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府補貼能否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02-15 00:00:00崔丙群劉巖
林業經濟 2024年9期

摘要:政府補貼是鼓勵農林類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其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政府補貼能否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基于2017—2023 年農林類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數據,揭示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回歸結果顯示,政府補貼對農林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有顯著促進作用,通過相繼加入固定效應及控制變量,基準回歸系數分別為1.1812、2.1134、1.7625 和0.9678;機制檢驗顯示,數字化轉型程度在兩階段的回歸系數分別為1.6655 和0.1716,ESG表現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614 和0.0547,表明數字化轉型程度和ESG表現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提升的過程中起中介傳導作用;異質性檢驗發現,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作用中,國有企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非國有企業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西部企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中部與東部企業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政府補貼對提升國有企業、西部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作用更顯著。文章創新性地聚焦農林企業新質生產力,從微觀視角出發,基于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相關理論,通過實證研究更加科學客觀地厘清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作用,有助于從政策內容角度為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提升提供優化參考。基于此,政府應加大補貼力度,視企業性質和地區實行差異化補貼政策,輔以其他扶持政策和監管政策配套實施,充分發揮政府補貼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作用。

關鍵詞:政府補貼;新質生產力;數字化轉型;ESG

中圖分類號:F324; F832.51; F8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338X(2024)9-036-19

1 引言

202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調研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2024 年1 月3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又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支柱產業,農業的穩定發展關乎國家經濟命脈和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發展不僅表現在生產要素規模不斷擴大,而且表現為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要舉措(毛世平等,2024)。農業上市企業作為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既是嵌入農業內部的生產組織,又是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經濟主體,在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隨著市場化進程的發展,農林類上市公司面對著越來越大的市場風險,面對著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國際市場,面臨著比其他行業更多的自然和經濟雙重不確定性,其生存與發展變得越來越困難。其中,林業是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產業領域,具有生產周期長、受自然環境影響大、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并重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林業在發展過程中既需要注重生態保護,又需要追求經濟效益。所以,國家對農林類上市公司的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長期以來,在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多個層面上,政府一直在加強對農林類上市公司的支持,旨在緩解企業的財務壓力,鼓勵技術創新,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

政府補貼是否能夠有效激勵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如何優化補助政策以提升其實施效果,已成為當前亟待探討的關鍵議題,對于全面審視和科學評估現行政府補助政策的實施效果至關重要。因此,本文探究政府補貼能否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以及其影響機制和傳導機制,對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然而,目前針對企業新質生產力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針對農林類上市公司的研究更為匱乏。基于此,本文利用農林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梳理新質生產力及政府補貼相關理論依據,探究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機制,通過構建模型實證檢驗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機制和傳導機制,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政策啟示,以幫助農林類上市公司通過政府補貼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農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的邊際學術貢獻:第一,豐富新質生產力理論內涵,新質生產力是相對較新的概念,通過聚焦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能夠進一步明確農林業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特征、構成要素和發展路徑等,為新質生產力理論在農林業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供更具體的理論支撐;第二,通過構建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指標體系及固定效應模型,實證分析政府補貼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機制,科學客觀地得出研究結論,為政府補貼在農林業領域的作用機制和效果評估提供新的方法視角,使政府補貼理論更加完善和具有針對性;第三,從現實角度而言,將研究對象聚焦于農林類上市公司,得出政府補貼能夠有效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研究結論,以期為農林類上市公司發展提供策略支持,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為補貼政策的實施和優化提供建議,使其更好地發揮補貼政策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

2 文獻回顧與評述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提出,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研究主題主要包括三種。一是對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特征進行分析。姚樹潔等(2024)認為,新質生產力須具有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產業高效低耗綠色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推動數字賦能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等特征;周文等(2023)指出,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創新為主導、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超越傳統生產力的理論創新。二是對新質生產力的意義和實現途徑進行論述。張林(2024)指出,新質生產力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蔣永穆等(2024)認為,增強科技創新整體能力、促進新要素迅速成長、推進核心技術研發應用和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將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三是從不同維度對新質生產力的指標體系進行構建。目前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基于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三個維度對區域新質生產力指標進行構建(朱富顯等,2024),第二類基于科技、數字和綠色等內涵特征視角構造區域新質生產力指標(盧江等,2024),第三類依據生產力二要素理論對微觀企業新質生產力指標進行構建(宋佳等,2024)。王鈺等(2024)指出,新質生產力是能夠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張秀娥等(2024)指出,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研究其驅動因素對于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政府補貼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主要集中于補助如何改善企業的資金流向和財務狀況,但關于政府補貼與企業新質生產力的關系,仍有待進一步探究。政府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等手段來促進宏觀經濟結構的優化,而作為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補貼,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途徑(王紅建等,2014)。當前,我國對農林類上市公司實行的財政補助方式有:財政補助、財政貼息補助、稅收返還補助、無償劃撥等。張忠俊等(2023)研究表明,政府補貼對企業債務融資能力的提高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多數學者研究表明,政府補貼能夠促進研發投入,對企業創新行為有一定的激勵作用。農林類上市公司技術創新是一項高成本、高周期和高風險的活動,其溢出效應非常明顯,在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下,企業更傾向于采用“模仿”而非自主創新。隨著時間的推移,“搭便車”行為使企業的研發投資熱情大大降低,致使社會現實中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達不到最優,也就是達不到帕累托最優。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對Ramp;D行為的正外部性進行有效的調節,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與人力投入能為企業帶來技術和產品革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因此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Wang et al., 2013)。

