測項目包括血清癌抗原125和人附睪蛋白4,但這些指標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有限,且與多種疾病有交叉陽性反應,不能單獨作為診斷或鑒別使用。
卵巢巧克力囊腫的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癥狀、囊腫大小和生育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主要治療方法如下:
觀察隨訪:對于較小的卵巢巧克力囊腫,以及無癥狀或癥狀輕微者可暫時觀察,定期進行超聲檢查,觀察囊腫的變化。若囊腫無明顯增大或癥狀未加重,可繼續觀察。
藥物治療:①非甾體類抗炎藥可緩解疼痛癥狀。②避孕類藥物可抑制卵巢功能,減少內異癥的活性,使囊腫縮小。③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能抑制卵巢功能,使體內保持低雌激素狀態,從而導致囊腫萎縮。
手術治療:當卵巢巧克力囊腫較大或引起嚴重疼痛等癥狀時,可考慮手術治療。腹腔鏡是目前婦科常用的微創手術,通過切除囊腫,恢復盆腔正常解剖結構。術后可能需要藥物輔助治療,以減少復發。
超聲介入治療:通過超聲引導精確定位囊腫位置,將穿刺針插入囊腫內抽出囊液,并注入硬化劑,使囊腫內壁細胞變性壞死,失去分泌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該項治療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能避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同時,對患者的創傷較小、術后疼痛輕微,不影響其正常生活。該治療方法具有創傷小、定位準確、效果確切等優勢。
卵巢巧克力囊腫具有一定的復發風險。因此,在治療后,患者應遵醫囑進行定期隨訪和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復發情況。

由于卵巢巧克力囊腫的病因較復雜,預防作用有限,針對某些高危因素,可以采取相應措施來降低發病風險:
防止經血逆流:及時診治可引發經血潴留的疾病,如先天性梗阻性生殖道發育畸形、繼發性宮頸粘連、陰道狹窄等。
藥物干預:遵醫囑口服避孕藥將有助于抑制排卵,促使子宮內膜萎縮,從而降低該病的發生風險。
防止醫源性異位內膜種植:避免多次進行宮腔內手術操作。
消除其他影響因素:積極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腹膜炎等免疫與炎癥疾病,遠離二噁英污染的環境。
通過了解卵巢巧克力囊腫的病因、臨床表現、并發癥及檢查和治療,可以更好地應對這一疾病。青春期女性應密切關注自身變化,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基金項目: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專科護理人才項目B類:SYZKHLRC-B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