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是舒伯特于1815年創作的一首浪漫主義藝術歌曲,它以德國詩人歌德的敘事詩為藍本。該作品巧妙融合了音樂與詩歌,生動地展現了父親、孩子、魔王和敘述者四個人物之間充滿戲劇性的交互。在這首作品中,德語獨特的發音節奏與鋼琴伴奏相融合,呈現出極強的戲劇性效果。通過對德語元音和輔音的運用,歌曲中的不同角色借助音樂的節奏變化展現出各自的情感層次。鋼琴伴奏以三連音與和聲變化營造出緊張的氛圍,低音旋律更是進一步增強了整體的戲劇張力。舒伯特的音樂語言與詩歌內容相得益彰,營造出獨特的情境表達。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不僅使該作品成為傳世佳作,還為后世歌曲創作提供了寶貴經驗。此外,《魔王》在中國的傳播和應用,為中國音樂教育及本土藝術歌曲創作帶來了重要啟示,彰顯了音樂與語言結合的無窮魅力。
一、德語發音與音樂的激情碰撞,強化戲劇性表達
(一)元音體系與音樂塑造個性人物
德語發音的特點是每個音節相對獨立,這與意大利語和法語等拉丁語族強調流暢性和連貫性的發音有所不同,其發音更為嚴謹、易于區分,且注重結尾音。
德語的元音體系包含五種基礎元音(a、e、i、o、u),以及變化元音(?、?、ü)和復合元音,這些發音特性對藝術歌曲的表演至關重要。在《魔王》中,長短元音的區別通過韻律和音調體現了不同角色的情感差異。例如,在表現父親的聲音時,需展現出穩定和憂慮的情緒,舒伯特通過延長[a?]元音,并借助節奏的延伸,營造出一種既穩重又暗含憂慮的氛圍。孩子們在表達時通常采用較短的元音,如[?],以展示他們的不安和焦慮。音樂中的情感色彩還可通過復合元音的滑動發音來豐富。在描述魔王的部分,復合元音[ei]的快速滑動音體現了其在引誘孩子時甜美而又危險的語調。
舒伯特通過巧妙運用音樂及元音發音節奏的變化,生動地描繪了魔王由溫和到威脅的轉變。德語元音與節奏在《魔王》中的運用,不僅有助于塑造人物角色的個性,還增強了整首作品的戲劇性表現力。
(二)德語輔音戲劇性沖突與情感張力層次
在《魔王》中,德語輔音在塑造角色情感和推動劇情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德語的輔音系統包括清輔音和濁輔音,通過不同的發音方式和節奏變化,為作品增添了獨特的戲劇性。
清輔音如[p]、[k]等,通過強烈的氣息爆破展現出緊張和急迫的情緒。特別是在父親與孩子的對話部分,這種快速爆破音搭配三連音的鋼琴伴奏,營造出一種逃亡的緊張氛圍。父親的話語在輔音環境中愈發堅定,更凸顯了他保護孩子的堅定決心。在魔王的歌唱環節,濁輔音如[b]、[g]等被巧妙運用,賦予該角色一種既甜美又具危險性的音色。魔王第一次出現時,他的輔音發音柔和,這與他誘騙孩子的角色特點相符。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魔王的語調日益尖銳且攻擊性增強。特別是在第三次出現時,清濁輔音之間的轉換明顯加劇了角色的威脅感。此外,《魔王》的獨特韻味還源于德語中那些獨特的卷舌音和擦音(如[r]和[?]),它們為作品賦予了別具一格的聲音效果。
舒伯特通過巧妙運用清輔音與濁輔音,不僅加深了角色的情感表現力,同時也提升了歌曲中戲劇性沖突與情感張力的層次。
(三)角色發音節奏強化氛圍渲染
魔王作為《魔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發音節奏通過巧妙的語言處理與音樂結合,展現了從甜言蜜語到恐嚇威逼的轉變。舒伯特借助魔王語調的轉換與節奏的波動,刻畫了一個由偽裝的溫柔到露出本性邪惡的復雜人物。
魔王首次登場時,他的發音展現出溫柔且充滿韻律的特質,運用了流暢的連續性和圓潤的輔音效果,賦予其言語以難以抗拒的魅力,給人一種表面溫文爾雅、和善的印象,這與他在此情節中誘騙的特質相符。隨著魔王逐漸加大對孩子的引誘,發音節奏逐漸加速,音質變得更為尖銳且充滿威脅。特別是在第二次出現時,輔音顯得更加清晰和有力,如[k]、[t]等爆破音顯示出其攻擊性,這表明他正逐漸失去耐心。在魔王第三次登場時,其發音的節奏變得更加迅速,輔音部分力度增強,而元音則顯得更加簡短和尖銳,尤其是在“你若不來,我就抓住你”的臺詞中,表現出其迫不及待的控制欲與邪惡本性。