綜上所述,學者們關于新質生產力以及政府補貼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新質生產力是科技交叉融合突破所產生的根本性成果,學者們的探討主要集中于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涵、特征意義等,當前對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分析,實證研究相對匱乏,且更多集中于對宏觀新質生產力的影響,較少關注于微觀企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探究如何推動企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價值。

3 理論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

為了探究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的影響路徑,本文從內在動力和外在驅動兩方面分析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機制,據此提出研究假設,并構建理論分析框架。

3.1 理論分析框架

本文從政府補貼與新質生產力,數字化轉型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的中介作用,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表現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的中介作用三個方面闡述本文的理論分析框架,并提出相關研究假設。

3.1.1 政府補貼與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新階段,其核心在于科技創新。科技創新不僅推動技術進步,還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林類上市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通過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來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從而推動農林業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關于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多數學者認為科技創新及其轉化為實踐效能是新質生產力生成和發展的關鍵。王鈺等(2024)解釋新質生產力應包括一個核心,即科技創新,認為政府補貼能夠降低企業在新技術、新產業等新質生產力領域投入的成本和風險。

政府補貼作為一種政策工具,能夠降低企業在新技術、新產業等領域的投入成本和風險,從而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政府補貼還能夠引導企業的創新方向,解決技術創新存在的“市場失靈”問題,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Arrow(1962)指出,政府創新補貼有利于引導企業的創新方向,并有助于解決技術創新中存在的“市場失靈”問題;史潔瓊(2020)研究發現,政府補貼對企業的研發投入有額外激勵效應,并且競爭越激烈,政府補貼所產生的激勵作用越顯著;Yang 等(2024)認為,政府補貼投向農業企業,也有助于激勵農戶生產積極性,提高農產品產量;賴娟等(2021)研究發現,政府補助對于農林類上市公司的研發投資有明顯的刺激效果,這種影響受到公司生命周期的影響,而且在成長階段更為明顯;洪瑤小雪等(2024)研究表明,政府補貼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創新質量;楊宜等(2024)認為,政府補貼可以提升企業創新產出的數量、質量以及發明專利申請數量,企業的創新產出包括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以及發明專利;而宋佳等(2024)研究指出,科技創新正是企業新質生產力的驅動力,企業正是通過積極創新與研發進而提升生產力水平,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綜上所述,政府補貼一是能夠緩解農林類上市公司的融資約束,增加企業的現金流,使其能夠有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和創新活動;二是能夠增強農林類上市公司的創新動力,推動其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和水平,進而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的新質生產力。基于此,提出假設H1。

H1: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3.1.2 數字化轉型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的中介作用

政府補貼可以通過推動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進而從科技創新層面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發展。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和云計算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邁向全面滲透、跨界融合的新階段。數字化轉型,是我國農林類上市公司轉型智能化、高端化的必經之路。張瓊瓊等(2024)研究表明,政府補貼可以顯著提高企業數字化水平;杜傳忠等(2023)同樣證實政府補貼能夠顯著促進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新質生產力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知識密集度等特點;樊自甫等(2022)認為,政府補貼達到一定閾值,會有效激勵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而為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數字技術不斷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催生5G 通信、高性能服務器等新質勞動資料,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構成要素和根本特征。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內部的數字化轉型不僅能夠促進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還能促進管理業務流程的智能化,具有較強的技術外部性,能夠賦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陳秀英等,2024)。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夠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和優化生產流程促進技術創新。張智慧等(2024)認為,數字化轉型以數字技術作為底層支撐,通過將各種高新技術嵌入到具體的生產過程,從而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張夏恒等(2024)指出,數字化轉型為新質生產力的涌現發揮了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數字化轉型為技術創新提供底層技術和要素支撐、為管理創新提供戰略管理范式、為模式創新構建智能化運營的數字生態,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模式創新共同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促進新質生產力的涌現。另外,數字化轉型能夠通過創新資源配置方式,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流程。因此,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技術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的催生條件不謀而合,政府補貼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促進技術創新,進而促進企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基于此,提出假設H2。

