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路徑式護理模式應用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醫院收治的65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路徑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癥狀緩解時間、肺功能指標[呼氣峰流速值(PEF)、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通氣量(MVV)]、生活質量評分及自護能力評分。結果 觀察組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PEF、FEV1/FVC、MVV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路徑式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康復,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
關鍵詞:社區獲得性肺炎;路徑式護理;肺功能;癥狀緩解時間;生活質量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由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而導致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癥,肺部組織會出現充血、水腫、滲出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干擾肺部正常氣體交換,導致患者出現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發病率高,醫療資源耗費大,為公共衛生問題[1]。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免疫功能下降,為高發人群,且常伴有基礎疾病,病情通常較為復雜,治療難度較大,并發癥多[2]。因此,臨床需采取多種措施促進患者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路徑式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通過制定標準化、規范化的護理流程,為患者提供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具有針對性強、綜合性強特點,根據護理方案制定表格,使護理計劃更為直觀[3]。本研究旨在探討路徑式護理模式應用于社區獲得性肺炎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醫院收治的65例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法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符合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4];臨床資料完整;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免疫性疾病、肺結核或腫瘤疾病;中途退出;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變化;遵醫囑給予用藥,指導患者規律服藥、均衡飲食;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完善健康宣教。
1.2.2 觀察組給予路徑式護理
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路徑護理計劃表,包括護理時間、護理內容、執行護士簽名及備注等內容,將其放于病床床頭,便于檢查和記錄。入院第1天,指導患者辦理住院,為其提供安靜、舒適、整潔的病房,根據患者自護能力評分確定護理等級。指導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少食多餐。入院第2~3天,指導患者正確排痰,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通暢,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加強疾病宣教,充分調動患者治療積極性,使其主動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遵醫囑予以祛痰、抗炎等治療,及時復查痰培養與藥敏;若病情需要支氣管鏡檢查,指導患者檢查前禁食3 h、禁飲1 h;鼓勵患者適當參加戶外運動,增強體質。出院當天,可告知患者各項注意事項,戒煙戒酒,堅持功能鍛煉,季節變化注意保暖,定期復診,微信或電話隨訪3個月,及時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并予以答疑解惑。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癥狀緩解時間: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嗽緩解時間。(2)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通過肺功能儀測定呼氣峰流速值(PEF)、最大通氣量(MVV),計算第1秒用力呼氣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5]進行評估,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4)比較兩組自護能力評分: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6]進行評估,包括自護概念、健康知識、自護責任感及自護技能4個維度,總分為43~172分,分數越低表明自護能力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咳嗽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PEF、MVV及FEV1/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精神健康及精神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自護能力各維度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自護能力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典型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胸痛等,病情通常較為復雜,治療周期長,為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臨床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7~9]。路徑式護理以時間為橫軸,將患者住院期間各階段的護理要點、操作流程及預期目標進行詳細規劃,以護理程序為核心,將護理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及評價環節系統地整合到標準化路徑中,為患者提供全程、連續且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10~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PEF、FEV1/FVC、MVV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退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及自護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路徑式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規范護理流程,基于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特點和患者個體情況制定個性化護理路徑,可提高護理精準性,加快患者康復進程。路徑式護理將健康教育貫穿始終,使患者深入了解疾病,從而積極主動參與自我護理,保障治療效果[13~14]。
綜上所述,路徑式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康復,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和自護能力。
參考文獻
[1]秦梅娟,王榮華,韓英.社區獲得性肺炎護理臨床路徑結合健康教育進行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9):217-218.
[2]李麗,李丹,姜永芳.基于PEWS評分的護理管理措施在重癥社區獲得性肺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5):139-141.
[3]朱國霞.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84):340-340.
[4]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9,18(2):117-126.
[5]柳娜,李彩霞,徐麗,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在社區獲得性肺炎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94-95.
[6]楊茜,陳海燕,瞿莎莎,等.協同護理對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婦幼護理,2023,3(18):4517-4518,4521.
[7]謝麗娟,吳慧靜.優質護理聯合肺炎改良評分在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序貫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2,8(28):222-226.
[8]范煥瓊,唐麗嫦.臨床藥師參與社區獲得性肺炎藥學路徑的實施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21,18(4):119-120.
[9]李玉婷,金麗,何志高.我院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臨床路徑變異原因及用藥情況分析[J]. 中國藥房,2018,29(16):2282-2287.
[10]盧佳燕,林麗芳,許雅紅,等.路徑式護理模式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預后的改善作用探究[J].中外醫療,2023,42(20):134-138.
[11]任桂花.社區獲得性肺炎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對住院時間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9):96-97.
[12]耿倩倩,白連霞.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婦幼護理,2023,3(17):4142-4145.
[13]白潔,朱洪波,白飛,等.基于臨床路徑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療過程質量研究[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33(10):770-773.
[14]王靜,王麗香,魏麗娟.應用臨床路徑精細化管理老年社區獲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效果[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0,39(6):6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