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圖案如同歲月的見證者,是文化的時代鏡像。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是鑲嵌在人們美好生活畫卷里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民眾長久以來積淀而成的自然觀、宇宙觀、人生觀和幸福觀,借助傳統審美和藝術技法,與天地萬物、人生百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充滿寓意的文化有機體。這些簡潔優美的紋樣,是民俗生活的藝術瑰寶,也是中華文明的文化密碼,蘊含著民眾世代相傳的智慧與情感。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信仰,在吉祥圖案的描繪和傳播中得到了繼承與發揚。人們把遷徙歷史、祖先遺跡、日常生活、祈福祝愿、奇思妙想、神話傳說乃至精靈鬼怪都化作指尖飛揚的吉祥圖案。吉祥圖案的起源可追溯至遠古時期的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
到了漢代,隨著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吉祥圖案融入更多的倫理道德元素,如“五福臨門”“松鶴延年”等。這些圖案不僅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唐代的“鴛鴦戲水”圖案表達了人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傳遞出當時社會對于家庭和美幸福理念的想象。吉祥圖案中的元素,如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紋樣,是民眾的創造,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基因編碼。
這些吉祥圖案,既是理想的,又是現實的,蘊含著某一歷史時期或某些特定區域內流行的民俗寓意,為民眾生活增添了神韻與光彩。在民間慶典和儀式中,吉祥圖案成為人們寄托希望、表達祝福的重要載體。宋代以后,隨著市民文化的興起,吉祥圖案更加注重生活化、民俗化,如“喜上眉梢”“連年有余”,這些圖案在民間廣為流傳,依托瓷器進入日常生活,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吉祥圖案運用諧音象征,融合傳統藝術的寫意技法,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明清時期,吉祥圖案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如“金玉滿堂”“百鳥朝鳳”等,被廣泛應用于建筑、家具、服飾、瓷器等各個領域,成為社會風尚的重要表征。
平凡生活的點滴、剎那的感受,在靈巧的指尖凝結成充滿美好意義的吉祥圖案。對于中國人而言,這些圖案的文化象征意義非常明確。奇思妙想和藝術創造將平凡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乃至抽象的認知理念,都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簡單圖案,使人們能夠直觀地獲得其中的美好寓意,領略其蘊含的妙趣意境。如蝙蝠、壽桃、蓮花等圖案,分別表示福、壽、和諧等含義。這些寓意深入人心,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生命、宇宙的深刻理解,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民間流布的吉祥圖案,往往同時具有較為莊嚴的儀式功能,如在婚禮、壽宴等場合,人們會使用特定的吉祥圖案來傳達幸福、喜悅、健康、長壽等觀念。
隨著世代積淀的文化認知在吉祥圖案的創造和使用中逐漸固化,這些圖案所攜帶的文化基因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凝聚力方面也日益彰顯出更為重要的作用。人們通過吉祥圖案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遞社會規范和道德觀念。吉祥圖案逐漸符號化,作為文化基因的載體,凝聚著民族情感,增強著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吉祥圖案的理解力和認同感,促進了社會的和諧團結與發展進步。簡明扼要、易于記憶的圖形,寓教于樂,傳遞著誠信、友善、團結、進取的社會正能量,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視覺化與藝術化的形象表達。
吉祥圖案的社會影響如春雨般潤物無聲。如孝道、忠誠、勤勞等中華民族幾千年贊美的傳統道德價值觀,借助通俗易懂的圖案,傳遞給后人;民眾喜聞樂見的“八仙過海”“和合二仙”,承載著對傳統美德的弘揚,在無形中塑造著民眾的價值觀,以不失美感的方式確立著社會教育的規范。家庭觀念的維系,社會秩序的建立,個人行為的曲直,都在吉祥圖案中得以表現。這些圖案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了社會的文明素養,如同一股清流,滋養著人們的心靈。
在現代社會中,吉祥圖案與現代設計的融合,不僅是對傳統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的探索。
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推動著文化發展。吉祥圖案在新時代實現了價值的重構。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郵政陸續發行“中國年文化”的系列郵票,其中包含春節期間受大眾歡迎的吉祥圖案。2017年,中國郵政發行包含“福祿壽喜”等民間元素的吉祥郵品,成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美載體。尊重傳統,挖掘吉祥圖案的文化內涵,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使命。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結合時代特點創新著吉祥圖案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使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現代設計中融入的傳統吉祥圖案,如云紋、如意紋,既展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現代建筑、園林、傳媒、文創、娛樂等領域對吉祥圖案的普及和推廣,使得吉祥圖案應用到產品包裝、室內裝飾、時尚服飾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
當前,吉祥圖案參與到數字化應用和轉化創新的智能技術領域,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智能文明新形態,散播在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多個領域的技術創新中,為中華文明走向世界注入了不竭動力,書寫著新時代鄉村與城市生活的美好畫卷。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藝術、3D打印、AI生成、音圖轉化等,為吉祥圖案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得傳統吉祥元素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光彩。更多具有新特點的吉祥圖案,進入大眾生活,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心靈的歸屬,實現了精神層面的充實富足。
吉祥圖案是中華文明里的文化密碼,也是走向世界的文化橋梁。吉祥圖案不僅在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國際上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成為跨文化交流的友誼紐帶。國外應用吉祥圖案的場景,展現了這些傳統吉祥元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融合與創新。例如,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在其某些系列產品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如使用鳳凰、牡丹等元素設計高級時裝和配飾,這些設計展現了對東方文化的尊重,賦予了品牌獨特的藝術魅力;有的品牌以中國新年為主題的限量版化妝品,在包裝上融入錦鯉、梅花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有的品牌推出以“福”字為主題的家居裝飾品,如抱枕、桌布等,將中國傳統的吉祥元素與北歐簡約設計風格相結合,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在經濟產品之外的公共文化領域,吉祥圖案促進了多種文化間的交往和交流。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mp;A)曾舉辦“中國風:從絲綢到瓷器”展覽,其中展示了大量融入吉祥圖案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如帶有龍鳳圖案的絲綢和瓷器。亞洲許多國家會在一些節日慶典中采用中國的吉祥圖案進行裝飾,以慶祝節日,如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商家和居民會掛起帶有“魚”(寓意年年有余)、“蝙蝠”(寓意福到)等吉祥圖案的裝飾品。
新的吉祥紋樣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正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可以在一瞬間生成復雜的新鮮圖案。這些新的發展正在探索著人類創造力和創新力的極限。在這一層面上,吉祥圖案不只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成為全人類共享共有的精神財富。
在新時代,吉祥圖案的價值重構集成了視覺傳達的廣闊空間,同時也是對歷史的尊重與現實的回應。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吉祥圖案實現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促進著不同民族和地區之間的跨文化交流與融合。在相互借鑒、吸收的過程中,中國吉祥圖案不斷演變,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成為連接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的橋梁。
宋穎,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