H2:政府補貼能夠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從而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

3.1.3 ESG 表現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中介作用

政府補貼可以通過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ESG表現從綠色及人才方面助力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提升。企業ESG表現綜合反映了其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實踐結果,以及相關信息披露的結果。在企業的ESG表現與政府補助的關系方面,大多數研究認為兩者是正向關系。夏蕓等(2023)研究表明,政府補助可以促進企業的ESG表現,且媒體的關注對其具有調節作用。農林類上市公司的政府補貼與社會責任履行總體呈正相關關系,且政府補貼在發放當期產生的作用最為明顯。肖紅軍等(2016)研究表明,政府可以利用其行政權力,把政府補貼等資源給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這樣就能刺激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陽鎮等(2024)研究表明,社會信任主要通過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外部資源供給與內部可持續導向能夠強化社會信任驅動的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正向價值。社會信任對于推動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開展技術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環境方面,政府補助能夠為綠色創新提供資金來源,促進企業綠色轉型,進而加快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宋佳等(2024)研究表明,企業ESG發展對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有顯著促進作用;企業實施ESG則表明它們以標準化的方式運作,ESG表現好的企業在人才市場上更受歡迎,可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隨著優秀人才進入各個部門,不僅可以提高企業效率,還可以促進研發和創新,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設H3。

H3:政府補貼能夠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ESG表現,從而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

基于以上分析,構建本文理論模型,如圖1 所示。

3.2 研究方法

為研究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的影響及作用機制,本文首先通過熵值法測算企業新質生產力,然后構建固定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對其進行分析。

3.2.1 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測量方法

熵值法是指用來判斷某個指標離散程度的數學方法。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越大,因此可以用熵值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E. Shannon)1948 年將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論中,用以衡量信息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企業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因此基于生產力二要素理論構建企業新質生產力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衡量新質生產力。

3.2.2 基準模型設定:固定效應模型

為了探索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檢驗假設H1,本文構建固定效應模型,如式(1)所示。

3.2.3 機制檢驗模型設定:中介效應模型

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在政府補貼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通過促進技術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拓展市場、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和完善公司治理等,為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為檢驗數字化轉型程度及ESG表現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以驗證假設H2、H3,本文構建傳導機制模型,如式(2)、式(3)所示。

4 數據來源、變量選取與描述性統計

本部分首先介紹研究的數據來源及變量選取,然后對選取變量進行說明,最后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4.1 數據來源

本文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標準(2021 修訂版),選取其中的農林牧漁類上市公司2017—2023 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在此基礎上,剔除ST、*ST公司,同時剔除研發投入、政府補貼等相關數據缺失的企業,共得到87個企業樣本,其中包括6家林業類上市公司。數據來源于萬得數據庫(WIND)、國泰安數據庫(ChinaStock Market amp; Accounting Research Database,CSMAR)及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hinese Research DataServices Platform,CNRDS)。為保證數據的穩定性,個別缺失數據通過插值法補齊;為減少異方差的影響,本文對政府補貼、研發人員占比等數據做了取對數處理和標準化處理,最終獲得609 個觀測值,構成平衡面板數據。

4.2 變量選取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由于當下暫無基于農林類上市公司的新質生產力評價類相關研究,因此通過企業相關文獻梳理選取代表性的指標及變量,進行下一步指標分析與評價。

(1)被解釋變量。企業新質生產力(Npro)。根據生產力二要素理論,生產力包含勞動力和生產工具要素,而新質生產力以勞動力、生產工具及其組合的優化和質變為基本內涵,借鑒宋佳等(2024)的做法,構建企業新質生產力指標體系。原材料采購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其相對較低時有利于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強產品附加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唐衡等,2019)。因此,本文借鑒唐衡等(2019)的研究,采用原材料采購成本作為物力因素的指標之一,并利用熵值法確定相應權重,計算出企業新質生產力指標,如表1 所示。

(2)解釋變量。政府補貼(Sub),是指企業從政府獲得的貨幣性資產和非貨幣性資產,本文選取企業財務報表中營業外收入中的政府補助金額來衡量,并對其進行加1 取對數處理。

