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3個方面,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路徑。
教學目標是教師設計教學方案的依據和中心,想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中,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的提升,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具體實施方法為:明確目標融合點、制訂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等。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正確認識自我》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通過下列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滲透其中。①明確目標融合點。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讓學生了解認識自我的重要性、掌握認識自我的方法等,將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自我接納能力、提高情緒穩定性等作為教學目標融合點,引導學生積極看待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幫助學生從道德層面客觀看待自己,同時在心理層面增強自我接納,減少因過度自我否定或自負帶來的不良情緒。②制訂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比如,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反思和小組討論,至少列出自己的5個優點和3個不足,并針對自己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學生能在面對他人評價時,保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分析其合理性,不盲目生氣或沮喪。這樣的目標既涵蓋了道德與法治中正確認識自我的要求,又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緒管理和自我認知調整。③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學生在認識自我方面的程度和需求各不相同,對于自卑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安排一些展示他們優點的機會,如課堂發言、小組活動中的突出表現等,并及時給予表揚;對于自負的學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讓他們明白過度自負的危害。
教學實踐表明,借助上述方法能使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認識和自我調適能力,推動學生學科水平及心理健康程度同步提升。

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涵,還可以增強學生心理調適能力。教學內容的滲透主要有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引入時事熱點和生活案例、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整合學科資源等。
例如:在學習《珍惜師生情誼》相關知識時,教師可運用下列方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①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結合教材中列舉的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尊重與支持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積極影響。同時,通過分析師生矛盾的產生和解決過程,讓學生了解情緒管理和有效溝通的重要性。②引入時事熱點和生活案例。結合社會上關于師生關系的時事熱點新聞或學生身邊的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師生矛盾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珍惜師生情誼的重要性。③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體驗式教學活動,讓他們在模擬師生情境的過程中感受不同角色的立場與情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學會換位思考和理解他人,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④整合學科資源。可以結合語文課文中關于師生關系的描寫,引導學生分析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變化;或者從歷史上的教育家和師生故事中汲取智慧,啟發學生對現代師生關系的思考。
教學實踐表明,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可以將兩者的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學生珍惜師生情誼的同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既能提高教學效果,又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體方法為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心理游戲法等。
例如:在學習《合理利用網絡》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運用下列方法將心理健康教學方法滲透其中。①案例分析法。講述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出現焦慮、抑郁、社交障礙等問題的真實案例,讓學生分析這些案例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行為后果,引導學生認識到沉迷網絡對心理健康的危害。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沉迷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強合理利用網絡的意識,同時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度。②小組討論法。組織學生圍繞“網絡對我們的心理有哪些影響”“如何在網絡世界中保持心理健康”等問題展開討論,這種方法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網絡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教師可以在討論過程中適時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合理利用網絡、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和策略。③心理游戲法。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網絡詞語猜猜猜”的游戲,讓學生在了解網絡語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網絡文化對心理的影響。心理游戲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到合理使用網絡的重要性,同時也能關注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學實踐表明,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