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們對生活環境和居住品質的追求不斷提升。古典園林美學作為傳統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現代城市空間設計中具有獨特的運用價值。文章探討了古典園林美學在老舊社區更新中的運用,深入分析了古典園林美學的傳承表現形式,并結合老舊社區發展現存的問題,提出合理運用古典園林設計理念、調整空間布局等策略,旨在打造宜居且環境舒適的生存空間,提升城市品質和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典園林美學重要表現形式的傳承
古典園林美學承載著尤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其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古典園林美學應用于老舊社區更新工作中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和居住品質。所以在開展居住環境規劃設計工作時,要充分掌握古典園林美學的傳承表現形式,使其能夠更好被應用于老舊社區更新中,充分展現其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
首先,傳承富有層次感的空間組織(如圖1所示)。古典園林美學中的空間結構極為巧妙,其會把多元化的景觀元素相整合,從而呈現出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古典園林美學應用于老舊社區更新工作中能夠進一步凸顯環境的層次性,讓居住空間更具趣味性以及游覽性。古典園林美學中的造景已經成為居住空間營造的重要內容,要不斷地提煉并總結其美學價值。此外,要注重創新,用現代化思維去傳承空間組織,這樣能夠更好地更新并改善居住環境。
其次,傳承造園手法及景觀元素。古典園林美學的呈現依賴特有的造園手法及景觀元素,如廊橋、亭臺或者水池等,這些元素的融合能夠營造出別具詩意的居住環境。在開展社區居住環境規劃工作的過程中,設計師可以適度借鑒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使用植物、水井等多項元素,創造優美、寧靜的生活空間。同時,還可以利用這些景觀元素創建供人們休閑娛樂的空間,使公共生活空間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再次,傳承意境理念。古典園林大部分是由文人主持建造的,其會將田園詩或者山水畫意境融入其中。古人在設計園林時更為注重凸顯美的韻味以及個人思想,所以在造園時一般會采取模仿自然的方式,立足于自然山水,營造出別具趣味的居住環境。在當前老舊社區更新工作中,設計師也可以將古典園林美學中的詩畫意境融入其中,創建能夠和自然環境相契合的居住環境,凸顯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感,并追求可持續、低碳以及綠色發展。
最后,傳承植物的藝術處理手法。古典園林(如圖2所示)中的植物搭配注重植物的香氣、形態或者色彩等要素,其巧妙搭配能夠呈現出更具層次感的景觀效果。在老舊社區更新工作中,設計師也可以借鑒古典園林美學中的植物搭配手法,使用多種植物材料并對其進行巧妙的組合和搭配,改善居住空間的環境,同時提升居住環境的視覺效果。
城市老舊社區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隨著現階段我國城市化的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值。老舊社區改造是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城市規劃設計關乎居民的生活質量以及城市形象。要想進一步提高老舊社區的整體形象,那么就需要更新并維護原有的基礎設施。在老舊社區中,一些基礎設施的養護工作不到位,并且設施主體老化問題比較嚴重,這就使得這部分設施處于一種功能缺失的狀態,不能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新的發展背景下,城市規劃必須有效解決老舊社區中存在的問題,給老舊社區的生活環境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首先,與自然環境不協調。在一些老舊社區開展的規劃建設工作中,其并沒有尊重并保護自然環境,而忽視或者破壞了地形、水源、植被等一些自然要素。一些居住區在建設的過程中遭受砍伐樹木、填湖造地等多種形式的破壞,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給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要想有效解決該問題,就需要強調生態優先的規劃觀念,考量自然環境的承載能力,以保護并利用好自然資源,使居住社區更宜業宜居。
其次,缺乏本身的獨特性。一些老舊社區自身的獨特性已經逐漸消失,其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一般會呈現出千篇一律的風格,整體建設和景觀毫無個性以及特色可言。所以當地居民對于其所處的生活環境認同度比較差,自主建設意愿也隨之受到影響,居住區毫無吸引力,并不能滿足居民提出的多元化審美需求。要想有效改善該現狀,就需要注重傳承并創新居住區規劃以及設計方案,融合該地區具備的歷史文化意蘊以及地域特點,打造更具獨特意蘊的現代社區,為其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場景。