舒伯特通過巧妙地運用調性的變化和發音節奏的急促,逐漸揭示出魔王的真實面貌,從而極大地強化了角色的戲劇效果。從初始的溫和低語到終極的尖銳恐嚇,魔王的角色心理經歷了復雜的變化,這不僅增強了歌曲中的戲劇性沖突,也提升了情感上的緊張氛圍。
二、鋼琴伴奏層次結構豐富,極大提升歌曲戲劇張力
(一)三連音營造節奏感,推動情感層次遞進
在舒伯特的《魔王》中,三連音是鋼琴伴奏中最具代表性的節奏特征之一。
在歌曲《魔王》中,鋼琴伴奏模擬馬蹄馳騁節奏貫穿全曲。低音奏出森林中夜晚的風冷風颯颯,氣勢洶洶的場景,烘托出沉悶的恐懼氣氛。這一節奏不僅為歌曲提供了基礎脈動,也象征著父親在絕望中逃離魔王的心情。三連音的重復推動了情感層次的遞進,形成了緊張的情緒基調。同樣,三連音不僅營造節奏感,還通過力度和音域變化展現情節發展。隨著孩子對魔王的恐懼加深,三連音變得更加激烈,速度加快;而父親安慰孩子時,三連音力度減弱,音區下沉,表現出他的焦慮與無力。此外,三連音并非機械重復,而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現出多樣化的情感。當魔王出現時,三連音節奏帶有誘惑力,而隨著情節推進,逐漸變得緊張、充滿危機。
在整個作品中,三連音不僅是節奏構成,更是情感與敘事表達的重要工具,通過細微的變化展現出深刻的情感內涵。舒伯特巧妙運用三連音的變化,構建出既統一又豐富的節奏結構,將緊張氣氛推向高潮。
(二)和聲與調性的巧妙轉換,有效提高表現力
浪漫派晚期的音樂在創作手法上有了大膽的革新和突破,不斷挖掘管弦樂樂隊豐富的音響素材,嘗試對和聲語言的探索,將音樂與浪漫主義詩歌相結合,創立標題音樂。
舒伯特在《魔王》中運用和聲與調性的變化來營造戲劇性效果。全曲調性隨角色身份、情感和劇情的演變而變化。魔王三次出現分別伴隨著G大調、A大調和C大調,展現從溫和誘惑到威脅的轉變。父親的部分多用小調,表達他在面對魔王時的焦慮無助。調性對比強化了兩者的情感沖突。而和聲的轉換對于情感層次的呈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孩子面臨魔王的威脅,和聲便顯得更為緊張且不安。尤其是在使用不協調和弦的情況下,突顯了魔王邪惡本性的暴露。孩子在面對魔王時的恐懼通過不安定的和聲得以放大,而講述者在敘述整個故事時,采用了更為穩定的音調,從而實現了敘事和情感表達之間的協調。
舒伯特巧妙地運用調性與和聲技巧,將每個角色的內心世界生動呈現,從而提升了歌曲整體的戲劇張力和音樂表達能力。
(三)低音旋律豐富層次感,增強戲劇氛圍渲染
舒伯特音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通過前奏、間奏和尾聲等部分凸顯音樂形象,并通過和聲色彩和音型的變化,進一步深化了作品的戲劇性表達。
在《魔王》這首作品的鋼琴伴奏中,深沉的低音旋律憑借其獨特的音色和節奏構造,極大地提升了整個曲目的戲劇性氛圍。低音部分經常采用重復的八度跳躍,模仿馬蹄聲,營造出一種父親在森林里迅速奔跑的場景,讓聽眾仿佛置身其中,深切體會到急迫逃離的緊張氛圍。深沉的低音旋律在描繪自然界的恐怖場景時表現尤為突出。例如,在描繪夜晚冰冷、幽暗的森林場景時,低音部分通過逐漸降低的音高和延長的音符,營造出環境的壓抑感,加強了魔王逼近時的恐怖氛圍。此外,低音旋律在敘述者部分也起到了強化故事情境的作用。通過使用不和諧音程和沉穩的低音線條,低音部分為敘述者的冷靜講述增添了一層潛在的緊張感。這種低音的運用在整個作品中與角色的不同情感狀態形成對比,使作品的情感張力得以持續升溫。
舒伯特巧妙地運用了低音旋律的變化,營造出一種充滿緊張和恐懼的氣氛,使得這首歌曲在節奏上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并且為每個音樂段落注入了深刻的戲劇性。
