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將德育滲透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介紹小學英語教學與德育的融合路徑。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學的主要資源和工具。小學英語教材不僅包含了豐富的語言知識,還蘊含著深刻的德育內涵。比如,小學英語教材中有日常問候語,也有關于家庭、節日內容的內容,分別涉及禮貌、感恩、傳統文化等德育主題。因此,英語教材也為課堂德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應深入理解新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目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結合單元教學主題來確定德育主題、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以達到德育目的。
以小學六年級英語“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教學為例,通過講述獅子和小老鼠互相幫助最終成為朋友的故事,旨在讓學生明白“人與人之間應相互幫助”的道理。此故事不僅蘊含了互助與友誼這兩個德育元素,還涉及了勇敢與智慧、尊重與包容、感恩與回饋等德育主題。教師在分析教學內容時,需明確德育目標:讓學生深刻理解互助的重要性,學會在生活中相互支持與幫助;同時,培養學生的互助精神、尊重與包容意識,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面對困難的勇氣,并教育學生懂得關愛他人。為實現德育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搜集素材,如與德育有關的歌曲、圖片和視頻,并設計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與合作學習,以此對學生進行道德啟發和引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保證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推動德育教學有序開展,最終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
德育過程注重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鑒于小學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對世界的認識相對簡單;同時,他們又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模仿意識、表現欲、參與需求。因此,在英語教學與德育融合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確保德育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道德素養;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營造積極的教育氛圍,為德育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受到教化和熏陶,從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同樣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課閱讀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King of the Jungle》中的精彩片段,學生可以通過視頻欣賞森林之王獅子的雄姿。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品味有關獅子的俗語、諺語,如“牛羊才會成群,獅虎只會獨行”“獅子怒目,萬物皆退”,并讓學生結合這些句子總結獅子的形態特征、地位和生活習性,思考并回答問題:如果你是獅子,你會和老鼠做朋友嗎?一只老鼠如何才能成為獅子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應該是什么樣的?是相互幫助,還是彼此能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教師在此基礎上,揭示故事主題,詮釋包容、感恩、回饋他人、相互幫助的意義。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沉浸到課堂氛圍中去,提高德育質量和效率。
在素質教育環境下,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英語知識的教授,更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高效且富有德育內涵的課堂。這意味著德育不能停留在口頭層面,而應切實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因此,教師應深刻理解和把握英語和德育教學的內在聯系,將德育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開展與德育主題相關的課堂活動,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和幫助,鼓勵學生積極交流、溝通、思考,以此激發課堂活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德育討論、學習和實踐中去。
例如:在小學六年級英語“Unit4 Road Safety”課堂教學中,完成英語單詞和課文教學后,教師可以設計模擬上下班高峰期的交通場景的活動,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行人、外賣配送員、私家車司機、交警等,模擬他們在等紅綠燈、過馬路、停車時的行為。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從各自角色的視角出發,深刻體會并闡述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及在日常出行中遇到的問題。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分享對交通規則的理解,鼓勵他們進行對話和深入討論,共同探討如何提升公眾的公共道德意識。最后,讓學生制作關于交通規則的宣傳海報,寫一段宣傳道路安全的英語短文。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合理設計團隊任務,還要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表揚和獎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公共道德的認識。
小學生的模仿意識比較強,教師的道德素養、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學生。教師若展現出正面積極的形象、高尚的道德品質等個人魅力,能夠潛移默化的向學生傳遞積極的道德理念,使學生樂于接受道德教育,從而使德育水到渠成。因此,教師要正視自身的德育價值,加強自我教育,提高個人修養,在課堂上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去教學,充分展示教師的魅力、學識和修養,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親其師、信其教,進而將道德教育內化為自身的自覺追求。
例如:在學習“A party”一課時,教師可利用網絡、圖書館等收集材料,了解西方派對文化、禮儀,以及中國聚會文化等,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然后,準備與聚會相關的視頻或圖片,以備課堂教學使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德育的切入點,將德育生活化。比如,在教授與聚會相關的詞匯、句型時,讓學生思考如何用英語來表達中國聚會禮貌用語;講述聚會禮儀和文化時,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中國聚會的特點、中西方聚會文化的內涵和差異、聚會上要遵守的道德規則和禮儀等。同時,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如果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會帶什么禮物去,賓主之間如何表達感謝。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課堂學習的樂趣,加深學生的認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將英語教學與德育相融合,符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要求,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發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把握好德育的切入點,并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德育活動,以提高德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道德素養,賦能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