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重慶市小學體育與健康優質課比賽”(以下簡稱“本次比賽”)中,筆者有幸擔任評委,通過“本次比賽”的評委工作,再次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從優秀的課例中發現了踐行《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理念的路徑,挖掘了豐富多樣的趣味方法、手段。基于“本次比賽”的優點、不足與建議呈現如下。
一、本次賽課課例的亮點
(一)健康教育課例嘗試實踐方式
“本次比賽”共有22節健康教育主題課例,其中21節課嘗試了將知識融入在體育實踐運動中的課堂教學。教師們通過融合方式、情境策略、體育特征定位等多方面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為健康行為素養目標的落實探尋了一條新的融合實施路徑。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理念中指出“關注體育與健康教育內容、體能與技能、學練與比賽、體育與其他相關學科等方面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增強學生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其中重要的一項課程價值,是實現學生的體育健康行為的轉變,從健康知識走向健康行為,提升健康能力素養。
健康知識實踐教學旨在體現知識學習在運動實踐中的體驗、感悟、理解與運用,以達到在真實情境中內化和運用知識、提升學生健康行為、培育學生能力素養的目的。
(二)運動技能課例創新教學手段
1.教學內容結構化設計
通過前期市級教研活動的引領和教學基本功競賽的規范,大部分課例均采用結構化教學理念開展了情境化“學練賽一體化”設計實施。在大單元和課時設計上,采用了生活化和比賽化的結構設計思路,其中球類運動教材采用了單項內容的18個課時的大單元構建,田徑、體操、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新興體育類運動教材則呈現出以亞類組合為主的單元構建設計思路。在課時教學設計上,整體體現了“學、練、賽一體化”設計。
2.教學情境融合創新
從教學設計來看,絕大多數課例注重創設各種學習情境,并貫穿知識、技能、技戰術運用等項目要點進行了融合設計。在融合創新方面,大部分課堂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融入生活情境、地方文化情境、比賽情境,呈現出真實主動的學練賽情境。如,簡化規則的籃球對抗賽、地方文化打卡游、暢游海底世界等。通過將《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的知識與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等內容,在比賽情境中一體化設計,體現了課程提出的結構化要求。
重慶小學體育教研基于課程理念提出了“靈、動、創、融”的渝派體育主張,在此主張的引領下,絕大多數課例圍繞各類專項運動的特征,體現了“靈動”體育的課堂要求。如,水平三《攻防組合探尋空間得分及體能》、水平二《技巧與器械體操》等課例中,攻防互動的進階比賽、小海魚幻化成鵬的系列游戲等,課堂學習多樣,課堂體現全體驗、全游戲比賽的學習氛圍。
3.方式多元學為中心
從學習方式來看,大多數課例從教師主導的課堂轉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堂,基于“學為中心”的思想,強調了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關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方式的轉變,既體現了渝派體育靈動的課堂特征,又為學生主體發展提供了平臺。
4.趣味學練強化體質
從課的運動負荷設計看,《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了課堂有效練習密度和運動心率,絕大多數課例精講多練,達成了75%的練習密度和140~160次/min平均心率的《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課課練的設計體現出綜合性、趣味性、補償性等特點。
5.智慧賦能輔助教學
從信息手段使用來看,所有課例均使用了智能、信息等手段輔助教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提出了“注重教學方式改革”的課程理念,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作為課程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在“本次比賽”中被廣大參賽教師使用。為發揮智能手段輔助教學的功能價值,通過信息手段發揮創設情境、講解示范、提示要點、反饋評價等輔助教學的功能。
二、本次賽課課例的問題
(一)融合創新還需深鉆體育之本
