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意義,并分析了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困境,探討了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途徑。
【關鍵詞】數字素養 小學思政教師 教育數字化
新興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在現代化浪潮中,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這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作為站在教育技術變革前沿的教師,必須培養和提升自身的數字能力,這樣才能保障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的順利進行。本文以小學思政教師為切入點,研究教師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數字素養提升策略。
一、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意義
現代思政教育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具備教育數字素養,不僅涉及個人職業成長,還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1.深化教育數字化改革。
在推行小學思政數字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教學活動、教學方式革新及評價機制更新等方面,都離不開擁有數字素養的教師去承擔這些任務的實施。教師只有在具備較高數字技術水平的情況下,方能培育出具有強大數字能力的學生,創造出更多數字教育的成績,并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數字教育生態系統。
2.實現教學模式的突破。
在新興數字技術推動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學生之間交流與協作的緊密度和精準度都有所提升。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以往相比,也變得更加靈活、更加自主。迅速有效的信息反饋能讓教師知曉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而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細致的輔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獲得更為優質的學習資源和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激發學生自我主導的學習動力。
3.促進教學手段的變革。
科技信息的進步拓寬了小學思政課的時空邊界,在課堂上加速了傳統教學方法與先進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通過這種結合,原本靜默無聲的教材內容得以轉換成栩栩如生的畫面,再輔以聲音和影像等多媒體手段構建仿真的虛擬實景,讓學生如同置身其中,為學生提供了沉浸式的思政課學習體驗。這使得小學思政知識更易于被理解和吸收,幫助學生主動地構建自己的思政知識體系。
二、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困境
1. 機制的不足。
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需要系統且持續性的支撐,這是長期的戰略規劃。但是,目前有些地方、學校沒有制訂明確的制度,也沒有建立科學的獎勵機制來調動小學思政教師提升數字素養的積極性。雖然一些教育組織擬定了針對教師數字能力提升的策略,可是這些策略并沒有在實際的教育改良與進展中獲得足夠的重視,這在客觀上導致小學思政教師忽略了數字素養提升的重要性。同時,由于缺少有效的監控、評價和動力激發體系,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在各方面的保障上變得不健全,降低了教師增強個人數字素養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育信息化正處于變革期,眾多地區的信息系統、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撐等較為滯后,這同樣成為小學思政教師在實際操作中的障礙。
2. 理念的滯后。
思想指引著改革,教師數字素養提升意識的滯后嚴重阻礙了其在這方面技能的有效提高。更令人擔憂的是,相當多的小學思政教師尚未建立起提升數字素養的正確觀念。一些小學思政教師因為個人數字化運用水平的限制,不適應數字化的教育技術狀態,在數字技術教學的學習上產生了排斥感;一些小學思政教師對數字化教育的益處與成效持有錯誤的理解,故而對其應用持抗拒態度;一些小學思政教師不愿改變固有的授課風格,拒絕參加提高數字技能的培訓課程,對數字技術在教學上的創新持缺乏認同的立場;更有一些小學思政教師認為,教學數字化改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不會在短期內帶來明顯效果,因而對此并不熱心。
3. 課程的缺乏。
當前,面向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進階的課程結構并不完善,短缺的理論基礎難以滿足他們提高數字素養的需求。有的教育行政部門未能充分重視新觀念、新戰略在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創新運用,這導致所構建的專業課程體系在理論與實踐方面缺乏足夠的內容與資源。從課程設置來看,有的課程沒有考量到小學思政教師心態、年齡、技術水平上的個體差異,統一安排所有教師接受相同的數字能力訓練,缺乏專門性和實效性,難以實現提升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的目標。
三、小學思政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的途徑
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
一是,制訂小學思政數字化教學標準。為了適應教學數字化的轉變,有關方面要制訂一套針對小學思政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標準,旨在指導他們提升數字素養;為了適應教學環境的變革,要構建一個涵蓋教與學、管理評估、輔助服務等方面的小學思政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熟度框架,旨在為小學思政教師提升數字技能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優化教育工作者的激勵機制。有關方面要完善小學思政教師數字技能提升的激勵措施,構建基于數據分析的教師數字化教學成效評價體系,強化對教師在數字化教學領域工作表現的考核,以此推動小學思政教師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和創新實踐者。
2.更新教師數字素養理念。
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的主要挑戰源自于教師固守的傳統教學觀念和習慣性教學行為。小學思政教師應該主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構建適應數字化進程的創新教學觀念和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激活數字技術在小學思政課堂教育中的巨大潛力。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通過數字技術對教學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造。這一過程不僅廣泛涉及各個層面,而且觸及到教育體系的根本。教育從業者必須明白,數字技術的功能不僅遠超過輔助教學,它還象征著一種教學理念,有助于推動教育方法在革新中的發展。同時,小學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深刻地認識到,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漫長且復雜的歷程,這就要求他們做好面對這場持續挑戰的全局性規劃。
3.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優化小學思政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構建,需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多樣化需求為目標,打造一個高品質、定制化、豐富多彩且系統完整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庫;提升小學思政教育中數字資源的沉浸感、互動性和情境化,以拓展其類型與架構;積極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創新供應方式,構建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數字資源共創、共享機制,避免小學思政數字資源在低效、重復建設和無效供給上的問題。進一步地,提升教育數據的規范化管理水平,以全方位增強其精確度、安全性和整合性,積極推動小學思政教育數據標準化共享平臺的建設,解決數據孤島問題,為小學思政教師提供教學輔助數據。
綜上所述,在數字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學思政教師不應局限于遵循指令或旁觀,而是要成為數字素養提升的引領者與創新者。為了適應數字化發展的趨勢,小學思政教師要主動、自覺地通過培訓、課堂變革等方式加強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保持小學思政課堂創造性發展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潛力,以迎接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1]李欣月.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提升鄉村教師數字素養的困境和路徑[J].文獻資料,2023(17):184-187.
[2]張碩.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研究[J].教書育人,2023(28):44-46.
[3]張翔.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數字素養提升發展策略探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03):22-27.
[4]趙永濤,郭亞莉,岳維鵬.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師數字素養——以寧夏中小學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實踐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3(0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