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莉莉
虞永平教授說過:“幼兒園課程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文本,而是一系列源源不斷的、引人入勝的活動。”幼兒園主題課程是指師幼共同選定與生活有關、涉及多個領域的探討主題,嘗試發現和解決研究過程中的相關問題,整合與主題脈絡相關的知識與經驗。在主題課程建構過程中,我們依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以圖為引擎,讓幼兒真正成為課程建設的主人。
主題課程的來源一般是從幼兒、課程和材料中來,但不論來源是什么,都必須是幼兒喜歡或者感興趣的。我們通過主題元素圖,對課程主題進行梳理。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創造機會和環境,了解家鄉的名景、名建筑以及獨特的物產,激發幼兒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東關街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我們組織開展親子游活動,讓幼兒親身感受東關街上的市井繁華,了解東關街上的眾多“老字號”。在此基礎上,我們引導幼兒根據東關街的特色和已有經驗,梳理出幼兒感興趣、有價值的元素,生成主題元素圖。
我們從課程內容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發展特征,是否能達成課程目標,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推動幼兒多元發展等方面,以幼兒視角預設主題課程內容,以主題網絡圖的方式架構課程體系。接著,我們對課程內容逐一研討:主題課程內容是否結合幼兒不同年齡段的發展水平,由易到難、由高結構向低結構遞進;每個年齡段課程內容之間是否體現了幼兒認知水平;同年齡段同主題的每項課程內容是否與幼兒近期發展水平相適應。
在中班“東關街”主題課程建設中,我們對“集體活動”“學習區活動”“資源利用”“環境創設”等子主題內容進行前期預設,生成了主題網絡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具備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基于幼兒興趣和需求,尋求課程內容與幼兒發展之間的契合點。
學習路徑圖是在主題網絡圖的基礎上,將主題網絡圖中的資源、工具等投放到各個學習區中。學習區教育目標根據幼兒需求和活動主題,進行隨機調整。我園中班設置了音樂區、建構區、美工區、生活區、益智區、科發區、閱讀區和觀察區等學習區,能夠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需要,給予幼兒更加充分、自主、愉悅的學習與游戲空間。
在中班“東關街”主題課程建設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從材料收集目標層面預設了學習網絡圖。生活區投放制作陽春面的食材及工具;美工區投放制作面人的面泥、刻刀、小巷名畫、小巷彩旗、旗袍裁剪圖等;建構區提供宮燈、招牌、彩旗等。
主題框架圖是主題課程建設的重要成果,它將主題中的集體活動、學習區活動、環境創設、資源利用等分門別類,并以實物方式保存或者以網盤形式存儲在幼兒園課程資源平臺上,教師可根據需要自行下載使用。
在中班“東關街”主題課程建設中,我們深刻體會到,教師要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善于發現核心價值點以及邏輯關聯,從而架構清晰的主題脈絡。主題課程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幼兒發展。因此,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認真論證和研討,不能隨意決定課程主題和內容。
沒有經過實踐考驗的主題課程是不完整的課程。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觀察幼兒的發展變化就是對主題課程建設的最好回應。在主題課程的建設中,我們能夠發現主題課程對幼兒的近期發展是否有推動力,能夠檢測預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建議是否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促進教師進一步反思主題課程建構是不是立足于幼兒發展,從而讓幼兒真正成為課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