部分課例對《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要求的技戰術運用認識、研究不夠深入,對項目的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如,水平二《籃球變向換手組合》一課,對球類運動項目攻防一體的概念理解不到位,仍然圍繞單一的技術開展學練。《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技術學習需要在結構化的復雜場景中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素養,所以教學設計需要按照《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技戰術運用”內容要求,開展攻防一體的思想,將變向換手運球與突破過人、傳接球、投籃、傳切戰術等多項技戰術一體化設計。在技術與游戲融合、技術與比賽融合的同時,理解從“單一技術”向“項目運動能力”轉換的思想,體現結構化學練的教學策略。
(二)學習方式變革還需體現深度有效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注重教學方式改革”的課程理念,同時提出將教師的動作示范、重點講解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機結合。創新學習方式依然要求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要體現新的學習形式,又要體現教師主導下的深度引導,避免無效、低效的學習。如,水平一《跳躍與游戲》一課中,執教教師采用自我主導下的“請你跟我這樣做”,忽略學習主體地位,缺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體現,亟待轉變教學觀念。水平三《耐久跑與游戲》一課中,雖有主體學習的形,但缺乏形式與重難點、目標的關聯設計,僅設計了多次的小組討論,但討論內容與本課解決的重難點相關性不強,也缺少學習支架搭建和價值問題的引導。還有的小組討論呈現出一個骨干帶一組的個別發展現象,學習方式的變革更應注重教師的問題引導、方法巧設。
(三)融合創新還需提升綜合素養
“本次比賽”所展示的部分課例在融合創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上還體現出以下問題。
在融合創新的問題上,運動能力發展與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目標的有機融合不足,聚焦核心素養的運動能力發展目標較多,落實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目標還不夠。如,水平二《籃球運球、防守、傳接球運用》等課例中,還應在運動能力學練的同時,關注其他素養的設計與實施。
此外,運動能力發展與真實情境的融合還需要增強關聯性,部分課例為情境而情境、為有趣而情境、為比賽而情境的現象。如,水平二《變向運球與游戲》一課中,動物的追逐情境與球類運動的技術點沒有相關性,對學生的技術和戰術運用學習缺少輔助性支撐作用。
在融合創新中,還應明確融合主線的問題,部分課例關注情境本身的進階發展而忽略了運動發展的主線。如,水平一《跳躍與游戲》一課中,設計了系列游戲,但缺少明確的運動發展進階主線。建議先厘清本課運動能力發展的進階主線,再創設有關聯的合理情境,才能有效體現情境為目標服務的原則。
三、重慶市小學體育卓越課堂研究建議
(一)守正創新,把握體育之本
“本次比賽”中,教學設計創新背后體現了教材分析理解不夠和深度研究不夠的問題。《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運動能力目標提出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體能、展示與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六個維度的內容要求。這對教師素養和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更深入地掌握運動技戰術、運動項目的規律,提高對運動項目的綜合理解。
建議各區縣教研和校本教研加強《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各個教材的學習研究,正確把握六個維度教學內容的內涵和關系,基于此從教學設計路徑、策略、方法、手段等方面開展深入有效的創新研究。
(二)轉變觀念,加強方式變革
在教學方式設計實施中,部分課堂呈現出有形無神的問題。《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注重教學方式改革”的課程理念。學習方式的變革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以知識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觀念轉變的重要體現。建議在合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研究上,關注方式與目標、重難點的關系,避免為方式而形式化的低效、無效的現象。在學習方式的選擇上,既要關注教材特點和學情水平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又要關注課堂教學的實踐特征,避免只活動不思考或者只思考少活動的現象。
(三)合理融合,強化目標情境關聯
目標與情境一致性不夠是“本次比賽”出現的問題。《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課程理念,“學、練、賽、評一體化”的理念需要通過合理的真實情境作為教學目標達成的載體,其推進的底層邏輯應基于本課學習目標,遵循項目運動的核心規律和學習規律。
建議加強情境創設與目標的一致性研究,避免為情境而情境,情境與目標兩張皮現象。在融合創新的方向選擇和實施策略選擇上,還應遵循主體發展的創設原則,做到科學、合理、有效,實現人的綜合素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