(3)中介變量。第一個中介變量是數字化轉型程度(Digit),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通過應用各類新興技術實現生產流程的數字化,進而推動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本文參考吳非等(2021)的做法,使用文本分析方法整理上市公司年報中數字化轉型詞頻的數據,測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度。第二個中介變量是企業ESG 表現(ESG)。我國ESG 建設起步較晚,目前比較完整的ESG 指標體系主要有Wind、華證、商道融綠、盟浪和富時羅素的ESG指標。對比上述公司的ESG數據,Wind 數據庫的ESG指標比較完整,其他公司的ESG指標較少,因此本文采用Wind 數據庫的ESG指標的綜合得分作為中介變量進行研究。

(4)控制變量。考慮到被解釋變量基于微觀企業財務數據進行構建,本文依次選取6 個控制變量:企業年齡(Age),企業成立年限是其發展歷程的見證,不同年限的企業在資源積累、市場適應性、創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Adizes, 1989),用當年年份與成立年份差值的自然對數表示;總資產收益率(Roa)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反映企業資產利用效率的高低,總資產收益率高意味著企業能夠更好地利用資產創造利潤,用當期凈利潤與平均總資產之比表示;董事會規模(Boa)則反映公司治理結構的復雜性,用董事會人數的對數表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Cfo)代表企業的償債能力,Opler 等(1999)分析了企業現金持有的決定因素及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認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用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與期末總資產之比表示;股權集中度(Top)反映公司股權的分布情況,對企業治理結構和決策效率有重要影響,用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表示;企業規模(Size)是影響其市場地位、資源獲取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大規模企業通常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資源整合能力(Radipere et al., 2014),用企業總資產取自然對數表示。各主要變量的定義及說明如表2 所示。

4.3 描述性統計

表3 列示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被解釋變量Npro 在2017—2023 年間面板數據的均值為2.95,中位數為1.92,標準差為2.96,表明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呈正態分布,滿足研究條件,并且最小值與最大值有明顯差異,均值遠小于最大值,表明不同企業的新質生產力水平差異較大;解釋變量Sub 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也有明顯差異,表明本次選擇的樣本覆蓋范圍比較廣,同樣對研究結論的代表性有促進作用;一系列控制變量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也有顯著差異,對本次研究能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

5 經驗性結果

本部分對研究模型進行實證檢驗與分析,首先,以政府補貼為解釋變量、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為被解釋變量進行計量經濟學分析;其次,通過替換被解釋變量、剔除異常年份等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最后,以數字化轉型程度及ESG表現分別為中介變量進行機制檢驗并作異質性分析。

5.1 基準回歸

經過對本文所選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VIF)進行計算,所得VIF 值在1.09~2.43 之間。根據常用的共線性判斷標準,當VIF 值小于10 時,通常認為變量間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因此,可以判斷本文所選擇的變量在統計上不存在顯著的共線性問題,滿足進行后續研究與分析的條件。基準回歸結果如表4 所示。表4 中列(1)表示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之間的直接回歸結果,政府補貼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列(2)和列(3)分別表示控制固定效應和加入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政府補貼系數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列(4)表示同時控制個體和年份的固定效應并加入所有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從表4 可以看出,在加入控制變量和控制固定效應前后,政府補貼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驗證假設H1 成立。

政府補貼可以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林類上市公司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初期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補貼能緩解其資金緊張狀況,使其有能力進行設備更新、人才培養等關鍵活動;二是補貼可以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其加大研發投入,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從而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的創新和升級,提高新質生產力;三是農林類上市公司在嘗試新的生產模式、拓展新業務時面臨風險,補貼相當于一定程度上分擔了風險,鼓勵企業更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新質生產力;四是補貼可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與科研機構、高校等的合作,加速知識和技術的轉移與轉化,助力新質生產力提升。

5.2 穩健性分析

穩健性檢驗主要通過用全要素生產率替換被解釋變量、剔除異常年份以及政府補貼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的內生性檢驗完成。穩健性檢驗——替換變量、剔除異常數據、內生性檢驗如表5 所示。

5.2.1 替換被解釋變量

在經濟學領域,生產力與生產率常常可以替換,因此本文用全要素生產率替換被解釋變量來衡量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目前常用的全要素生產率衡量方法有OP、LP法,因此,本文采用OP、LP法測算的全要素生產率分別替換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表5 列(1)、列(2)分別是OP、LP 法測算的全要素生產率替換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兩種方法測算的全要素生產率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再次驗證了假設H1。

5.2.2 剔除異常數據

在樣本期間內,2020 年后的新冠疫情可能對企業發展有較大的影響,為了減少異常年份對研究結果的不確定性,剔除2020—2022 年數據后進行回歸。從表5 列(3)的回歸結果來看,政府補貼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剔除異常年份后,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有促進作用,假設H1 又一次得到驗證。