三、《魔王》給中國歌曲創作的啟示
(一)敘事性與情感表達的融合:深化故事內核與情感共鳴
舒伯特的《魔王》通過音樂敘事,構建了一個緊張而富有層次的故事框架,其精髓在于將敘事性與情感表達緊密交織,使聽眾仿佛親身經歷了故事中的每一個轉折。這種手法為中國歌曲創作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在中國歌曲創作中,創作者可以從《魔王》中學到如何運用旋律的起伏、和聲的變化以及節奏的快慢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巧妙地融入人物的情感變化。例如,可以通過旋律的悠揚與低沉來反映角色的內心世界,利用和聲的色彩變化來營造氛圍,以及通過節奏的加速或放緩來增強故事的緊張感或平靜感。此外,歌詞的編寫也至關重要,要力求簡潔而富有意象,能夠迅速勾勒出場景和人物,引發聽眾的聯想和情感共鳴。通過這樣的創作方式,中國歌曲不僅能夠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還能讓聽眾在情感層面與歌曲產生深刻的聯系。
(二)音樂要素與文學內容的緊密結合:跨界融合的藝術探索
舒伯特在《魔王》中將詩歌與音樂完美融合,展現了音樂與文學相互滲透、相互增色的魅力。這種跨界的藝術實踐為中國歌曲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中國歌曲創作中,我們可以嘗試將古典詩詞、現代詩歌、民間故事等豐富的文學資源作為歌詞素材,通過音樂的重新編排和演繹,賦予這些文學作品新的生命。例如,可以選用李白的詩、杜甫的詞,或是當代詩人的作品,結合現代音樂的編曲技巧,如電子音樂、爵士樂等,創造出既傳統又新穎的音樂作品。同時,要注意音樂與文學內容的內在邏輯和情感一致性,確保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統一的藝術整體。這樣的作品不僅能夠滿足聽眾對美的追求,還能促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三)創新與傳統的融合:在繼承中尋求突破
舒伯特在《魔王》中展現了他在傳統音樂基礎上的創新精神,這種既尊重傳統又不拘泥于傳統的態度是中國歌曲創作應當學習的。
在中國歌曲現在創作中,我們應該深入挖掘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如五聲音階、戲曲元素、民間樂器等,同時積極吸收國際音樂潮流,如流行、搖滾、電子等,進行跨界融合。通過技術手段如音樂制作軟件、音頻處理技術等,提升作品的音樂品質和表現力。在創作過程中,既要保持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又要勇于突破傳統框架,敢于嘗試新的音樂語言和表現形式,讓中國歌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韓磊:《探究德語語音與歌唱的結合——以舒伯特藝術歌曲為例》,《北方音樂》2020年第8期。
[2]王澤佳:《舒伯特〈魔王〉演唱分析》,《黃河之聲》2022年第11期。
[3]李麗丹:《談二十世紀近現代德奧藝術歌曲》,《音樂生活》2019年第2期。
[4]吳喜:《舒伯特音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聲部與鋼琴音樂作品的概況和特征》,《藝術評鑒》2021年第2期。
[5]楊靖:《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作用分析》,《音樂生活》2020年第6期。
曹梅梅 沈陽大學音樂與傳媒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