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應用于病毒性腦炎患兒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醫院收治的88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研究對象,以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比較兩組住院治療及護理配合依從率、護理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患兒焦慮情緒。結果 觀察組住院治療及護理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可有效緩解病毒性腦炎患兒焦慮情緒,促使患兒更好地配合治療及護理,提高家長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病毒性腦炎;患兒;童趣化護理;健康宣教;配合程度
病毒性腦炎為神經系統常見疾病,與病毒感染有關,病毒入侵患兒大腦組織后,會引起炎癥反應,損傷腦組織。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部分患兒還可表現出情緒異常、食欲不佳、疲勞無力等,治療不及時,可影響患兒預后[1]。臨床常用治療有抗病毒、鎮痛、抗癲癇及降低腦水腫等,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通常預后良好。但由于患兒的年齡小、認知有限,加上治療帶來的各種不適感,對治療的抵觸情緒比較明顯,不利于康復。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改善這一問題十分必要[2~3]。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是指在護理的過程中融入有趣的互動內容,通過多種有趣的方式完成健康宣教,提高患兒參與度,使其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治療,提高治療配合度[4]。本研究旨在探討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對病毒性腦炎患兒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醫院收治的88例病毒性腦炎患兒為研究對象,以雙色球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5.48±0.25)歲;病程3~14d,平均病程(8.31±1.11)d。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3~10歲,平均(6.12±0.13)歲;病程3~16d,平均病程(9.15±1.2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為病毒性腦炎,年齡2~10歲;患兒表達、認知及感覺功能正常;患兒家長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先天性腦部疾病;合并乙型腦炎后遺癥;存在精神類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為患兒創造良好且舒適的治療環境,遵醫囑執行各項治療以及護理服務。加強飲食指導,確保患兒膳食搭配合理,保證營養充足。注意患兒有無并發癥出現,如嗜睡、煩躁不安等,做好安全防護,預防意外事件。遵醫囑予以退熱,存在驚厥表現的患兒,需要及時清理呼吸道,防止窒息。
1.2.2 觀察組給予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教育
(1)童趣化護理:將病區以及治療室按照兒童喜歡的形式進行布置,使用溫暖色系墻紙,減少陌生環境給患兒帶來的刺激。張貼兒童喜歡的動畫人物,如豬豬俠、熊大、熊二等。放置一些兒童喜歡的書籍和玩具,電視上循環播放動畫片,轉移患兒注意力。進行童趣化溝通,編撰小故事,如“豬豬俠生病了”,以講故事、提問的方式減輕患兒恐懼感。將故事制作成卡片,在護理的過程中,向患兒講述豬豬俠生病以及治療的故事。故事講述完成之后需進行童趣化提問,開展“比一比,誰勇敢”的小游戲,并介紹其他患兒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勇敢配合的案例,使其產生“我能行”的想法,提高患兒配合度。準備一些患兒喜歡的小禮品,在患兒積極配合的情況下給予獎勵,調動其治療積極性。
(2)健康教育:通過童趣化的溝通,了解患兒性格特點,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對于性格相對內向的患兒,將疾病與治療相關知識制作成故事卡片,以幽默、夸張的表達方式展現出來。對于性格比較外向的患兒,通過引導及提問的方式鼓勵其說出患病期間的感受、治療以及配合情況等,用手機錄制,指出其中不正確的行為,鼓勵患兒對自身行為進行評價,加深理解。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住院治療及護理配合依從率:完全依從,患兒完全配合治療和護理;部分配合,患兒抵觸情緒明顯,經過安撫可以配合;不依從,患兒抵觸情緒嚴重,大部分治療及護理工作難以有效配合。(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頭痛、嘔吐、腹瀉等。(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問卷評估,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家長滿意度越高。(4)比較兩組焦慮情緒:采用焦慮量表(mYPAS)評估,共5項內容,每項1~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兒焦慮情緒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住院治療及護理配合依從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住院治療及護理配合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焦慮情緒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焦慮情緒各項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情緒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病毒性腦炎主要損傷患兒神經和血管內皮細胞,可誘發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和健康。另外,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還存在一些功能障礙的表現,如果治療不及時,致殘或者死亡風險非常高[5]。很多患兒治療過程中有嚴重的恐懼情緒,無法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會影響家屬情緒,因此患兒治療期間采取合理的護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根據患兒現有的認知及理解能力,通過多種愉快的方式使其認識疾病和治療,從而提高患兒配合度[6~8]。本研究顯示,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治療和護理的依從率,觀察組治療及護理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上述說法。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可提高患兒依從性以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治療、護理及疾病等因素均會加重患兒的心理應激反應,其中焦慮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而恐懼是焦慮最典型的表現。臨床研究表示,焦慮情緒會加重患兒的恐懼心理,焦慮情緒明顯的患兒,其恐懼感也會更加嚴重[9~10]。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護理后焦慮情緒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對患兒焦慮和恐懼感受有著良好的緩解效果。童趣化環境布置可轉移患兒注意力,緩解患兒置于陌生環境中出現的緊張感受;童趣化的溝通可消除護理人員與患兒之間的陌生感,提高患兒的配合度;童趣化角色扮演,能夠使患兒身心放松地在院內活動,減輕患兒心理應激反應。
綜上所述,童趣化護理聯合健康宣教有利于緩解病毒性腦炎患兒焦慮情緒,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減少不良反應的出現,提高家長對于護理服務的認可度。
參考文獻
[1]崔金蘋,閻紹惠,李林蔚.循證護理在小兒手足口病合并腦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婦兒健康導刊,2023,2(22):144-146.
[2]姚珊.標準化康復護理對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影響[J].中國標準化,2023,(18):297-300.
[3]孫夏,王琳君.童趣化護理干預對提高小兒腦炎住院治療配合程度的應用效果[J].貴州醫藥,2023,47(06):995-996.
[4]張藝玲,陳新欣.護理干預對小兒病毒性腦炎臨床治療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23,21(12):21-24.
[5]唐樂,江潔,邢璐.循證護理在小兒病毒性腦炎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23,20(1):148-152.
[6]黃婷婷.視頻教育結合游戲式功能鍛煉在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2,29(6):71-74.
[7]薛濤,雷鳳,馬靜,等.醫護一體化管理在小兒病毒性腦炎中應用效果及對滿意度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2,26(3):57-59.
[8]李錦萍.系統護理在小兒病毒性腦炎中的應用與預后[J].甘肅科技,2021,37(21):167-169.
[9]王靜.康復護理在小兒重癥病毒性腦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及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21,59(21):170-172.
[10]洪懿芝,祝文金.基于護理程序的整體護理用于小兒病毒性腦炎的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1):3026-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