5.2.3 內生性檢驗

由上述回歸結果可知,政府補貼能夠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但是政府補貼也具有選擇性。也就是說,那些經營績效好、發展前景廣闊、新質生產力水平高的企業更有可能獲得政府補貼,為了緩解這種雙向因果關系帶來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借鑒路春城等(2023)的研究,以政府補貼滯后一期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回歸。

從表5 列(4)、列(5)可知,將政府補貼作為內生變量,將滯后一期政府補貼作為工具變量,而將新質生產力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兩階段最小二乘回歸,第一階段是將政府補貼作為被解釋變量,將滯后一期政府補貼作為解釋變量,然后進行線性回歸得到預測估計值;第二階段是將新質生產力作為被解釋變量,將政府補貼第一階段預測估計值作為解釋變量進行線性回歸,并得到最終結果。

從表5 列(4)可以看出,模型R2值為0.0514,意味著政府補貼可以解釋新質生產力5.14%的變化原因。對模型進行Wald 卡方檢驗時發現,模型通過Wald 卡方檢驗(Chi2=8.2092,p=0.0041lt;0.05),也說明政府補貼一定會對新質生產力產生影響關系,第一階段中,滯后一期政府補貼的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第二階段中,政府補貼的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這一結果說明,在考慮了內生性問題之后,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仍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5.3 機制檢驗

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基準回歸結果表明,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起著正向激勵作用。此外,為進一步研究政府補貼能夠通過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和ESG表現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本文借鑒溫忠麟等(2014)逐步回歸檢驗法的方式進行驗證。機制檢驗如表6 所示。

表6 列(1)、列(2)、列(3)結果表明,政府補貼可以通過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進而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政府補貼呈現出5%水平上的顯著性(t=2.8136,p=0.0442lt;0.05),并且回歸系數1.6655gt;0,說明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數字化轉型呈現出5%水平上的顯著性(t=3.3083,p=0.0411lt;0.05),并且回歸系數0.1706gt;0,說明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對其新質生產力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當政府補貼和數字化轉型程度同時對新質生產力進行回歸時,政府補貼不呈現顯著性;在中介效應量結果匯總中,中介效應占比為100%,數字化轉型程度為完全中介,因此假設H2 得到驗證。原因可能是:政府補貼為企業提供了額外的資金來源,使其有能力投資于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如購置先進的信息設備、軟件系統等,從而直接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優化流程等,增強新質生產力;在政府補貼的助力下,核心企業可以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協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和生產力。

表6 列(4)、列(5)、列(6)顯示了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ESG表現以及ESG表現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回歸結果。政府補貼呈現出5%水平上的顯著性(t=2.0182,p=0.0455lt;0.05),并且回歸系數0.0613gt;0,說明政府補貼對ESG綜合得分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ESG綜合得分呈現出5%水平上的顯著性(t=2.2344,p=0.0263lt;0.05),并且回歸系數0.0547gt;0,說明ESG綜合得分對新質生產力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政府補貼和ESG表現同時對新質生產力進行回歸,政府補貼回歸系數為0.0591,呈現出5%水平上的顯著性,回歸系數小于基準回歸系數,可見ESG表現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假設H3 得到驗證。原因可能是:ESG推動企業更加注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有助于農林類上市公司在利用政府補貼時,將資金導向更有利于提升長期生產力的綠色農林業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模式;良好的ESG表現可能吸引更多與環保相關的投資和資源,與政府補貼共同作用,加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高ESG評分的企業對人才更具吸引力,優秀的人才可更好地利用政府補貼來推動創新和生產力提升。

5.4 異質性分析

以上論述了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全要素增長率的總體影響和影響機制,但是政府補貼也有可能由于研究對象特征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化的結果,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異質性分析。本文按照產權性質和地區兩個特征進行分組回歸,并專門對林業企業進行分析。異質性分析如表7 所示。

5.4.1 企業產權異質性分析

考慮產權性質的影響,將樣本分為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由表7 列(1)、列(2)可知,國有企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非國有企業只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說明兩組結果有差異,相比非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中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作用更明顯。這可能是因為:國有企業與政府關系更為密切,獲得政府補貼金額更大、頻次更多;國有企業因其穩定性和強大的資金能力,在人才市場上更能吸引優質人才,也更容易得到校園人才以及社會精英的青睞;國有企業在資源獲取和調配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在農林產業中具有引領地位,可以更好地將政府補貼資金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提升舉措,更好地落實政府補貼促進發展的要求。除此之外,金融機構為謹慎起見,也更愿意為獲得政府補貼的國有企業提供貸款。因此,政府補貼對國有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

