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多彩的內容體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杰出的智慧與驚人的創造力。
中國古代傳統飲食文化以不斷發展的農耕文明為背景,兼及漁獵和畜牧文化。周秦時期屬于飲食文化成型時期,唐宋和明清時期形成兩次發展高峰。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滿足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需求,還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
飲食哲學
飲食哲學傳承了先民的智慧,承載了當代人的理想。中華飲食哲學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靈魂所在。在中華飲食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貫穿始終,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國人注重飲食的調和與平衡,追求飲食與身體的和諧統一?!饵S帝內經·素問》云:“凡欲診病者,必問飲食居處?!敝袊让裢瞥顼嬍仇B生依時而變?!吨芏Y·天官》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鼻宕朗臣以对谄渌摹峨S園食單》一書中提出:“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時也。夏宜食干臘,移之于冬,非其時也?!?/p>
中國傳統飲食哲學推動了“食醫合一”“藥食同源”等飲食理論的誕生。中國古代農書《齊民要術》和醫書《備急千金藥方》等古代典籍都提到了飲食和醫藥相結合的理論。尤其是古代醫書《黃帝內經》提出“飲食不節,而病生于腸胃”“食養盡之,無使過之”等觀點,更是辯證地分析了飲食與人類疾病發生和治療的關系。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谷物、蔬菜、果品和水產、動物類藥物共1800多種,其中有相當多的品類既是藥物又是食物,他主張“藥食同源”,強調通過飲食來保持健康和預防疾病。
原料文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飲食原料是飲食發展的物質基礎,中華飲食原料文化體現了中國人對食材的深厚感情和獨到見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和利用糧食作物的國家之一。粟、麥、稻等谷類糧食作物不僅是中國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也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飲食文化的形成與當地的氣候、物產等因素密切相關。由于中國疆域遼闊,食材地域差別明顯,中國飲食一向追求食材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例如,黃河中下游的豫菜和魯菜、長江上游的川菜和長江下游的浙菜等,各具地域特色,分別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食材文化和烹飪技藝。浙菜中的莼菜湯,在杭州當地為家常菜,但在其他菜系中則較為少見,因為莼菜是西湖的特產。《齊民要術》云:“逐水而性滑,謂之淳菜?!N之以淺深為候,水深則莖肥葉少,水淺則葉多而莖瘦。莼性易生,一種永得。”
中國人還注重食材的養生價值和飲食結構的搭配,如《黃帝內經·素問》所倡導的“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體現了中國人對飲食養生和飲食結構的深刻認識。
菜品文化
菜品是飲食文化的載體,中華菜品文化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通過菜品,我們可以窺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審美觀念、生活狀態和文化傳承。中國八大菜系菜品美不勝收,飲食風格各異,菜品精彩紛呈。中國菜品不僅種類繁多、烹飪技藝精湛,還追求色、香、味、形、器的和諧統一,尤其注重文化內蘊和豐富寓意。2024年12月4日,中國春節申遺成功。中國的年夜飯是中國春節習俗的重頭戲。年夜飯的菜品更加有講究,比如春節宴會上的魚寓意年年有余,餃子象征辭舊迎新,年夜飯中的這些菜品都寄托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國地大物博,地脈文脈各異,各地不同的菜品體現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傳承和地域風情,如浙江蘭溪游埠的早茶、河南鄭州的燴面等,前者有精致的江南傳統生活方式的傳承,后者有中原人近代以來融匯四方的氣勢。經常出現在中國國宴菜單上的北京烤鴨、文思豆腐、龍井蝦仁等經典菜品,背后都有極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具匠心的制作工藝,集中展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杭州亞運會國宴“錢塘盛宴”的主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竹香牛排和秋分時蔬等,更是盡顯中國飲食文化講究地域特色和時令節氣的經典之作。
飲食禮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與中國飲食禮儀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蘊含的文明元素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并駕?!?/p>
中國傳統飲食禮儀,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的情感中,是中國傳統禮樂文明的重要表現形式。尤其是儒家飲食思想對中國傳統飲食禮儀影響最大,儒家倡導的平和的社會秩序,也充分體現在中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抖Y記·禮運》云:“夫禮之初,始諸飲食?!逼湔J為飲食活動的行為規范是禮儀的開始。《論語·鄉黨》云:“席不正,不坐?!薄洞呵锓甭丁吩疲骸昂蒙鵁o禮則流,飲食而無禮則爭,流、爭則亂。”
總之,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豐富多彩的內容體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杰出的智慧與驚人的創造力。在新時代繼承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民族瑰寶,是當代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不僅要傳承和創新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的物質層面,包括食材和菜品等,更要傳承和創新中國優秀傳統飲食文化的精神層面,包括飲食哲學和飲食禮儀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飲食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最終為提高國人的飲食健康和飲食文明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在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視野下,對各民族飲食生活中蘊含的文明元素的凝練和發揚,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孫劉偉,歷史學博士,浙江中醫藥大學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