再次,場地利用率低。一些老舊社區在建造時會隨意設計,沒有深入調研或者論證,導致其功能區劃分的合理性較差,沒有妥善安排設計景觀模塊。設計方案和居民意愿以及實際需求相背離,這會極大程度地浪費資源,同時也會影響居民的生活狀態。所以需要強調設計的合理性、科學性、綜合性,分析居民提出的發展意愿,創建更具美觀性以及功能性的居住空間。
最后,居民的主體性弱。在以往的社區建設中,居民的主體性往往被忽視。建設方往往傾向于依賴過往案例或簡單調研來推進項目,這種做法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減少工作量,但長期來看,卻帶來了諸多隱患。由于缺乏對居民真實需求的深入了解,社區建設往往難以真正滿足居民的期望,導致居民參與度不高,社區活力下降。為了優化改造老舊社區,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居民在社區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居民不僅是社區生活的主體,更是社區文化、社區精神的傳承者和創造者。因此,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必須深挖場地問題與居民需求,確保改造方案能夠真正反映居民的心聲。為了優化改造老舊社區,建設方必須鼓勵居民參與社區規劃和建設過程,讓他們成為決策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如,組織居民會議、工作坊等活動,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確保設計方案能夠反映居民的真實需求。設計方案應充分考慮居民的日常活動、休閑娛樂、社交互動等需求,創建舒適、便捷、安全的社區環境。同時,強調社區空間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滿足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和文化背景的居民的需求。
古典園林美學在老舊社區更新中的運用策略分析
首先,合理運用古典園林設計理念。古典園林美學倡導“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如圖3所示),也就是讓自然和人類保持和諧共生的狀態。在開展老舊社區更新工作時,應當合理運用古典園林的設計觀念,尊重該區域的氣候條件、自然地形,創建更具和諧性以及自然性的公共空間,保障建筑布局規劃的合理性。同時,整合人文景觀以及自然元素,充分借助周圍環境中的古典園林美學要素,有效改善該區域的環境氛圍。創建具有共享、多元特點的社區公共空間,不斷優化居民的生活場景。
其次,調整古典園林空間布局形式。曲徑通幽是古典園林中尤為考究的一類空間布局形式,其主要是采取設計蜿蜒曲折的道路以及層次分明的景觀空間的手段,給人一種更加幽靜深邃的氛圍感受。在開展老舊社區更新工作時,可以利用這種辦法設計水系、綠化帶或者道路等,使居住區的空間層次感變得更強,提高居民的居住體驗感。在布局設計的過程中還應當注重空間的對比以及呼應性設計,處理好虛實、遠近、高低等之間的關系,這有助于老舊社區規劃工作的開展。在創建生態環境時,要合理搭配植物,構建生態駁岸。利用這種多元化的設計辦法構建宜居的生態環境,并且在更新老舊社區時,還需要綜合考慮生態因素的影響。可以引入生態技術、建設雨水花園,提高綠地的覆蓋率,從而創建健康宜居的居住環境。古典園林美學強調因地制宜,要結合氣候或者地形等條件選擇適宜的景觀元素。遵守老舊社區改造原則,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設計條件,創建更具地域特色的生態環境。具有層次感的空間布局以及極具多元化的生態環境對于老舊社區更新工作開展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能夠使得原本比較枯燥、單一的社區公共空間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也能夠活化具有開放性以及共享性的公共空間,居民可以參與其中,以此來改善生活環境,滿足人們提出的美好生活訴求(如圖4所示)。
最后,合理運用古典園林的意境。中國古典園林通常會采取框景、借景等多種方式,讓自然景觀可以和園內的景觀相融合。其具備一定的空間延展性,能夠使各個區域保持呼應、滲透、連接的狀態。打造完善的空間整體,呈現出意境深遠的環境。在進行該項更新工作時,設計人員需要充分掌握古典園林美學的應用要點(如圖5所示)。規劃設計范圍,把地平線當作空間參照條件,融合多個功能分區,使用適宜的園林造景辦法,創建適宜空間,使場地文化意蘊更加豐厚。在開展老舊社區規劃工作時,需要把傳統元素融入公共空間設計工作中,設計更具趣味性的景觀景點以及多元化的活動場所,改善居住環境。豐富居住環境內涵,提高居民素養,深度挖掘并承接地域文化特點,使老舊社區在更新改造后能夠形成獨特的韻味以及文化風貌。提高居民的認同感以及歸屬感,使其能夠成為地方社區的重要特色,并從中提煉精髓,把其運用到老舊社區公共空間構建工作中。要讓具備人性關懷的時代氣息以及文化意蘊散落至社區的各個角落,從而打造出共享、可游的公共生活空間。
古典園林美學應用于老舊社區更新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其能夠為人們打造出生態宜居的健康家園,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促進人和自然進行情感交流,汲取古典園林美學設計理念,同時借鑒精巧的設計手法,不能只是單一地去模仿建造形式,而是要引入經典的設計元素,選擇性地吸收優秀的古典園林美學成果,在保留居住區自然空間特色的同時,讓居住區能夠兼顧休閑、交往活動等功能,從而促進居民和諧友好相處。