5.4.2 地區異質性分析

考慮地區的影響,將樣本企業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由表7 列(3)、列(4)、列(5)所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回歸系數均顯著為正,但是西部地區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可見結果有差異。可能的原因是:相對東部地區,西部地區農林類上市公司發展基礎較為薄弱,通過政府補貼能更顯著地改善生產條件、引進新技術等,從而在相對較低起點上更容易實現較大幅度的生產力提升;西部地區獲得了更多的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可以更好地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提升;西部地區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如廣袤的土地、豐富的水資源、適宜的氣候等,這些資源為農林類上市公司更好地利用政府補貼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5.4.3 林業企業分析

考慮到林業企業作為特定行業,其補貼效應可能受到影響,因此,本文選擇福建金森、平潭發展等6 家林業企業作為樣本,探究政府補貼對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效果。由表7 列(6)可知,在林業企業中,Sub(政府補貼)的系數為0.2015,表明政府補貼對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Top(高管持股比例)的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表明高管持股比例對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可能不大或方向不明確;Boa(董事會規模)的系數為0.3841,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董事會規模對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有積極影響;Roa(資產回報率)的系數為正但不顯著,說明資產回報率對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的直接影響有限;Age(企業年齡)的系數為-0.0526,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較老的林業企業在提升新質生產力方面可能面臨更多挑戰;Cfo(現金流比率)的系數為0,且統計上不顯著,表明現金流比率對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可能不大;Size(企業規模)的系數為-0.1023,表明規模較大的林業企業在提升新質生產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劣勢或效率問題。

與其他農林類上市公司相比,林業企業承擔著更多可持續發展及生態保護的重要使命,因此在經濟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及資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單一的新質生產力指標體系無法準確衡量林業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應考慮林業企業巨大的正外部性。總而言之,政府補貼有助于增強林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政府補貼,林業企業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從而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此外,政府補貼資金還可以用于支持企業開展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林業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6 研究總結、討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以87 家農林類上市公司微觀數據為研究樣本,探究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路徑和影響因素。基于實證分析,得出研究結論,并對研究結論進行討論,提出政策啟示。

6.1 研究結論

在謀求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雙重背景下,農林類上市公司肩負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大任務,需要加快自身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提高新質生產力水平。本文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標準2021 修訂版,選取其中的農林牧漁類上市公司2017—2023 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考察檢驗了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和作用機制,并進行異質性分析,得出3 點結論。

(1)政府補貼能夠顯著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提升,固定效應回歸系數分別為1.1812、2.1134、1.7625 和0.9678,并且在通過兩階段最小二乘法消除變量內生性、替換被解釋變量計算方法以及剔除異常年份等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上述結論仍然成立。

(2)數字化轉型程度和ESG表現在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機制檢驗發現,數字化轉型程度在逐步回歸兩階段的回歸系數分別為1.6655、0.1716,ESG表現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614、0.0547,說明政府補貼能夠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和ESG表現,進而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

(3)相比非國有農林類上市公司以及東中部地區農林類上市公司,政府補貼對國有企業及西部地區農林類上市公司有更顯著的提升作用。進一步異質性分析的結果表明,在考慮產權性質和地區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非國有企業只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西部地區企業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中部與東部地區企業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表明在國有企業和西部地區企業中,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有著更明顯的提升作用。

6.2 討論

本文通過對2017—2023 年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研究結論,并據此進行討論。

(1)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有顯著正向作用,與方晨(2024)的研究結論相似,即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羅麗君(2022)也得出相似結論,政府補貼對企業創新產出有顯著正向引導政策效應。農業生產常常受到氣候、天氣和其他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農民和農林類上市公司經常面臨著生產成本高、收益低的問題(Nacimento et al., 2024)。為了保證農林業可持續生產和提高農林類上市公司收益,政府一般會采取一些經濟手段,例如農林業補貼政策。政府補貼政策可以增加農林業生產的投資,鼓勵農民和農林類上市公司投入更多的資金來增加農林產品的產量,從而提高農林業的新質生產力。

(2)在影響機制上,政府補貼能夠通過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程度和ESG表現等途徑提升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李子彪等(2024)指出,財政政策能通過緩解融資約束實現企業創新激勵效應,對企業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黃靜等(2024)研究表明,數字化轉型能通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三種機制顯著提高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季曉晴(2024)指出,政府財政補貼對農業龍頭企業的ESG整體表現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可以顯著增加農業龍頭企業的環境與社會責任,且在國有企業和中西部地區的表現更為顯著。可見,其路徑與本文路徑一致,數字化轉型與ESG表現在政府補貼影響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路徑中發揮中介效應。

