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各科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發揮教育合力,幫助學生完善人格,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在新課標的指導下,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強化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提升學生德育水平的教學環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敏銳捕捉德育滲透的契機,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需以扎實的數學知識為基礎,發掘與數學知識有關的故事,促進學生領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品格,并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圍繞教學內容,巧妙穿插數學故事,促進數學與德育的融合。在講述數學故事時,教師需要精心選擇合理的德育滲透點,引導他們體會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從而促進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
例如:在進行“橢圓”教學時,教師首先指出橢圓對于數學研究來說是一個相當久遠的話題,其研究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但那時的人們尚未采用標準化的方式來描述橢圓。這樣的開場介紹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橢圓研究的起源,使他們初步意識到科學家們通過不懈努力才取得如今的成就。接著,教師通過講述“一倍立方體”的數學故事,旨在讓學生了解到橢圓研究的歷史,并引出古人探尋希臘神諭的故事——“制作一個體積為原來兩倍的方形祭壇”,展現當時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得到的結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揭示一個有趣的史實:人們研究和解決該數學問題時無意間發現了圓錐曲線。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領悟科學研究中蘊含的哲理,使他們認識到,雖然某些發現可能源自偶然,但唯有將探索付諸實踐,才能將偶然轉化為發現,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
優秀品質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促進學生認識和形成優秀品質,教師應充分分析學生的特點,并結合教學實踐,巧妙地融入德育教育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巧妙結合學習方法,自然地滲透德育教育。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圍繞數學課程中的難點、疑點、重點等內容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學會在合作中學習,進而在這一過程中塑造和提升他們的優秀品質。
例如:在實施“雙曲線”教學時,主要學習雙曲線的概念、性質、標準方程與圖象,能夠使用雙曲線方程去處理實際問題,難度相對較大。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協作能力。課堂上,教師可結合雙曲線的定義、性質、常見表示形式、參數方程、極坐標方程、公式應用,以及雙曲線的離心率、漸近線等安排設置,要求學生在小組內按照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方式協作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注重他們的學習與探究過程,鼓勵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同心協力完成學習任務,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之后,教師可圍繞友誼、比賽和競爭等進行說明,目的是讓學生正確認識競爭關系,樹立端正的學習態度與合作意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形成優秀品質。
新課標理念倡導生活化教學,強調教育本身不能脫離生活而孤立存在,要深入生活,與生活緊密聯系。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不少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都有所關聯,教師可結合生活素材講解數學知識,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引領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德育,增進他們的德育認知。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需求靈活引入生活資源,為學生提供生活化學習環境,使其在熟悉的環境下自覺接受德育熏陶,改善他們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集合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先在課件中展示幾組生活現象:一只老母雞與一群小雞,一只母貓與幾只小貓,一幅全家福照片等。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基于數學視角來看,這些群體現象該如何描述?由此營造生活情境,順利揭示本課主題,讓學生初步了解真實存在的集合現象,使他們對集合的整體性形成初步感性認識。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著重研究全家福照片,使其指出各位家庭成員,順勢讓他們學習元素的概念與特征,體會元素和集合的屬于關系。同時,教師可以布置一項任務,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集合實例,并借此機會巧妙融入德育教育。例如:當學生提到古典四大名著時,教師便適時引導,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學的熱愛之情;提及中國省級行政區時,教師則順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講到人民幣的面值時,教師則教育學生要珍惜愛護人民幣,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在滲透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應局限于課堂環節,也不應僅僅依賴于理論說教的模式,而應積極開設課下實踐活動,拓展德育教育范圍及空間,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感受德育教育,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需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為前提,從理論知識中認真篩選同德育有關的主題,圍繞德育主題安排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在實踐中切實感受德育的價值,讓他們做到知行合一,優化個人行為。
例如:在“隨機事件與概率”教學中,當學生學習完本節課中有關隨機事件和概率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后,他們從理論層面認識到隨機事件的發生有一定概率,同一事件的概率還具有穩定性特征。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隨機事件,教師可以安排關于生活中隨機事件的課外調查活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深入社會,去尋找和研究實際發生的隨機事件,如彩票、大轉盤、抽獎等。同時,教師應教導學生要按需購買商品,不能為獲得抽獎券而盲目消費,借此培養他們理性消費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與價值觀。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完成理論知識講授任務為前提,結合數學知識的特征滲透德育教育,充分發揮出數學學科的育人作用,善于發現與制造契機,將德育教育融入至各個教學方面及環節,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德育教育,助推他們不斷完善人格,使學生成為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