(3)政府補貼賦能農林類上市公司存在異質性,本文研究結論表明,在國有企業和西部地區企業中,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有著更明顯的提升作用。牛晉霞等(2020)研究指出,國有產權性質企業有國家信譽作保證,在外部資本市場更容易獲得低成本的信貸資金,因此相比國有企業而言,政府給予非國有企業財政補貼對其資本結構調整的效果更顯著。

當前關于新質生產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層面,實證研究較少,且多集中于政治層面,經濟層面較少。本文不足之處在于:一是研究對象選取農林類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的問題,結論可能不具備普遍適用性;二是新質生產力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定義及解讀可能存在不深入、不準確的問題,從而影響政府補貼與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理解。

6.3 政策啟示

在明晰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賦能路徑及現存問題后,得以從中汲取寶貴的政策啟示,從而為進一步優化補貼政策、釋放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潛力提供指引方向。

(1)政府應加大補貼力度,精準補貼對象。要主動扮演好“有形之手”的角色,增加對農林類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促進農林類上市公司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政府應增加對農林類上市公司的補貼,特別是在創業初期面臨資金和資源壓力的企業。補貼應精準定位,優先支持國有企業和西部企業,以促進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利用補貼的導向功能,引導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向農林類上市公司聚集。

(2)政府應健全補貼制度,完善法規政策。全程監控補貼,保證補貼對新質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嚴格審核補貼申領資格,設立監管和報告制度,確保補貼資金及時流向急需的企業。對補貼用途進行分類監管,防止企業將補貼資金用于非生產性活動。引入第三方機構對補貼效果進行評估,確保補貼的有效性。完善金融制度和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農林類上市公司提供更多融資途徑,保護其創新成果(朱蘭亭等,2024)。

(3)農林類上市公司應精準使用政府補貼,提升政府補貼利用效率。農林類上市公司應結合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加大數字化技術研發投入,提升數字化基礎設施和裝備能力(尹含等,2023)。加快綠色創新技術的研發與使用,加強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履行社會責任,提高農林產品質量和安全。重視ESG理念,協調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獲得更多發展資源,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通過數字化轉型和ESG表現的中介作用,充分發揮政府補貼對農林類上市公司新質生產力的賦能作用。

(4)政府補貼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推動林業經濟生態化轉型。在政府補貼賦能中,林業企業可引入先進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業4.0 等新技術,從而顯著提升林業在種苗培育、森林經營、病蟲害防治、木材加工等方面的效率和質量。通過深化林業改革,創新林業經營管理體制,可以激發林業發展的活力。培育和發展新興林業產業,如數字林業、智慧林業、碳匯林業等,可以形成林業產業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陳秀英, 劉勝, 沈鴻. 以數字化轉型賦能提升新質生產力[J]. 新疆社會科學, 2024(2):41-45.

杜傳忠, 王純, 郭樹龍. 政府創新補貼對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研究[J]. 財政研究, 2023(12):69-82.

樊自甫, 陶友鵬, 龔亞. 政府補貼能促進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嗎?——基于演化博弈的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行為分析[J]. 技術經濟, 2022, 41(11):128-139.

方晨, 孫若彤, 李佳苒. 政府補貼對農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滬深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 新經濟, 2024(4):62-77.

洪瑤小雪, 許恒, 于暢. 政府補貼與企業高質量創新[J]. 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4(3):124-138.

黃靜, 張金昌, 潘藝.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研究——基于生產要素視角和A 股上市公司數據[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24(8):8-14.

季曉晴, 徐禮志. 鄉村振興背景下政府財政補貼對農業龍頭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J]. 江西農業學報, 2024, 36(2):110-118.

蔣永穆, 喬張媛. 新質生產力:邏輯、內涵及路徑[J]. 社會科學研究, 2024(1):10-18, 211.

賴娟, 汪鈺婷. 政府補貼、生命周期與農林類上市公司研發投入[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1, 32(22):116-118.

李子彪, 王思惟, 陳迪, 等. 政府補貼、稅收優惠與企業雙元創新——來自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24(8):121-127.

盧江, 郭子昂. 市域新質生產力:水平測度、時空演化與影響因素——基于2012—2021 年全國277 個城市面板數據的研究[J]. 社會科學輯刊, 2024(4):124-133.

路春城, 王翠翠, 姜常梅. 政府補貼、創新投入與制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 經濟與管理評論, 2023, 39(1):50-61.

羅君麗, 鮑夢曉. 政府補貼的創新產出效應研究——來自農業類上市企業的證據[J]. 管理工程師, 2022, 27(4):5-13.

毛世平, 張琛. 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農業強國建設[J]. 農業經濟問題, 2024(4):36-46.

牛晉霞, 劉小明. 財政補貼、產權性質和資本結構調整——基于滬深A股農業上市企業的數據[J]. 會計之友, 2020(2):58-63.

史潔瓊. 政府研發補貼對企業研發投入的效應研究——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 企業經濟, 2020, 39(8):136-144.

宋佳, 張金昌, 潘藝. ESG發展對企業新質生產力影響的研究——來自中國A股上市企業的經驗證據[J]. 當代經濟管理, 2024,46(6):1-11.

唐衡, 孟蕊, 趙海燕. 提升農業龍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問題研究——基于北京75 家樣本企業的實證分析[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2):161-164.

王紅建, 李青原, 邢斐. 金融危機、政府補貼與盈余操縱——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管理世界, 2014(7):157-167.

王玨, 王榮基. 新質生產力:指標構建與時空演進[J]. 西安財經大學學報, 2024, 37(1):31-47.

溫忠麟, 葉寶娟. 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展[J]. 心理科學進展, 2014, 22(5):731-745.

吳非, 胡慧芷, 林慧妍, 等. 企業數字化轉型與資本市場表現——來自股票流動性的經驗證據[J]. 管理世界, 2021, 37(7):130-144, 10.

夏蕓, 張茂, 林子昂. 政府補助能否促進企業的ESG表現?——融資約束的中介效應與媒體關注的調節作用[J]. 管理現代化,2023, 43(1):54-63.

肖紅軍, 張哲. 企業社會責任尋租行為研究[J]. 經濟管理, 2016, 38(2):178-188.

陽鎮, 凌鴻程, 陳勁. 社會信任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基于上市公司微觀證據的研究[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 77(1):136-149.

楊宜, 劉祖嫻, 趙睿. 政府補貼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來自長三角地區的證據[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4, 22(2):34-47.

姚樹潔, 張小倩. 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內涵、戰略價值與實現路徑[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 30(1):112-128.

尹含, 孫伯馳. 數字鄉村建設對農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J]. 林業經濟, 2023, 45(7):40-59.

張林. 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J]. 經濟學家, 2024(3):15-24.

張瓊瓊, 楊小偉. 政府補貼與企業數字化:資源基礎與企業風險視角[J]. 企業經濟, 2024, 43(4):99-109.

張夏恒. 新質生產力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4(4):22-31.

張秀娥, 王衛, 于泳波. 數智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研究[J/OL]. 科學學研究, 1-19(2024-05-21)[2024-08-19]. https://doi.org/10.16192/j.cnki.1003-2053.20240518.003.

張遠新, 張文羽. 習近平關于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及其重大價值[J].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24(2):1-12.

張忠俊, 徐立鵬. 政府補貼、行業異質性與企業債務融資能力[J]. 管理現代化, 2023, 43(5):18-25.

張慧智, 李犀堯.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J]. 工業技術經濟, 2024, 43(6):12-19.

周文, 許凌云. 論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征與重要著力點[J]. 改革, 2023(10):1-13.

朱富顯, 李瑞雪, 徐曉莉, 等. 中國新質生產力指標構建與時空演進[J]. 工業技術經濟, 2024, 43(3):44-53.

朱蘭亭, 國文婷, 尹君. 營商環境、高管在職消費與企業創新[J]. 林業經濟, 2024, 46(6):45-66.

Adizes I. Corporate Lifecycles: How andWhy Corporations Grow and Die andWhat to Do about It [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9.

Arrow K J.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invention [M]// Universities-National Bureau Committee for Economic Research, Committee on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609-626.

Nacimento A R, Rezende T V, Ortega M J F, et al. Sustainability and Brazili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J].Sustainability, 2024, 16:1833.

Opler T, Pinkowitz L, Stulz R, et al. The determinants and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52(1):3-46.

Radipere S, Dhliwayo S. The role of age and business size on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the South African small enterprise sector[J]. 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 in Management, 2014, 12(4):7-12.

Wang C H, Lu Y H, Huang C W, et al. R&D, productivity, and market value: An empirical study from high-technology firms [J].Omega, 2013, 41:143-155.

Yang X Y, Dai X P, Zhang Y J. The Government Subsidy Policies for Organic Agriculture 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J].Sustainability, 2024, 16:2246.

(責任編輯 康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就去色综合|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国产高清毛片| 99视频全部免费| 久久91精品牛牛|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欧美精品影院| 色综合国产|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日本视频91| 国产精选自拍| 色综合手机在线|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66页|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69av在线|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国内黄色精品| 99福利视频导航|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性视频久久| 精品国产自| 久久国产毛片|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国产精品成|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日韩黄色在线| 久久精品一卡日本电影|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国产精品护士| 韩国福利一区|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 精品91在线| 亚洲一区毛片|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欧美区国产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成人国产在线|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久久久黄色片|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91爱|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